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進藏》教學設計
動身的時候,朝廷大臣都來送行,直送到長安城外的十里長亭。文成公主一行辭別了送行的大臣,辭別了道旁依依惜別的百姓,帶著增進漢藏兩族人民情誼的崇高使命,浩浩蕩蕩離開了長安,取道青海,前往吐蕃。
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消息越過高山,越過草原,傳到了青藏高原。吐蕃人民以莫大的喜悅和興奮,準備了很多的馬匹、牦牛、船只、食物來迎接公主。歌唱文成公主的民歌《唉馬林兒》有這樣一段歌詞
不要怕過寬大的草原,
那里有一百匹好馬歡迎您!
不要怕過高大的雪山,
有一百匹馴良的牦牛來歡迎您!
不要怕涉深深的大河,
有一百只馬頭船來歡迎您!
松贊干布特意從都城邏些(今拉薩)趕到河源的柏海(今鄂陵湖或札陵湖)來迎親。他以唐朝女婿的身份恭恭敬敬地拜見了皇叔李道宗。文成公主盛裝會見了松贊干布。松贊干布看到文成公主風度的高雅,服飾的華美,中原文物的豐富多彩,以及禮儀之講究,儀仗之氣派,羨慕不已。行過迎親禮后,李道宗返回長安,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一行向邏些城進發。
643年藏歷四月十五日,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經過兩年的長途跋涉的文成公主終于到達了邏些。進入邏些,松贊干布陪同公主緩緩前進,樂隊奏著歡快的曲子,經過最熱鬧的八角街。這時候,邏些到處洋溢著一片歡樂。附近居民穿著節日的盛裝,萬人空巷前來迎接這位為聯系漢藏兩族情誼、不遠萬里而來的贊磨(王后)。松贊干布對他的親信大臣說:“我的祖先中沒有一個和中原上國通婚的,我能娶大唐公主,實在太幸福了。應當為公主筑一座城,以夸示子孫后代。”他在邏些,按照唐朝的樣式,為文成公主修建了城郭和宮室。直到現在,著名的布達拉宮內,還完好地保存著七世紀松贊干布修建的宮室洞穴,名為曲結竹普。據說這就是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洞房。而今進入洞穴,從被香煙熏得漆黑透亮的洞壁上,還隱約可以見到四周鑿洞成壁的痕跡。在幽暗的燈光下,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尺尊公主,尼婆羅國(今尼泊爾)的公主,在文成公主之前嫁與松贊干布。)以及祿東贊等人的塑像,個個栩栩如生。
文成公主入吐蕃和松贊干布聯姻,成為藏族歷史上一件大事。從此以后,漢藏兩族有了頻繁的往來,藏族的文化經濟有了迅速的發展。文成公主人吐蕃以后,和松贊干布協力同心,為開發青藏高原做了很多事情。吐蕃原來沒有歷法,文成公主教給吐蕃人民推行歷法。文成公主信仰佛教,松贊干布在她和尺尊公主的影響下,提倡佛教,在邏些修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這兩座寺廟,經歷代修繕增建,而今已是龐大的建筑群,上覆金頂,輝煌壯觀。大殿正中供奉著文成公主從長安帶去的釋迦牟尼十二歲時的鍍金銅佛像。兩側配殿,供有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等人的塑像,儀態生動大方。隨公主入吐蕃的樂隊豐富了藏族的音樂,他們帶去的樂器,也一直保存在大昭寺里,成為漢藏兩族深厚情誼的見證。公主還和她的侍女們教給吐蕃婦女紡織和刺繡的技術。今天藏族婦女所織的毯子、氈墊等,據說就是文成公主所教。松贊干布還不斷派遣貴族子弟到長安求學。唐朝許多有學問的人,也被聘請到吐蕃掌管文書。唐朝還給吐蕃送去蠶種,增派了養蠶、釀酒、造紙墨和制碾磨的工匠。吐蕃的農業,受到漢族先進農業技術的傳授,開始平整土地,挖溝開畦,提高了產量,增加了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