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路徑教學實錄 四篇
“人踩出來的!
“用一個字就是——踩。”
順勢教踩這個生字的寫法。(第33分鐘)
徐凱接著讀了兩遍第七自然段。我也讀了一遍。齊讀!
“我們回到上課開始的時候提出的一個問題,怎么分段呢?”
我請孩子們根據我提示的段意來分。這非常順利。
然后我以“為什么要分段呢?”這個話題討論來結束第一課時的教學。
《最佳路徑》第二課時教學實錄之一
在第二課時教學中,我著力于做這樣幾件事情:
一、循序漸進:引導孩子快速提取、概括信息。
上課伊始,我請同學自己讀一讀,劃一劃課文,迅速找出最佳路徑是怎樣的一條路徑?學生讀好交流時,我再進一步作概括能力的訓練。
師:你們找到了嗎?
生:(讀)沒多久,小草長出來了,整個樂園提前開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許多小道。在迪斯尼樂園提前開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許多小道,這些踩出的小道有寬有窄,幽雅自然。
師:能用一句話來說嗎?
生:(讀)在迪斯尼樂園提前開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許多小道,這些踩出的小道有寬有窄,幽雅自然。
師:能用半句話來說嗎?
生:(讀)這些踩出的小道有寬有窄,幽雅自然。
師:能用詞語來說嗎?
生:有寬有窄,幽雅自然。
這時我將這八個字寫下來,然后向孩子們說,由兩句到一句,由一句到半句,再到詞語,這是一個逐步概括的過程。現在再讓我們再次讀一讀這八個濃縮的詞語。
二、展開想象:感悟路徑的美麗。
師: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小道?
生:我看到了有的小路寬,有的小路窄。
生:我看到草地上有很多的小腳印。
生:我看到小道像蛇一樣彎彎曲曲。
師:像蛇?
生:像巨龍一樣。
生:像絲綢一樣鋪在草坪上。
生:像小溪流。
師:這條路是那么——
生:有寬有窄。
師:這條路是那么——
生:幽雅自然。
師:的確,這條小路讓我們感受到了設計師高超的設計,感受到了設計的魅力。
三、緊扣詞句:感受設計之難。
師:創造這樣一個最佳路徑來,容易嗎?
生:蠻容易的,這樣既節省錢又可以提前開放。
大多數孩子認為是不容易。
于是我請同學們字讀課文的相關段落,看看到底有多難?
請孩子們讀了四五分鐘后,開始交流。
在交流中,主要緊扣1、2兩小節中的一些詞句:
★第一個孩子讀:他已經修改了50多次,沒有一次是讓他滿意的。接到催促電報,他心里更加焦躁。巴黎的慶典一結束,他就讓司機駕車帶他去了地中海海濱。他想清理一下思緒,爭取在回國前把方案定下來。
師:修改了什么?多少次?你體會到什么?
生:設計起來很不簡單。
生:路徑很難設計。
生讀:對迪斯尼樂園各景點之間的道路安排,他已經修改了50多次,沒有一次是讓他滿意的。
師:為什么你突出了‘沒有一次’這些詞?
生:因為路徑設計好很不容易。
師:很好,還有哪些地方也可以看出路徑設計很困難嗎?
學生默讀課文1、2兩小節,然后我們根據“40多年”、“攻克過無數個難題”、“大傷腦筋”、“催促”等詞語談體會,當然時間緊張學生也能從文中體會出來。另外,從這些交流中我們還感受到了設計師的“精益求精”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