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記金華的雙龍洞
第三課時教學目的: 1、學習“孔隙”一段的描寫方法,寫一段話。2、說話練習:介紹雙龍洞。教學過程:一、整體回憶: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課文的主要講的是什么?作者通過記敘要表達什么思想感情?3、請說說作者的游覽順序是怎樣的?4、課文是怎樣把幾部分內容連接起來的?(過渡句)5、匯報:泉水流經的路線6、教師總結:文章把這兩條線索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作者正是“一路迎著溪流”上山入洞的。二、說話訓練: 假如讓你當游雙龍洞的一個小導游,你準備怎樣向旅客介紹雙龍洞呢?(根據游覽示意圖,注意導游的用語。)(先四人小組練說,再個別上臺表演。)三、寫作訓練: 1、學生自己讀描寫“孔隙”的一段。 2、說說“孔隙”的描寫有什么特點? 3、教師說明:既可以學習“孔隙”寫法的一種方法(如:借其它事物描寫本事物),也可以學習“孔隙”寫法的兩種方法,還可以把描寫孔隙的方法與學過的其他描寫事物的方法結合(如:用數字說明、打比方等)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五、作業:課后4題(仿寫“孔隙”) 板書設計: 5、記金華的雙龍洞 路上 外洞(洞口) 由外洞進內洞 內洞 出洞映山紅 突兀、森郁 窄 漆黑油桐花 寬 、大 擠壓 雙龍、石鐘乳、石筍 比外洞大溪流 泉水 泉水 泉水(變換調子) (靠洞右邊) (孔隙流出) (緩緩、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