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人家
教學目標:
1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的熱愛。
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通過感受作者表達方法的作用,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鄉下人家獨特迷人之處就在于它的自然、生機、和諧。
教學過程:
一、借助板書,小結寫作順序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21課(齊讀課題),我們跟隨作者陳醉云按照(白天、傍晚、夜晚)的時間順序,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間順序和分(春、夏、秋)三個季節走進了一幅幅自然樸實、優美恬靜的鄉村風景圖。作者不禁發出了感嘆,你能從文中找出來讀讀嗎?(出示總結段),這是一個什么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總結全文,點明中心)它點明了鄉下人家無論什么時候,無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板書:獨特、迷人)“獨特”是什么意思?(與眾不同)
二、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描寫來具體展現鄉下景色的獨特迷人?請同學們先看圖,然后默讀課文,邊讀邊找,用1、2、3……序號標注出來。
三、學生自由讀文,找到后交流,老師板書(瓜、花、筍、雞、鴨、人、紡織娘)
四、讓我們先來看看第一段
1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大家邊聽邊想,這一段中鄉下景色獨特與迷人表現在哪些地方?
2學生交流,相機出示第一段中的對比句。
3這句話用了什么表達手法。(對比)作者把什么和什么進行了對比?(瓜藤葉和石獅子、大旗桿)這石獅和旗桿可是經過人工精雕細作的呀!可在作者的對比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知道他的偏愛,那就是……
4為什么作者會有這樣的感受呢?同桌討論。
5學生交流,這親切,這鮮明,不經雕琢,源于自然,顯得樸實,讓作者心動不已。(板:自然樸實)
小結:通過對比的手法,我們感受到鄉下人家將瓜藤作為屋前的裝飾,自然樸實,親切可愛,突出了鄉村景色的迷人與獨特。
6讓我們再讀這一段,感受這自然之美吧!
五、對比,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對這自然之美的偏愛。請學生小聲自由讀二至四自然段,看看作者又用了什么修飾手法表現出鄉村獨特迷人的美。(擬人)。用直線勾畫相關句子。
1、讀第一句,看看作者把什么當作人來寫?你從哪個字看出的?許多鮮嫩的竹筍如頑皮的孩子,一下子探出頭來,你感受到什么?(板:生機勃勃)(作者喜愛的就是鄉村里生機勃勃。)
2、房前屋后的雞群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師范讀(板:自由悠閑)從哪些詞看出把雞當作人來寫?(大踏步、率領)作者把雞當作人來寫,表現出什么(它們無拘無束,自由悠閑的生活。)誰來讀一讀。
六、作者不僅用擬人手法,還采用場景描寫的方法讓我們感受到田園風景的獨特和迷人。來,拿起書咱們一起讀一讀:
1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幾株花——
2他們的屋后倘若有一條小河,——
3鴨子在水中覓食嬉戲,即使附近的石頭上有婦女在搗衣,它們也從不吃驚。
你從這里體會到什么?(自由自在、悠閑)這獨特迷人的畫面讓我們看到了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
七、炎炎夏日到來,傍晚出去散步,我們又看見了什么?秋風習習,月明人靜的夜里,我們又聽見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