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教學片段評析
【片斷三】(放出去)
師:江南之春僅僅美在“江花”和“江水”嗎?你還從哪一個字中看出江南春天的美麗?
(生很快找到了“好”字)
師:“江南好”,“好”在哪兒?透過這個“好”字,你還看到了哪些江南春天的美景?
出示課件: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____,____,_____,____能不憶江南?)你也能學著作者用自己的詩句來贊美江南的春天嗎?(多媒體屏幕上江南春天的畫面不斷變化)
(生重組有關描寫春天的詩句,填到橫線上)
評析:抓住一個“好”字,放飛學生的思維,學生隨著變幻的畫面,張開了想象的翅膀,聯想到了“千里鶯啼綠映紅”“千朵萬朵壓枝低”“草色遙看近卻無”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等美妙的詩句,并通過自己的重新組合填補了“好”字留給讀者的空白。這一“放”,更加豐富了學生對江南春天的感知,而且,不僅僅是就詩學詩,還使學生以往學過的知識得以提取與鞏固,使知識融會貫通,增加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片斷四】(收回來)
師:想起如此美麗的江南,作者怎“能不憶江南”?這個“憶”是什么意思?
生:是懷念、想念的意思。
師:這“憶”與題目中的“憶”是同樣的意思嗎?
生:題目中的“憶”是“回憶”,而這里的“憶”表達的感情更深了。
評析:“放”的目的是“收”,感受江南春天的美麗是為了體會作者對江南春天的思念與贊美之情。在上述教例中,教師抓住一個“憶”字,通過比較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感情,可以說是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