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故居的樟樹(研究課)
上課內容宋慶齡故居的樟樹科 目語文所屬年級 ( 四)年級 (下 )冊備課者須靚玄一.教學目標:我的修改知識與能力: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故居、樟樹、崇敬、稠密。 3、會用“崇敬”、“稠密”、“無論……總是……”、“只要……就……”造句。 情感與態度: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樟樹的可貴之處,領會樟樹的象征意義,體會作者對宋慶齡的崇敬與懷念之情。過程與方法:通過有感情朗讀和背誦課文的訓練,引導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感悟樟樹拒蟲的香氣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貴之處,體會作者對宋慶齡的懷念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懂得樟樹的可貴之處。2.領會樟樹那永久不變的拒蟲香氣的象征意義。教學難點:知道人們為什么總愛在宋慶齡故居的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 三.教具、學具準備: 搜集宋慶齡的圖片、資料,制作ppt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1、 同學們,在我國近代史上,有一位偉大的女性,她美麗、端莊而又慈祥,你認識她嗎?(出示宋慶齡圖片)她曾經擔任新中國的名譽主席。她就是孫中山的夫人,被稱為“國母”的宋慶齡。(板書:宋慶齡)。學習生字“齡”。2、 在上海的那段日子,宋慶齡就住在這里。(出示故居圖片)這座白色小樓就是她曾經居住過的地方——上海的故居。(板書:故居)老師結合圖片介紹:這是一座長方形的院落,位于上海淮海中路邊1843號。1948年至1963年宋慶齡在此居住并從事國務活動。 3、 當年,周恩來同志覺得這房子小了一點,就勸宋慶齡同志搬個家。她不肯,說:“我舍不得這兩棵樹。”(出示這句話,引讀)(板書:舍不得) 聽到這你有什么疑問嗎?(指名交流) 4、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補齊課題)誰來把課題讀好?指名一至兩位。一起來讀讀。二、 初讀過渡:這是怎樣的兩棵樟樹呢?打開課本,讀通課文,找一找哪幾個自然段具體寫了樟樹?1、出示自讀要求:(1)輕聲朗讀課文,畫出生詞,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聯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3)在不理解的詞句下面打上“?”。 2、學生按要求自學課文。教師進行巡視,及時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檢查自讀情況。 (1)抽讀詞語卡片:樟樹 繁衍 勸說 搬家 稠密 蓬蓬勃勃 石榴 崇敬 瞻仰 抗拒 仍然 枝枯葉落(著重指導帶點字的讀音)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3)你理解了哪些詞語,交流學會的詞語。 稠密:多而密。 繁衍:逐漸增多或增廣。 瞻仰:恭敬地看。 蓬蓬勃勃:形容繁榮、旺盛。 三、理清文章脈絡 1.再次自由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2.請大家再看課題,“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那文章的重點就是寫樟樹,請大家快速讀課文,看看那幾段重點寫了樟樹?(4、5自然段)聯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幾段?(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為第一段,第4-5自然段為第二段,第6自然段為第三段。) 四、精讀1-3自然段,感受喜愛 1、出示樟樹的圖片:兩棵樹在宋慶齡奶奶眼里是什么?誰能把她的喜愛讀出來?當你讀到“我舍不得這兩棵樹”時,請你想想,宋慶齡會在這兩棵樹下干什么?(指導交流) 2、指導朗讀。 3、一到三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承上啟下)是啊,這樣寫能不斷引出下文,加深對樟樹的印象。 4、那宋奶奶為什么舍不得這兩棵樟樹呢?我們下一節課再來研究。 五、布置作業: 1、完成習字冊 2、再次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一、復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齊讀課題) 2、出示詞語:崇敬 瞻仰 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3、仔細讀讀詞語,你發現了什么?(第一組是寫人們參觀宋慶齡故居的心情。第二組是寫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過渡:課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具體寫宋慶齡故居的樟樹?(4、5自然段。)、二、新授:(一)學習第四自然段1、這是兩棵怎樣的樟樹呢?再讀課文,找到相關的詞語圈圈畫畫,想一想,哪個詞語最能突出它的生長特點。相機板書:“蓬蓬勃勃”。 2、 你從課文的哪些語句中感受到了樟樹的蓬蓬勃勃? (1)體會枝干“粗壯” 出示圖片:如果此時這兩棵樹就在你眼前,你覺得它們像什么?(像兩把綠絨大傘,遠看像兩朵綠色的云朵。)從它樹冠的大體會到了蓬蓬勃勃。你能把這種“大”讀出來嗎?(指導朗讀)你還從哪里感受到了樟樹的蓬勃生機?(2)體會樹葉“密 ” 、 “綠” 指名學生說,體會樹的稠密,密得怎么樣?引導學生想象一下。 “綠得發亮”問: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葉子綠油油的,好像有油要冒出來,樟樹的生命力很旺盛)你喜歡這綠油油的樟樹葉嗎?誰愿意來讀讀讀這句話?指名朗讀寫葉子的話。 (3)是呀,這可是兩棵有著上百年樹齡的樟樹啊,它至今依然是那么蓬蓬勃勃。讓我們一起來讀1-2句,真是蓬蓬勃勃。這種蓬蓬勃勃是不是暫時的呢?從哪里可以看出?(學習第三句話) (4)出示句子,從這句話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樟樹的生命力很頑強)誰來讀好它?指名讀第3句。 (5)小結:是啊,樟樹的生命力是多么頑強啊。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樟樹要經歷多少殘酷的磨難呀!樟樹會經歷哪些磨難呢?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說一說嗎?(出示:無論是( )還是( ),它們總是那么蓬蓬勃勃。) 聽聽,這是多么頑強的樟樹呀!你能用這樣的句式手句話嗎?(6)指導朗讀:讓我們再來讀第四自然段。 4、讀著文章,我們知道了這是兩棵怎樣的樟樹?所以,當周恩來同志勸她搬家時,她不肯,說——引讀“我舍不得…….” (二)學習第五自然段 1、那么,還有什么讓宋慶齡舍不得呢?(出示第五小節,指名朗讀)2、樟樹的高貴之處到底在哪里呢?再讀第五小節,圈圈畫畫學。根據回答相機板書香氣能拒蟲,(板書香氣拒蟲)追問:你從哪里讀到的?學習:“只要這木質存在一天,蟲類就怕它一天”過渡:香氣還有什么特點呢?(香氣能夠永久保持。)你從哪里讀到的?學習“而且樟樹本身卻有一種拒蟲的香氣,而且這種香氣能永久保持。即使……它的香氣仍然不變。” 3、引讀,是啊!當它枝繁葉茂的時候,它散發著香氣, 當它枝枯葉落的時候,它依然……當它被砍伐制作成家具的時候,它還是…… 這就是樟樹的的特質,這就是它的高貴之處。你家里也能發現樟樹的蹤跡嗎?(樟木箱、樟腦)樟木箱里放些什么?(貴重的絲織品、羊毛衫等)哦,是利用樟木的香氣來拒蟲。 4、是的,在醫生做手術的縫線里,在編織漁網的絲線里,在各種膠卷膠片中,都有樟樹的身影、味道。不管它以哪種形式存在,蟲類都怕它,只要這木質——,蟲類就——。引讀這句話。 5、這節是寫樟樹的香氣能拒蟲,又為什么要寫其他樹招蟲呢?(引導學生體會,反襯樟樹的特點) 6、小結:是呀,這一節通過對比的寫法,更突出了樟樹的可貴之處。 7、再次小結:文這是兩棵怎樣的樟樹?難怪勸宋慶齡搬家時,出示“她不肯,說——” (三)加深理解: 1、那么宋慶齡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你了解她嗎?學生交流資料,根據學生了解相機引導: 宋慶齡幫助孫中山鬧革命。(她也是一個革命的先行者!) 宋慶齡曾經幫八路軍送過藥品。(她是抗日的先鋒。 蔣介石和汪精衛曾經用許多錢收買宋慶齡,要她到他們的政府去做官,但是她拒絕了。還把他們狠狠地罵了一通。(立場堅定。)宋慶齡支持抗日,常常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威脅。有一次,她收到了一封裝著兩顆子彈的信,信里寫著:警告你,子彈是不認人的!宋慶齡看完了,堅定地說:“我是不怕他們的!”你從這段資料中感受到了宋慶齡是一個怎樣的人? 小結:無論是金錢的誘惑,還是死亡的威脅,宋慶齡總是那么立場堅定,堅強不屈。板書“堅強不屈” 在文革期間,反動勢力四人幫妄圖取消宋慶齡親手創辦的兒童藝術劇院,宋慶齡聞訊立刻驅車前往,四人幫聽說后只得悄悄地溜走了,這件事被當時的人們稱為“二十世紀新神話”。你從這段資料中知道了什么?(反動派很懼怕宋慶齡)是呀,正是宋慶齡的一身正氣嚇退了囂張的反動勢力!板書“一身正氣” 2、(出示照片 )同學們,你覺得站在我們面前的宋慶齡是一位怎樣的女性呢?(學生自由交流) 3、出示: 美國記者安娜說:“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溫柔、最高雅的女性! 法國著名的作家羅曼羅蘭說:“你認為我們卓越的宋慶齡只是一支香溢全球的美麗鮮花嗎?不,不,她是一頭要沖破天羅地網的雄獅! 4、今天,她雖然已經不在了,人們總是——出示第六小節,引讀學到這里,你知道人們為什么總愛在這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呢?其實,這兩棵樟樹就是——宋慶齡的真實寫照,透過這兩棵樟樹,人們仿佛看到了她的——指讀板書: 頑強不屈,看到了她的——一身正氣,看到了她——奮斗的一生。5、總結寫法:作者借樟樹來寫宋慶齡,這種寫法叫借物喻人。從樟樹的身上,我們感受到了宋慶齡那高尚的品德和偉大的人格。此刻,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去瞻仰宋慶齡的音容笑貌,去緬懷她的豐功偉績。(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6、指導背誦4、5自然段 六.板書設計: 舍不得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頑強不屈 蓬蓬勃勃 一身正氣 香氣拒蟲 七.作業設計: 1、完成習字冊 2、再次朗讀課文。 3、學習用借物喻人的方法來寫一個人 八、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