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案設計與教學實錄
出示圖片,引導學生體會“波瀾壯闊”“水平如鏡”
過渡:漓江的水既不像大海那樣波瀾壯闊,也不像西湖那樣水平如鏡,那漓江的水究竟是怎樣的呢?
(2)朗讀感悟
出示: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①個別讀。
②引讀。(師:你讀的真美,老師仿佛看見了那又靜又清又綠的漓江水,老師也想跟大家一起讀一讀,你們讀前半句,老師讀后半句,開始吧)
③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靜啊nga.真清啊nga,真綠啊ya,交換過來再讀。
(3)認識排比這種修辭方法,學寫排比句。
①觀察這三句話,你能發現什么?
師:像這樣把三個或以上意義相近、結構相同的詞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組成的句子。叫做排比句。排比句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征,經常會使用“;”這個標點符號。用排比來敘事寫景,能使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之效。
②課件出示:
a、選擇博愛,就是選擇對情感的珍視;
選擇博愛,就是選擇對萬物的眷戀;
選擇博愛,就是選擇高遠的人生志向。
b、自私是一面鏡子,鏡子里永遠只看得到自己;
自私是一塊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見別人的痛楚;
自私是一層玻璃,看上去透明,卻始終隔開了彼此的距離。
③我來說:
媽媽的愛,是;
媽媽的愛,是;
媽媽的愛,是。
④還使用了那種修辭方法?
(4)總結:我們在學習漓江的水時,用了什么方法呢?
師引導學生總結:找中心句、體會特點;美讀句段,體會情感;仿寫練習,學習方法。(師板書)
三、指導學生用學習第二節的方法自學第三節課文。
自學提示:(課件出示)
1.讀一讀課文第三段,找出中心句,桂林的山有哪些特點?作者使用了什么方法來寫山的特點?
2.自學后討論,教師引導,結合進行朗讀指導,明確:
(1)山的特點:奇、秀、險。
(2)再用生動的比喻描寫出桂林的山“奇”。(結合看圖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
(3)同樣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描寫桂林的山“秀”。(結合看圖解釋:翠綠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險”,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領會山勢之險。
(6)反復誦讀課文,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險啊(na)。讀后完成課后第一題的第二張表格。
四、學習課文第四節,重點領會句子的意思和作用。
1.學習重點句
師:課文的最后作者用一句詩道出了游覽桂林山水的感受,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指導學生學懂句意。先學懂詞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綠的波浪;畫,畫卷;游,游覽。“小船行駛在碧綠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麗的畫卷中游覽。”
師:句子形象地寫出桂林山水的無比秀美。也抒發了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
師:與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首尾呼應,并有總括全文的作用。
<桂林山水>教學實錄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都喜歡旅游嗎?介紹去過的地方.
生:孟良崮
生:泰山,又高又陡
生:沂河,河岸很美。
師: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桂林(板書:桂林)。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覽勝地。說到桂林,我想起一句描寫桂林山水諺語來,你們想起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