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已生存的方式和規律,如果不按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九課《自然之道》請同學們齊讀課題(學生齊讀課題)誰能說說題目中的“道”是什么意思?(道理、規律) 那么題目的意思就是(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規律)
二、統讀全文,回顧內容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作者一行人的目的,那么他們的目的達到了嗎?又發生了什么事呢?下面老師就找幾名同學分自然節讀課文。
指名讀文后(選一個c類的學生匯報作者一行人的目的)
說得真好,你們愿意看看可愛的海龜嗎?(師點幻燈片,邊看邊說)看完后,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三、緊抓蠢事,引入探究
1、是啊,如此可愛的小海龜卻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師出句子)理解:
“愚不可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們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面對我們的表現,向導又是怎樣說怎樣做的呢?
請同學們默讀文章的第三到第八自然節,邊讀邊畫邊思考,并標注你的感受。
四、默讀課文,深入研讀
1、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重點了解c類學生掌握情況:
(出示幻燈片)
思考:
我們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向導又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對此你有什么想法??
2、匯報交流:
⑴ 學習三—四自然節:
① 我們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聯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
看見探頭小龜有危險,就焦急起來,讓向導想辦法。聯系上文小龜遇險體會我們因愛護小龜,擔心它受到傷害,但不懂它入海的基本規律。相機理解“欲出又止”“躊躇不前”“企圖”。
指導朗讀,讀出危險及焦急的心情。(先找a、b類學生范讀,再找c類學生)
② 面對著我們如此焦急的表現,向導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
電腦出示: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叨就叨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向導為什么這么說?理解“若無其事”他說這句話時心里是怎么想的?
(向導覺得這是正常的規律,幼龜防護天敵,自然有自我保護的辦法,不能人為去改變)
③ 第四自然節中還有哪些句子表明了他們情感的不同?引導學生理解“冷淡”“極不情愿”等詞語。
④ 指導朗讀:
誰的想法正確呢?后來發生了什么事呢?
⑵ 學習第五自然節:
① 學生匯報:相機理解“魚貫而出”(先把機會留給c類學生,再由a、b類學生補充)
② 你明白了嗎:為什么說我們干的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