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勤奮第二課時(精選3篇)
說勤奮第二課時 篇1
研究課題: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研究
教學目標:
1、懂得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舉例論證,讓道理更有說服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名言。
天才,就是一分靈感加九十九分血汗。 ——愛因斯坦
2、讀一讀,想一想:
愛因斯坦的這句名言強調了什么? (血汗。成功的關鍵在于付出大量的血汗)
“血汗”你是怎么理解的?
3為了完成事業,不惜費心血,流汗水,表明一個人有著怎么的品質?
板書:勤奮
4這節課,我們就來說說勤奮。
過渡:曾經有人對你說過有關“勤奮”的話嗎?誰?怎么說的?
5、你認為我們要不要或該不該勤奮?為什么?(自由闡發觀點,指導用上關聯詞,如:因為只有勤奮,我們才能取得好成績,才能做有用的人。)
二、精讀課文:
(一)提出觀點:
1、下面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一節,找一找作者對勤奮的看法(觀點)是什么?用橫線畫出來。(生邊讀邊畫) 板書:提出觀點
2、找到了嗎?誰來讀讀?(指名讀)
出示:
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3、“橋梁”在這里比喻什么?(途徑)
4、誰來讀一讀?(指名讀)
把這個設問句并成一句話就是——
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勤奮;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就要依靠勤奮;勤奮能讓我們達到自己的理想境界。
5、作者接著又加上一句: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讀,體會藍色的詞語。(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之所以成功,都是離不開他們的勤奮)
(二)舉例說明:
1、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作者這么說你相信嗎?
(要舉例說明,即用事實說話,事實勝于雄辯。)
2、作者舉了誰的例子?怎么不舉老師的例子
(用最具有代表性的、眾所周知的事實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才更具有說服力。)
3、文中的兩個人成功了嗎?輕讀課文,從中找出有關他們成功的句子。(學生讀課文)
4、誰先來讀有關司馬光成功的語句。(學生讀) 司馬光手中的鮮花是什么?
(簡介《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記載了1362年間的歷史,內容以、軍事為主。作者把這1362年的史實,按歷史年代編寫,對于重大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目的在于供封建統治者從歷代治亂興亡中吸取教訓,同時使讀者對史實的發展能夠一目了然。
5、司馬光成功了,那童第周呢?(學生讀有關童第周成功的語句)
師:童第周的成功,關鍵體現在那個詞上?(完成高難度的青蛙卵剝離手術,在歐洲生物學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6、所以童第周也成功了。他們的成功都靠的是什么?(勤奮)
7、讀課文,從書中找出能夠表現他們勤奮的有關句子畫出來。
①小時候,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弟弟讀了一會兒書就去玩了,他卻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②為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后便繼續讀書寫作。他管這種枕頭叫“警枕”。
③他用了19年時間,終于變成了著名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鑒》
出示:
(1)感悟第一句:什么叫“滾瓜爛熟”?他是怎么做到滾瓜爛熟的?(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是兩遍嗎?(不知多少遍,很多遍,無數遍。)無數遍地讀書,一直讀到——(滾瓜爛熟。))——這就是“勤奮”!這一句是寫他什么時候勤奮?(小時候)
(2)感悟第二句:司馬光的枕頭與我們平時用的枕頭有什么不同?用這種枕頭你習慣嗎?為什么?司馬光把這種枕頭稱為——(警枕)。這里的“警”應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時時刻刻都不要浪費時間,要抓緊時間學習和寫作)爭分奪秒地學習、寫作,連睡覺的時間都要擠出來——這就是“勤奮”!這一句又是寫他什么時候勤奮?(長大后)
第一句和第二句合起來就叫做—— 一生勤奮。
(3)感悟第三句:從“19年”這個數字和“終于”這個詞你們體會到什么?(司馬光很不容易,要想有所作為必須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這就是“勤奮”!
8、再來看看童第周的勤奮。(指名讀書中有關句子)
“每天天剛亮,他就在校園里讀書。晚上睡覺前,他總是習慣地回顧一下當天的學習內容。”從這兩句話里,我們可以讀出四個字,誰知道?(起早貪黑)
童第周起早貪黑的學習,每天如此,這同樣是——勤奮。
師:誰再來讀讀這兩句話?(學生很有感情地朗讀)
9、下面我們來把司馬光和童第周的“勤奮”放在一起讀讀。老師從課文二、三自然段里找出了四個詞。(出示:抓緊時間 睡覺時 天剛亮 睡覺前)從這幾個詞里,你有沒有發現勤奮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出示材料:
對于時間,有人說過: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力量;
對于時間,魯迅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是有的。
——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兩句話。
10、司馬光和童第周通過勤奮都獲得了成功,比較一下,你看出什么來?(一個是古代,一個是現代,一個是從小就聰明,一個是起步遲、基礎差。)但他們最終都—— 成功了。這又說明了什么?(不管你是聰明也好,笨也好,只要努力,都能成功;不管你有多聰明,也不管你基礎有多差,都要靠努力,才會成功。所以說:讀: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讀: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11、也正如華羅庚所說,出示: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師:知道“拙”的意思嗎?(就是笨拙)笨拙怕不怕?什么來彌補笨拙?(勤奮)
師:這就叫做——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三)總結觀點:
是啊,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也只有靠勤奮二字,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勤勞的優良傳統,也留下了許許多多家喻戶曉的勤奮成才的感人故事,像囊螢映雪車胤(yìn)、像程門立雪的楊時、像文學家魯迅、陳毅……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勤奮會拉長我們的生命,會讓我們短暫的生命變得有價值、有光彩!
看:
所以作者最后一句說的好:讀:只有一生勤奮,才會有所作為,才會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想說的?
四、作業:
“誠信是立身之本”。
請你課后收集有關材料來證明這個觀點。
板書設計:
提出觀點: 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勤奮
說勤奮 舉例說明: 司馬光(天資聰明) 編寫《資治通鑒》
童第周(基礎差,起步晚) 完成青蛙卵剝離手術
總結觀點: 只有……,才能……
《說勤奮》教學反思
《說勤奮》一課是第五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主要講述了司馬光和童第周刻苦學習的故事,告訴我們從小要珍惜時間,勤奮讀書。上課一開始我就出示名言“天才就是一分靈感加九十九血汗。”讓學生懂得成功的關鍵在于付出大量的血汗,再引導到勤奮上。然后找出作者對勤奮觀點的句子,目的是讓學生明確作者的主旨,學生以一種積極的狀態投入學習。接著引導學生體會司馬光和童第周手中的“鮮花”是靠他們勤奮得到的,再體會他們勤奮的語句,體會時間的重要性。再通過這兩個人的比較,不管是聰明還是笨拙,只要勤奮就能成功,引導到華羅庚的名言,讓學生充分體會和理解勤奮的重要性。然后總結作者的觀點。為寫作議論文打下基礎。特別是提出觀點后要舉例來說明,要舉眾所周知的事實,才更有說服力。讓學生懂得今后怎么舉例。
在教學過程中,我體會到有些問題設計的時候只考慮到過程,沒考慮到學生,結果學生回答不出來,也可能估計太高。看來課文還需讓學生去多讀,讓學生讀中自己去明白。
說勤奮第二課時 篇2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教學重點、難點1、懂“司馬光、童第周”有輝煌的成就是因為他們刻苦勤奮。 2、 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教學儀器與媒體掛圖、黑板、錄音機等第一課時(略)第二課時課時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反饋一、復習導入,感知勤奮的意思1、 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 (板書:勤奮)2、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說勤奮》,文中是如何來說勤奮的。(板書:說)1、回答:勤奮。 2、學生齊讀課題。 二、交流觀點,樹起正確的勤奮觀點 1、過渡:曾經有人對你說過有關“勤奮”的話嗎?誰?怎么說的? 2、你認為我們要不要或該不該勤奮?為什么? 3、你認為我們可不可以不勤奮?為什么? 師述:我認為人必須勤奮,否則,和豬又有什么區別呢? 4、雖然,勤奮對一個人這么重要,但老師還是發現生活中有不少人并不勤奮,那是為什么?誰不想快快活活、輕輕松松、舒舒服服過日子,你們怕不怕吃苦? 黑板1:我們要勤奮,我們不怕吃苦! 5、好了,現在我們的觀點和課文中的觀點不謀而合,找一找課文中的觀點。 黑板2: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師范讀)(換一種說法)課文中還有一句話你能說明白嗎? 成功= 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自由闡發觀點,指導用上關聯詞,如:因為只有勤奮,我們才能取得好成績,才能做有用的人。) (怕吃苦,圖享受) 齊讀。(讀得有決心) 指名說。 (1)自由讀。 (2)指名讀第一句。誰能把這句話說明白點?齊讀。——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齊讀。 三、以理服人,感悟文中勤奮成才的例子 1、作者就說這兩句話,說一百遍你相信嗎?說一千遍呢?那要怎樣你才相信? 師:對了,用事實說話,事實勝于雄辯。 2、作者舉了誰的例子?怎么不舉老師我的例子的? 師:我們又學到一點:用最具有代表性的、眾所周知的事實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更具有說服力。 3、司馬光和童第周實現理想(成功)了嗎? 4、他們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勤奮)a、司馬光的事例 讀課文。 黑板3:(1)小時候,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弟弟讀了一會兒就去玩了,他卻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2)長大以后,他更加勤奮。為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后便繼續讀書寫作。他管這種枕頭叫“警枕”。(2) 感悟第一句:比較他和哥哥、弟弟的不同,從中能比較出什么?(僅僅比較出司馬光很勤奮嗎?從而知道勤奮是件吃苦的事,許多人都吃不了這個苦)(3)感悟第二句:司馬光的枕頭與我們平時用的枕頭有什么不同?用這種枕頭你習慣嗎?為什么?司馬光把這種枕頭稱為——學生說(警枕)。為什么叫它“警枕”?這里的警應是什么意思?自由練讀第二自然段
師小結:這一段分別寫了司馬光小時侯和長大以后,勤奮學習的事情,舉了幾個例子,通過對比襯托、細節描寫等方法突出描寫司馬光的勤奮,寫得特別生動,讀了,我們就仿佛能夠看到司馬光那認真的樣兒。正因為如此,最后寫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鑒》,這就充分說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b、童第周的事例(復習學法)體會交流 從這段話里,我們可以讀出四個字,是什么?(起早貪黑)——同樣這也是“勤奮”! c、司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比較 黑板4:抓緊時間 睡覺時 天剛亮 睡覺前 從這幾個詞里,你又沒有發現勤奮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征?(珍惜時間) 黑板5:同學們一定還記得那個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 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童第周,到了17歲才進中學。第一學期他的學習成績很差…… 比較這兩句話,能比出什么來? 師小結:天資聰明的人靠勤奮能成才,反之也會流于平庸;基礎較差的人靠勤奮同樣也能成才,不應自暴自棄。 (舉例) (司馬光,童第周) 書上怎么說的? 從書中找出有關句子畫出來。 什么叫“滾瓜爛熟”?他是怎么做到滾瓜爛熟的?(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就是兩遍嗎?(不知多少遍)——這就是“勤奮”! (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時時刻刻都不要浪費時間,要抓緊時間學習和寫作)——這就是“勤奮”! 指名讀,師與生一起評點,是否讀出了司馬光的刻苦、勤奮? 司馬光的事例告訴我們:“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指名讀課文。成績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剝離技術所產生的影響,這些事實證明,勤能補拙,成功來自勤奮是真理。 有以下三點: (1)一個是古代,一個是現代,古今中外,哪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不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2)司馬光從小聰慧,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 (3)不管你是聰明也好,笨也好,只要努力,都能成功。 不管你是聰明也好,笨也好,要想獲得成功,都要靠勤奮。 四、拓展訓練,情感升華 黑板6:名人名言: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科學家愛因斯坦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數學家華羅庚 不論你有多么聰明,也不論你基礎有多么差,只要勤奮,都能獲得成功。 你能不能模仿例子寫一句關于勤奮的話呢?還是讓我們再一次齊讀黑板上的幾句話: 黑板2: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1)、讀名言。(2)、交流。(3)、課后抄寫。 模仿例子寫一句話。 齊讀。 四、總結全文,激發課外閱讀興趣 是啊,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必須也只有靠勤奮二字,我們中華民族古來就有勤勞的優良傳統,也留下了許許多多家喻戶曉的勤奮成才的感人故事,像頭懸梁、錐刺骨,像鑿壁偷光,像聞雞起舞,像囊螢映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勤奮會拉長我們的生命,會讓我們短暫的生命變得有價值、有光彩! 板書: 司馬光15、說勤奮 事例 理想境界 (勤奮) (有所作為) 童第周
說勤奮第二課時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司馬光和童第周勤奮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奮是實現理想境界的橋梁的道理。
2.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3.初步了解說理文的篇章結構,擺事實,講道理。
教學重點: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難點:4.初步了解說理文的篇章結構,擺事實,講道理。
課型:新授課時:2-2
教學方法:全班討論、小組討論、同班教學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預習展示交流前置性作業:
1.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
2.齊背第一段。
二、明確目標:
1.小聲讀課文,思考:圍繞“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梁”這個中心,作者主要寫了那兩個人的勤奮成才的故事?整體感知。
三、分組討論合作:
(1)細讀課文,了解司馬光是個怎樣的人。
(2)討論司馬光的勤奮表現在哪些地方。
指名朗讀,師生點評,相機指點“一遍又一遍”、“高聲朗讀”、等詞語在朗讀時要著重強調,以體現司馬光一生勤奮,終于取得了偉大成就。
齊讀。
四、展現提升:
講讀第三自然段。
(1)默讀思考:童第周的情況和司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可以取得成功?
(2)討論。重點抓住“終于、毫不氣餒、急起直追、天剛亮、就、睡覺前、總要”來加深理解。
(3)朗讀,強調重點詞語。
(4)齊讀。
五、鞏固應用:
講讀第四自然段
1.自讀,這段話講了什么?
2.討論。
3.這段話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六、達標測評:
4.有感情朗讀課文。
七、布置下節課的前置作業:
練習背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