⒋記金華的雙龍洞
一、教學要求
⒈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第5自然段。
⒉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⒊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⒋感受金華雙龍洞的神奇美麗,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
⒈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如何由外洞進入內洞。
⒉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四、課時數: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求
⒈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⒉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游覽順序,理清文章條理。
⒊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二、教學重點
⒈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⒉了解游覽順序,理清文章條理。
三、教學過程
㈠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以她那壯美的河山、神奇的風光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留下了人們的贊嘆!队浗鹑A的雙龍洞》就是作家葉圣陶游覽之后寫下的一篇游記。我們就沿著他的足跡去觀賞這一神奇的溶洞。
(板書:⒋記金華的雙龍洞)
㈡介紹課文及作者
1. 齊讀題目,指導理解“記”的意思。(游記)記敘了作者游雙龍洞的情景。
2.作者,葉圣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江蘇吳縣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
1957年葉圣陶先生60多歲時,游覽了“雙龍洞”、“冰壺洞”,見《小傳十篇》。
㈢檢查預習情況,指導讀準生字詞。
⒈多音字:盤曲( )而上、似( )乎、調( )子、好( )奇
⒉哪些詞語通過讀課文理解了?相機理解部分詞語,結合字形記憶指導。
形:臀、蜿蜒(結合字義)
義:明艷、突兀森郁、變化多端、上源
㈣理清條理,給課文分段。
⒈問:按游覽的順序,課文可以分幾段?怎樣分?
⒉檢查分段情況,指導分段。
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路上景色的?(2~3)
按游覽順序可分六段。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㈤讀通課文,思考:雙龍洞的名稱由來。
找出句子: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兒像。
理解“石鐘乳”“石筍”,結合理解“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
㈥布置作業。
⒈抄寫詞語。
⒉熟讀課文,寫出路線圖或畫出游覽示意圖。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⒈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⒉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⒊感受金華雙龍洞的神奇美麗,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
⒈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⒉感受金華雙龍洞的神奇美麗,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㈠復習導入。
指名說說雙龍洞名稱的由來。
㈡檢查預習。
⒈作者的游覽路線是怎樣的?
⒉交流:金華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教師板書)
㈢學習課文第一段。
⒈指名朗讀第一段,思考:從第一段中我們知道了些什么?
⒉第一段簡明扼要地交代了時間及游覽地點。
㈣學習課文第二段。
⒈自讀第二段。思考:一路上作者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