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春天》教學案例及反思
師:我們正常人用眼睛張望,用眼睛看到的春天是美好的,那么安靜用心去體會的春天更加絢麗多彩,甚至是神奇美妙的。(看課件)(蝴蝶飛舞的軌跡)
“請看蝴蝶飛起來了,此刻,你就是安靜,你仿佛用心靈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學生動筆寫一寫)
生1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他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來到了一片草地上,小草綠了,花也開了,整個大地一片生機。
生2美麗的蝴蝶在天空中畫過一條美麗的弧線,撲閃著翅膀飛遠了……
師:通過你們的想象,我已經感受到安靜心里那個美麗的春天,這個絢麗多彩春天就是安靜用心靈觸摸到的。(指課題)讓我們把這樣的春天美美的讀出來。(指導朗讀第六段)
4)感情升華。
師:安靜用心靈觸摸到了春天,她觸摸到的僅僅是春天的美景嗎?安靜還可能觸摸到______(夏天的荷塘、秋天的落葉、冬天的冰雪……)
(四)深化中心
師:一個盲童因為有愛,她今天觸摸到的不僅僅是春天的美景,更是五彩繽紛的世界,看到這一切,我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慨: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這里的誰指任何一個人,這讓我想起這樣一個人:海倫,他在十九個月大時得了一場大病,從此便失去了視力和聽力,生活在黑暗和無聲的世界里,但他憑著堅強的毅力和不敗的精神,緊緊扼住命運的喉嚨,創造了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下面是一段它的感言,(閱讀鏈接)(師配樂朗讀)
其實關于海倫的故事還有很多,回去以后,大家可以看這樣幾本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等。
(五)小結:
同學們,安靜的故事讓我們明白了無論貧窮還是富裕,無論健康還是殘疾,只要我們心中有愛,珍惜生命,熱愛生活,就一定能夠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教學反思:
《觸摸春天》是一篇短小精悍而蘊涵著深刻哲理的小品文,語言簡潔,意境雋美。課堂中,隨著孩子一起品味美文、體味哲理,是一件快樂的事。一節課下來,發現自己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
1、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是相輔相成的。教學中依據文本、學情隨機調整自己的預設,才有可能在教學互動中形成新的語言、思想。但在課堂上,惟恐學生的回答脫離自己設置的教學思路,難免有意無意地牽著學生走,沒能激活學生的思維。
2、課堂上雖然采用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提出問題引發思考,品味語言觸發感悟,朗讀課文抒發情感的教學方法。本想使學生在對語言的品讀感悟中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但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趕快進入下一環節,自行縮短學生讀書思考時間,調動學生讀書熱情的想法實現不夠充分。
3、課文語言優美,但由于話題凝重、深沉,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學生對文本的體驗不是很到位,對于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學生體會起來有些困難。在教學過程中,一個問題的提出當學生回答有困難時,有時就急于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學生,代替學生思考。
在教學中,我應該多讓學生結合生活和自身經歷進行感悟,可能學生會說出更有生活情趣的語言,課堂生成會更有深度。如:“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此處的“張望”可引導學生想象,安靜的心里可能張望到了什么?學生可能回答:張望到了蝴蝶飛翔的樣子;張望到了春天美麗的景色;張望到了生活繽紛的色彩……從回答中讓學生自然而然認識到,安靜其實在用自己的心來觸摸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