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說勤奮 教案
剛才我們一起學了有關司馬光的事例。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先是通讀了這個故事,接著又找到了描寫司馬光勤奮的詞語以及句子,并進行了朗讀與感悟,最后我們又總結出了司馬光獲得的“鮮花”和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是什么。那么老師想請同學們用這樣的方法,按老師的提示,分成四人一小組來學習童第周的事例。
1.多媒體出示學習要求:
(1)童第周是怎樣努力學習的?
(2)通過他的努力,有什么收獲?
(3)長大后,童第周取得了什么樣的成就?
(4)比較司馬光與童第周兩者有什么共同點和區別。
2.分組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3.交流學習結果:
通過剛才的交流討論,相信大家都有所收獲。那么,你愿意把你的收獲與大家共同分享嗎?指名交流:
(1)交流: “每天天剛亮……學習方法”
指導朗讀:a “天剛亮……就……”“睡覺前……總要……”體會付出了艱辛的汗水。
b 指名讀,齊讀。
(2)交流:“經過半年的努力……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
(3)交流:“后來他遠渡重洋,……”
童第周也摘取了屬于他的“鮮花”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童第周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具體是什么呢?
(4)交流司馬光與童第周的共同點與區別:
共同點:都很勤奮
區別:司馬光,天資聰明
童第周,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童第周,到了17歲才進中學。第一學期他的學習成績很差。
(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17歲才進中學”、“學習成績很差”)
板書:(晚、差)
(5)通過比較司馬光與童第周,我們可以知道(指名答,多媒體出示:即使基礎比別人差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樣可以成才的。)這就是一句名言所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齊讀
(6)從童第周這個事例中,同樣也告訴我們(多媒體出示以及齊讀: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
(三)回顧總結全文
1.對比兩個事例,突出勤奮是關鍵: 勤奮能使天資聰明的人成才,反之也會流于平庸;勤奮也能使基礎較差的人成為可用之才,不應自暴自棄。作者通過古代的(……)與現代的(……)兩個人的事例再一次證明了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梁。讓我們再一起把這兩句話讀一讀。
多媒體出示并齊讀: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2.如今,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生接說)
四 拓展練習:
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來交流一下你所收集到的有關勤奮成才的故事,或者來說說你周圍有沒有這樣通過勤奮而成才的事例。
學生交流收集的故事。
板書設計: 15 說勤奮
汗水和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