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中華》教學設計
(四)研讀,讀新讀活
根據學情隨機調控此環節。
1.通過研讀,感受到不管五十六種語言有多大的差異,但有一句話的意思是一樣的,那就是“愛我中華”。根據學情發展變化的情況,作如下預設:
預設一:結合有關語句談理解,講感受。要讓學生的理解和感受不拘泥于課文中所提到的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再走出來,說一說中華兒女愛我中華的具體表現,要讓學生把平時留意的相關信息迅速從腦海中檢索出來,比如“抗洪搶險的事”“保衛邊疆的事”“為祖國發奮圖強,刻苦學習的事”等等。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對自己身邊熟悉的事情上來,發言的內容要涉及比較寬的范圍,還要有代表性。
預設二:點擊教學軟件,通過大屏幕播放奧運會上運動健兒在運動場上雄姿英發的場景,使學生目睹各族健兒在世界比賽場上為祖國摘金奪銀爭得榮譽的場面。放映醫護人員在非典時期救助病人的畫面,使學生體會到中華各族兒女在愛國熱情的激勵下,在各行各業中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結合畫面讓學生暢所欲言,談出富有新意的感受來。
2.指導感情朗讀,邊讀邊想像那感人的場面。要在富有激qing的朗誦中活化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抒情的暢快。
3.師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讀歌詞(師引讀,生齊讀愛我中華)。引導學生結合齊讀時自己心中的感受說一說“愛我中華”在文中反復出現的作用。使學生感悟到每次都不同程度地愛到感染,特別是最后一句,在歌詞結尾點題,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將作品中的愛國情推向高潮。
4.賞讀,讀美讀會
過渡:看到這一幕幕動人的場面,我們心潮涌動,激qing澎湃,請聽作者的感慨。
①出示課件,播放課文錄音(配有相關的畫面)學生邊看邊聽邊體會。
②介紹歌詞寫作的背景資料,幫助學生體會課文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愛我中華》這首歌是我國著名的詞作家喬羽、著名曲作家徐沛東在20世紀90年代初創作的,是為在廣西舉行的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開幕式大型文藝表演而創作的主題曲,音樂采用壯族民間曲調并進行了發展。這首歌表現了強烈的民族精神。它不斷鼓舞著中華兒女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的豪情壯志。
③試著背誦課文,學唱《愛我中華》。
小結:這雄壯的歌聲唱出了民族情,愛國情,更唱出了中華民族戰無不勝,奮發圖強的英雄氣概。
六、教后反思
1.以讀為本,讀中探究。
在教學中能自始至終注重學生對文本的誦讀和對學生語感的培養,積極引導學生讀中悟境,讀中悟意,讀中悟情,讀中悟志,使文中的事與物活化。如在理解課文這一環節中,讓學生自讀,同桌讀,小組讀,師生對讀,讓學生在多層次,多角度,多元化的閱讀中去感悟作者的民族情,愛國情。
2.依據課文特點為學生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開頭,結尾又在理解的基礎同唱共舞,使學生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必需的語言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