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說勤奮第二課時
研究課題: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研究
教學目標:
1、懂得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舉例論證,讓道理更有說服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名言。
天才,就是一分靈感加九十九分血汗。 ——愛因斯坦
2、讀一讀,想一想:
愛因斯坦的這句名言強調了什么? (血汗。成功的關鍵在于付出大量的血汗)
“血汗”你是怎么理解的?
3為了完成事業,不惜費心血,流汗水,表明一個人有著怎么的品質?
板書:勤奮
4這節課,我們就來說說勤奮。
過渡:曾經有人對你說過有關“勤奮”的話嗎?誰?怎么說的?
5、你認為我們要不要或該不該勤奮?為什么?(自由闡發觀點,指導用上關聯詞,如:因為只有勤奮,我們才能取得好成績,才能做有用的人。)
二、精讀課文:
(一)提出觀點:
1、下面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一節,找一找作者對勤奮的看法(觀點)是什么?用橫線畫出來。(生邊讀邊畫) 板書:提出觀點
2、找到了嗎?誰來讀讀?(指名讀)
出示:
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3、“橋梁”在這里比喻什么?(途徑)
4、誰來讀一讀?(指名讀)
把這個設問句并成一句話就是——
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勤奮;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就要依靠勤奮;勤奮能讓我們達到自己的理想境界。
5、作者接著又加上一句: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讀,體會藍色的詞語。(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之所以成功,都是離不開他們的勤奮)
(二)舉例說明:
1、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作者這么說你相信嗎?
(要舉例說明,即用事實說話,事實勝于雄辯。)
2、作者舉了誰的例子?怎么不舉老師的例子
(用最具有代表性的、眾所周知的事實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才更具有說服力。)
3、文中的兩個人成功了嗎?輕讀課文,從中找出有關他們成功的句子。(學生讀課文)
4、誰先來讀有關司馬光成功的語句。(學生讀) 司馬光手中的鮮花是什么?
(簡介《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記載了1362年間的歷史,內容以、軍事為主。作者把這1362年的史實,按歷史年代編寫,對于重大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目的在于供封建統治者從歷代治亂興亡中吸取教訓,同時使讀者對史實的發展能夠一目了然。
5、司馬光成功了,那童第周呢?(學生讀有關童第周成功的語句)
師:童第周的成功,關鍵體現在那個詞上?(完成高難度的青蛙卵剝離手術,在歐洲生物學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6、所以童第周也成功了。他們的成功都靠的是什么?(勤奮)
7、讀課文,從書中找出能夠表現他們勤奮的有關句子畫出來。
①小時候,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弟弟讀了一會兒書就去玩了,他卻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②為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后便繼續讀書寫作。他管這種枕頭叫“警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