《烏塔》教學案例片段及評析
(一組示范完畢)
師:中央電視臺記者提問時間到。
記者:謝謝!
烏塔:不用謝。歡迎你們到德國旅游。
(掌聲雷動)
師:下面,請各位記者和烏塔自由交流。
(學生紛紛離開座位尋找合作伙伴)
(自由交流進行了十分鐘)
師:請烏塔組和記者組分別評出各自最有價值的問題和最精彩的回答)
(這里只摘取一個例子)
記者:小孩子一個人外出,沒有大人的指導,會增長見識嗎?
烏塔:我在出行前不是準備了整整3年嗎?在這3年里,我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見課文“她拿出一摞書給我看,全是歐洲各國的旅游指南,每個國家都是厚厚一冊,介紹得十分詳細!保⿲φ罩,就像老師帶我一起玩。
……
[反思:《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自主探究,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圍繞思想中存在著疑問展開辯論,而這個過程正是學生充分發表閱讀見解的過程。學生的見解也并非隨意發表,而是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密切聯系課文,深入探究課文后得出的。]
片段三:
師:此時,你最想對烏塔說些什么?
生:烏塔,我真羨慕你,我要向你學習,學習你獨立自主的精神。
生:烏塔,我太佩服你了。14歲的你三年前就做出獨自一人漫游歐洲的決定,說明你很有膽識。你能夠用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游,說明你很有恒心。在旅游的過程中,你能夠克服實際困難,把旅游順利進行下去,說明你有很強的生活能力。我要向你學習。
(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生:烏塔,你已經成功地周游了歐洲,歡迎你到我們中國來旅游,到那時,我一定要和你交朋友。
師:大家對烏塔的壯舉充滿了欽佩之情,那么請你們站在客觀的角度討論一下:一個未成年人,應不應該獨自遠行?
生:我覺得不應該。雖然事先做了很多準備,但還是難免有意外發生,到時候就再也回不來了。
(有不少同學連連點頭)
生:我也覺得不應該。一個未成年人他的能力與成年人相比還是有限的,旅行的事等成年了再實現也可以,為什么非要現在去涉險呢?
生:我覺得應該。我們應該從小鍛煉自己的意志,而且這樣的旅行最能鍛煉我們的獨立生活能力,既然出門前我就做好了各種準備,那么有再大的困難我都可以克服的。
師:同學們說得都非常棒。
生:老師,您說我們現在也可以像烏塔一樣獨自遠行嗎?
(幾個膽大的孩子還是躍躍欲試)
師:你們認為呢?老師想把這個問題留給你們,請大家回家后收集資料、與父母討論,下一次課我們就這個問題開一個辯論會好嗎?
[教學反思]
整節課以新穎的記者招待會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使探究課文內容的過程活躍、形式新穎且富有實效。訓練學生“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也是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精神”的體現。教師引導學生從感知課文內容入手,激發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獨立的見解。在自學的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及時的引導和鼓勵,提高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的思維個性在積極的討論中得以充分的展現,給學生構建了勇于發表獨立見解的平臺,培養了學生獨立自主的精神。
[專家點評]
王艷老師執教的《烏塔》是一堂“自主式”展示課,該課成功地體現了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精神,把學習的主動權、選擇權還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做了學習的主人。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走上自學之舟,讓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提出問題,自行商討解決,并組織學生起來搞一些辯論活動。具體體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