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案
這部分內容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挑山工的話。
師:的確,正是挑山工的話使得作者解開了心中之謎。
板書:解疑
師:那么,挑山工是怎么說的?他的話包蘊著什么道理呢?請同學再讀挑山工的話。
(挑山工是這樣說的,“你們肩膀上沒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嘛!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么隨便,高興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我們得一個勁往前走……”)
(挑山工的這番話很有哲理,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朝著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板書:一個勁兒朝前走
師:請同學們把上面富有哲理的話畫下來,以此不斷鼓勵自己好好學習。
(三)小結第二段。
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寫了作者與挑山工四次相遇,四次中重點寫了在五松亭相遇攀談的情況,使作者從挑山工樸素的話語和挑山工一直向前的形象里解開了心中之謎,并懂得了一個道理。我們從課文的字里行間也可以體會到作者很佩服這位挑山工,哪個詞語能說明這一點呢?
(心悅誠服。)
師:不僅如此,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作者從挑山工身上看到了一種力量,一種精神,請繼續學習第三段。
(四)學習第三段。
在學習這一段之前,請同學在第二段畫出作者描寫挑山工的詞語,然后讀一讀,想一想挑山工的樣子。
(“矮個子,臉兒黑生生的,眉毛很濃,大約四十來歲,敞開的白土布褂子露出鮮紅的背心。”
“他把褂子脫掉了,光穿著紅背心,現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黑生生的臉上顯出一絲得意的神色。”
從這些描寫中,我感覺這個挑山工很健康、樸實。紅色的背心很醒目。)
作者的感受更深刻,他畫了一幅挑山工的畫,以此激勵自己。請同學們讀第三段,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要畫畫?
(作者畫了一幅挑山工負重物上山的背影圖,因為作者很佩服這位挑山工,挑山工的精神能激勵自己,所以作者畫了一幅這樣的畫。)
板書:
自勵
挑山工的精神
課文用畫畫自勵作為結尾,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作者用這張畫來自勵,表現了他敬佩和贊揚挑山工的精神,這樣的結尾點明了中心,與開頭照應。)
請同學們齊讀這一段,體會作者需要的是什么。
(作者真正需要的是: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著目標,步步踏實,永遠向前,才能達到目的的信心。)
(五)總結全文(指板書)
作者在文章開始提出了疑問→挑山工并不慢。然后與挑山工在泰山上四處相遇,并從挑山工的話中解開了心中之謎,因為挑山工“一個勁兒地朝前走。”作者非常敬佩和贊揚挑山工的精神,因此畫畫自勵,點明了文章的中心。
同學們,登山如此,走路如此,我們的學習同樣如此,必須具有挑山工的這種“一個勁兒朝前走”的精神。我希望同學們能夠把挑山工這幅畫掛在心里,激勵自己努力學習。
最后我們用“耽誤”和“樸素”造句,學過的詞語要在生活中會用。
啟發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造句,或留作業練習。
【板書設計】
【小資料】
泰山 位于山東省中部。古時稱東岳,又稱岱宗、岱山、岱岳、泰岳,為五岳之一。泰山長約200公里,海拔1524米的主峰在泰安市城北,名為玉皇頂,它高接云天,被尊為“五岳之首”。泰山突兀峻拔,雄偉壯麗。唐代詩人杜甫登臨泰山山頂后寫下了“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著名詩句。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 之句。泰山還是我國古代“封禪”的圣地,歷代有七十二個帝王臨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