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說課設計
⑴展示有代表性的簡筆畫。
⑵用詩句來描繪自己的畫。
⑶引導討論:“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如何在畫面上表現出來?
讀
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詩的意境,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計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置身于詩的意境中。如:配樂范讀,投影打出的畫面,有感情色彩的激勵語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開了想象。
⑴抽生讀。
⑵集體評議。師相機指導讀好停頓、節奏、韻腳。
⑶練讀。想同學所描述的情景,邊想邊讀。
看同學的簡筆畫,邊看邊讀。
聽音樂感受詩的意境,邊聽邊讀。
⑷抽生背誦。
(四)擴大容量,注重積累。
《標準》要求“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積累語言材料,其實是感性的語言模塊的整體儲存,這些材料儲存于大腦,將成為學生的終身營養,也就是語文素養的重要構成,它們一旦被激活,就會產生綜合效應,極有利于接受和表達能力的整體提高。因此我精心設計了課后作業,“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優秀詩文還有很多。課后同學們再找自己喜歡的一兩首他的作品,下節課,你們來做老師,給大家介紹。”
語文的學習是很難一促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沒有積累就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絕不可能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當然學不好語文。
愿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兩者之間總有著很大的差距。“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正因為有缺憾,才更凸顯追求的價值。要達到預設目標,還懇請在座的各位老師多鼓勵也多建議。讓我們在教育的藍天下攜手共進!
(五)濃縮詩文,展現畫面
板書本著詩文的濃縮與畫面再現。采用直觀形象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詩意,呈現畫面。具體設計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