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兩則
五、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紀昌、飛衛,他們生活在春秋戰國時代,距今兩千多年。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著許許多多的“紀昌”、“飛衛”。(三張幻燈片依次出示:劉翔與孫海平圖片;邰麗華與十九名聾啞人舞蹈演員圖片;“紀昌”、“飛衛”就在我們身邊)
咱們班就有,誰來說說?(學生說。)
只要我們打好基礎,持之以恒,相信不久的將來,在我們中間,就會出現很多個“紀昌”、“飛衛”。
六、識字、寫字、寫詞
1、識字:事、虱。
2、寫字、寫詞。
指導重點:“昌”不能寫成“冒”。“妻”把上半部分與“女”連起來。“刺”左半部分是“ ”不是“束”。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出示:起死人,肉白骨
今天先給大家帶來一個多字成語,你們來猜讀一下,它講的是什么意思呢?
2、它指把死人給救活,讓白骨上生出肉來。這里面有稱贊醫生醫術高明的意思。老師今天就向大家介紹能這樣的醫生.他叫----扁鵲(板書)
3、出示扁鵲頭像。
這就是扁鵲,真名秦越人,戰國時期醫學家。他精通各科目醫學內科,創造了中醫上的望、問、聞、切四大診法。
有一次,扁鵲路過虢國,聽說那里的太子死了已有半天了。扁鵲就向宮里人問了一些情況,認為太子患的只是一種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癥,只是昏死而已,便讓人前去通報進去說可以把太子救活。當扁鵲來到太子跟前時,用針刺了一會,再喂了點藥,太子竟然坐了起來,和常人無異。從此,天下人都傳言扁鵲能“起死回生”.
4、扁鵲真是太神了!如果你們有些不舒服會不會讓他治治?如果扁鵲說你有病你信他嗎?
5、可是,有人就不信扁鵲,小病不治成大病,結果一命嗚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29課《寓言兩則》里的《扁鵲治病》。(板書補充課題)讀題。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邊讀邊思考: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結果怎么樣?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3、把自己的疑問或寫下自己受到的啟示,準備與大家交流。
三、交流討論,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讀好“蔡桓公、敷燙、骨髓”等詞語和第6自然段中扁鵲說的話:“皮膚病用熱水敷……”
2、指名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交流討論。
(1)交流學生的疑問。
學生可能產生這樣的疑問:
①扁鵲是有名神醫,蔡桓公怎么會不相信他?
②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么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
③扁鵲為什么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結合學生的疑問,結合討論,體會蔡桓公根本沒有覺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鵲的話;而扁鵲出于醫生的醫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當他覺得自己無法治療時,跑到秦國,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慮。
相機指導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讀好。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
如: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里會怎么想?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里會想什么?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恒公會怎么想,怎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