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三)研讀課文,舉一反三欣賞桂林的山分小組討論、自學第三段,結合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解決以下問題。
①輕聲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詞句。
②再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與第二段在寫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2)匯報2師:桂林的山“奇”在哪里,當我們看到那些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的景象,會有怎樣的感受?我們又會發出怎樣的贊嘆?小組內說一說,看那組說得好。(四)以讀代講讀文思考(1)結尾的詩句與課文第一、二兩段的哪些句子有聯系?在全文結構上起什么作用?為什么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2)師: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小組說一說,什么意思?為什么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五)回顧整體,訓練提升。以小導游的身份,向別人介紹桂林山水的美景。板書設計
總 桂林山水甲天下 分 水:靜 清 綠 山:奇 秀 險 總 舟行碧波上 人在畫中游
評價內容 我的表現 課上是否積極發言 積極 一般 被動 是否能有感情朗讀課文 能 流利 有待提高 是否學習到作者的寫作方法 學到了 學會些 沒有 小組合作效果 合作愉快 一般 不和諧
八、總結和反思《桂林山水》是一篇文字優美,脈絡清晰的文章,作者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敘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對于我們這里四年級的學生來說,真正領略桂林山水景色的人寥寥無幾,單純從文本中去感悟,很難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因此,整節課中我對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進行了完美的融合, (1) 重視朗讀。我主要采用“以讀代講,以講促讀”這一方法進行教學。創設朗讀情境,讓學生充分的讀,多種形式的讀,通過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2)多媒體與文本的完美融合。課上運用多媒體、圖像等視頻信息來開展教學,為學生創設了圖文并茂、神形兼備的課文情境,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興趣盎然的投入到學習中,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還有一些思考就是如何提高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平時上課時,好學生條理性流暢性令人驚奇,學困生讓人擔憂。還有多媒體的運用。我在運用多媒體課件時,我始終遵循一點:學生的感悟不能脫離文本,課件起到的只是輔助作用。我感覺這一點在上課時我一定會把握好。 九、教師個人介紹 省份:吉林省 學校: 通榆縣第二小學 姓名: 李明偉職稱: 小教高級 電子郵件:通訊地址: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第二小學 (137200)李明偉,女,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第二小學教師。市級骨干教師。市級五項基本功全能教師。全國小學作文批改大賽一等獎。榮獲“縣級中小學教師文化業務能力考核語文學科成績突出”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