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尊嚴
教學目標:
1、自主識字若干個。積累“骨瘦如柴”、“狼吞虎咽”、“愜意”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并積累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抓住描寫年輕人的外貌、神態、語言的句子,體會尊嚴的含義。領悟“人擁有尊嚴,就會用勞動創造美好的未來”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描寫哈默的外貌、神態、語言的句子體會尊嚴的含義。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1、師講述故事《嗟來之食》。
(1)討論:這“嗟來之食”究竟該不該吃,能不能吃?餓漢因不食“嗟來之食”而活活餓死,你認為值得嗎?
(2)總結:施舍者很神氣地吆喝一聲“喂!來吃!”這個滋味是不好受的。寧愿餓死,也不吃他人的施舍,這正是表現了饑餓者的尊嚴。
2、板書課題:尊嚴
二、讀通課文,交流自學內容。
1、自由讀文并思考:課文中講了誰有尊嚴?為什么說他是個有尊嚴的人?
2、學生交流。
(1)同座相互檢查課文讀通情況。
(2)任選喜歡的小節朗讀交流。結合正音:愜(qiè)意
(3)用簡單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深入研讀,理解“尊嚴”。
1、提出問題:文中哪些描寫可以看出哈默有尊嚴?
2、學生自主圈化描寫哈默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語句。
3、小組圍繞問題合作研究,共同探討。
4、課堂交流。
依據學生的交流,隨機對以下詞句的理解,并指導感情朗讀。
外貌描寫:這是個臉色蒼白、骨瘦如柴的年輕人。
語言動作和神態的描寫:
(1) 他仰起頭問:“先生,吃您這么多的東西,您有什么活兒需要我做嗎?”
(2) 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他的……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3)“不,我現在就做,……我再吃這些東西!”
教師總結:這是一個饑寒交迫但不失尊嚴的人,面對沃爾遜人的款待仍不失尊嚴的人、他時刻牢記不能不勞而獲,要用勞動去換取幸福,這就是尊嚴。尊嚴不能簡單地解釋為面子,更多地表現為一種自尊信心、一種價值觀,一種責任感,是一種不依附于他人自立于人世的奮斗精神。它是人生至高無上的精神瑰寶。
(4) 辨析句子:他們連一句感謝的話也顧不上說,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咽吃起來。
問:這兩句在表達的感情色彩上有什么不同?
(5) 理解句子:別看他現在什么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
討論:你認為哈默有尊嚴跟他后來成為石油大王有聯系嗎?為什么?
小結:有了這尊嚴,才會使他用勞動創造出巨大的財富,成為大富翁。
四、內化運用,升華情感。
1、總結
餓漢不食嗟來之食,表現了饑餓者的尊嚴;哈默寧可餓死,也不接受沃爾遜人的盛情款待,還堅持用自己的勞動換取食物,它表現出的尊嚴更令人敬佩。正是有了這種自尊自立的品格,哈默才會用尊嚴去構筑美好的未來生活,才會成為全球著名的石油大王。
2、結合課文的內容,說說你對尊嚴的理解。
五、拓展有關尊嚴的名言。
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札記 中庸)
3、毋以惡小而為之,毋以善小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