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寓言兩則
分角色讀讀他們的對話。(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讀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而又擔心,蔡桓公的態度要有變化)
如:
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里會怎么想?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里會想什么?
4、創設情景,模擬對話
分別讓學生扮演扁鵲、蔡桓公及其大臣,進行直接對話。
5、采訪扁鵲、蔡桓公
蔡桓公,扁鵲一次次來給你治病,為什么你會不相信他呢?
扁鵲,蔡桓公不相信你,不理睬你,你為什么還會三番五次地勸他,為他治病呢?
6、說一說,你怎樣看待蔡恒公和扁鵲這兩個人呢?
學生思考,自由發言。
蔡桓公:不聽勸告 自以為是 固執己見……
扁鵲:醫術高明 醫德高尚 令人尊重……
7、過渡:又過了十幾天,扁鵲看到了蔡恒公,他為什么就跑了呢?
出示句子:
皮膚病用熱水敷燙就能夠治好;發展到皮肉之間,用扎針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發展到腸胃里,服幾劑湯藥也還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里,只能等死,醫生再也無能為了。
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指導讀這一段話。
派去的人聽了回去向蔡桓公匯報了扁鵲掉頭就跑的原因,當蔡桓公聽了后又會怎么想,怎么說呢?
8、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渾身疼痛,此時的他又會想些什么呢?
四、總結全文,揭示寓意
1、不久蔡桓公病死了。蔡桓公怎樣才不會死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么會要人命呢?
(尊重醫生,有病及早醫治。諱疾忌醫才讓蔡桓公喪失了生命)
2、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
教師可適時點撥,使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固執己見等道理。
五、布置作業
1、認讀生字,抄寫字詞
重點指導:
對比記憶:“腸、燙、湯”的字形。
蔡,“祭”的第五筆是,第六筆是捺。
2、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和扁鵲說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題目可用《扁鵲、蔡桓公,我想對你們說》。
3、推薦幾本適合學生看的寓言故事。
〖板書設計〗
扁鵲治病
扁鵲(請治)蔡桓公(諱疾忌醫)
皮膚小病不信
皮肉之間不高興不理睬
腸胃非常不高興
病入膏肓渾身疼痛—病死
(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