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勇氣》教學雜談
【山東省壽光市世紀學校 盧志軍】〖荊棘花開──杭州拱宸橋小學與諸暨暨陽小學“手牽手”聯誼活動〗
4月3日下午,在王崧舟校長的帶領下,與拱宸橋小學的章漢平書記、邵宏峰校長、顧斌潮主任以及“雙名工作室”的7位學員,來到了西施的故里諸暨。年本次出行的目的是參加拱宸橋小學與暨陽小學兩校結隊子聯誼活動。暨陽小學現有51個教學班,學生2900多人,教師120多名。4月4日上午聽了三節課:語文、數學、英語,下午進行了評課活動。
首先,由工作室學員進行評課,而后由王崧舟校長做總的點評。他說:語文教師的最高境界是把自己修煉成語文,眼睛是語文的眼睛,耳朵是語文的耳朵,你的一切都是語文。在數學中也有很多語文現象,跟老師本身的素養是密不可分的。
王崧舟的三點思考:
1、語文學習的外延應該與生活的外延一致,“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煉達即文章”,要引導學生進入語文,用語文的眼光看生活。語文老師一定要樹立起大語文,環境語文,隱性語文的意識。有的教師把課外閱讀更解為課堂以外的閱讀,這是不正確的;我同意一個說法,就是課外閱讀是課本以外的閱讀,同樣需要學習,需要評價,需要考核。
2、教師的言語素養不是語文教師的專業,而是一切教師的專業,是一切教師最基本的素養。孔子說道不遠人就是這個道理,一切優秀的學科教師都是言語素養非常高的人。有的人認為在新課程理念下,要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就可以不強調教師的講了,這是非常錯誤的。課程的核心理念不是要不要講的問題,而是講什么和怎么講的問題。有的教師能把抽象的知識講的活靈活現,而有的教師一講課學生就不愿聽,這要看你的言語是否有魅力,是否有感染力,是否有生命力。
3、馮驥才的《花的勇氣》在教材中是一篇略讀課文,周老師為大家提供了略讀課文教學的一個樣板:確立一條主線,尋找到有效的突破點,把次要的無用的通通排除掉。
王崧舟校長的兩點質疑:
1、主線是讀者二度加工后的產物,馮驥才的這篇文章的主線是勇氣嗎?從表面看似乎是,課題是勇氣,結尾回到勇氣,首尾呼應,中間以花的勇氣進行建構。但這是假象,如果這樣理解,是僅僅停留在道德觀的層面。但我們要從生命觀的角度去掌握,那就是“生命的意味──頑強的生命力”。
2、真正的主線在哪里呢?如果對文章的解讀只停留在表面上,哪就不是語文課,語文學習的核心是“情”,一切境語皆情語。作者對小花頑強生命力的震撼才是文章真正的主線。閱讀課的教學首先要抓住“主線”,怎樣抓?唯一的做法就是“文本細讀”。
一語中的,掌聲四起。如果沒有王老師的指點,當時聽評課的老師不下70位,都把目標鎖定在“勇氣”上,但經他一點都豁然開朗。都對王校長文本解讀的能力肅然起敬了。他最后指出,文本解讀和文本細讀能力是語文老師的真功夫,是看家的本領,現有語文教學的問題80%出在教什么上,20%出在怎樣教上,但我們的老師往往犯了一個舍重就輕的做法:放在20%上,怎樣去教。而課的失敗80%又出在對文本的解讀和理解上。
【浙江省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團 施青芳】
〖用心感受文本,構建精致語文課堂──記5月17日語文片教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