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金華的雙龍洞》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了解浙江省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分清文章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
3、學習課文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2、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分清文章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 。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的前三段向我們介紹了作者游覽的時間、目的地以及一路上的見聞,那盤曲而上的盤山公路,那令人眼前一片明艷的山路景色,那時時變換調子的溪流聲……是多么迷人啊!那么作者游覽了哪些地方?這些地方又各有什么特點?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總體感知
1、初讀課文,理清條理:
⑴ 學生自由讀課文4~8自然段,看看作者游覽了哪些地方?教師巡視了解。
⑵ 指名學生回答,并征求全體同學意見。
⑶ 板書:外洞 孔隙 內洞
2、再讀課文,歸納特點:
⑴ 同學們再默讀這幾段,看看外洞、孔隙和內洞分別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⑵ 學生閱讀理解,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教師巡視了解。
⑶ 指名學生回答,征求其余同學意見。
3、小結過渡,布置下一步學習任務:
通過剛才兩次讀課文,我們知道作者游覽了這幾個地方,也知道了這幾個地方分別有著這樣的特點。那么,你對哪個地方最感興趣呢?(了解學生大概情況)同學們都分別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你們想讓大家都來喜歡這里嗎?那就要你們去細細地讀文章,喜歡哪個地放就讀哪個部分,看看你從文章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這些特點,然后把你的體會告訴大家。通過你的理解,通過你的表達,把別人都吸引過來,好嗎?
三、精讀課文,自讀自悟
1、學生閱讀,做批注,教師巡視輔導,并教給學生正確的讀書方法。
2、學生四人一小組課堂討論。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初步了解學生自學情況。
3、交流評議:
⑴ 分別指幾名同學圍繞以下幾個要點開展討論:
① 船小。
② 行船方式。
③ 乘船姿勢。
④ 乘船感覺。
(找出相關詞句,說出思維過程,弄明白作者通過寫什么來表現孔隙窄小的特點,讀出乘船的姿勢和感受。)
⑵ 同學們體會得不錯。通過剛才幾位同學的介紹,有哪些同學也對孔隙產生了興趣?正因為作者抓住孔隙的特點寫,使我們如臨其境。所以孔隙也就深深地吸引了你們,是這樣的嗎?
4、讀寫結合,突破難點:
⑴ 那么作者又是怎樣把從外洞進入內洞這個意思一步步說清楚的呢?請看黑板,作者先寫什么?接著呢?然后呢?最后呢?
⑵ 誰能聯系課文中的內容把這個問題連起來說一難問題?
5、分層朗讀,體會寫法:
這樣小的小船,這樣獨特的進洞方式和乘船姿勢,這樣奇特的乘船感覺,是多么有趣啊!下面,我們分組來讀這一段,再來體會一下作者是怎樣把從外洞進入內洞這個意思一層層說清楚的……請大家拿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