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學反思
元日教學反思
《元日》一課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通過描繪新春佳節人們歡樂祥和的景象寄托了詩人除舊布新富國強民的報復和樂觀自信的情感。
教學這首古詩時不由自主地想到以往總是把詩的解釋全部讓學生抄寫下來,讓學生死記硬背古詩意思的辦法,這樣的學習學生學起來了無生機沒有興趣的被動接受式學習。以往我們總認為學生讀不懂古詩文的意思,結合本詩有圖有文,而且詩文與生活聯系緊密的特點,所以我采取了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交流,或把重點的詞句意思猜一猜,如:“千門萬戶入屠蘇”學生的猜測十多種多樣的,而猜測的好處是學生沒有壓力,而沒有壓力的學習才能更易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學習的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僅僅把讀懂詩的意思作為我們的最終目標那么我們的目標是淺層次的,詩中所蘊含的情感才是古詩文教學的真正內涵。我是這樣對孩子們說的:“同學們,古人寫作時不喜歡直抒胸臆,不會像我們寫作時那樣直白,任何詩文都是作者情感的宣泄,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其中,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把詩放在文化背景下歷史背景下去學習是理解詩中所要表達的情感的重要方法。那么就讓我們走進作者走進寫師的那個年代去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接下來我向學生介紹了當時的歷史背景。詩中所要表達的情感便水到渠成般的呈現在眼前。
在古詩文教學中我們更應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要求,相信學生,學生才會在學習中奏響課堂和諧的樂章。
《元日》教學反思
《元日》這首詩取材于民間習俗,詩人攝取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過年的歡樂氣氛。學習這首詩,總體是采取一讀,讀正確讀通順。二讀,找出不理解的詞或詩句。三讀,向字典或同學請教不理解的地方。四讀,理解每句詩句的意思。五讀,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六讀,拓展延伸。
在本節課的課堂教學中注重了學法的指導。
如我提問:“有許多不懂的地方,同學們能提出來,這非常重要。我們事先沒有預習,現在該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查字典等工具書、上網查)(引導學生掌握一個學法: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有三個途徑:(1)聯系上下文猜測;(2)查資料(字典、詞典、辭海、網絡等);(3)請教別人。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比直接獲取知識更重要。)
但這節課的課堂教學中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
一是這首古詩中有許多詞語對學生來說很陌生,比如:屠蘇、瞳瞳日、桃符等。在課前設計時,我雖然考慮到了這種情況,但是在處理這些詞語時方法單一,靠老師教為主,沒有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二是在交給了學生一些陌生詞語的理解后,如果能及時的將這些詞語的意思簡略的寫在詩句旁邊就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
三是如果將查找資料這個作業布置在課前,學生對詩句的理解相信會更到位。
元日教學反思
《元日》這首詩是宋朝王安石所寫,王安石是一個政治家、改革家,此詩寫春節的民俗,字里行間也在體現著詩人的改革激情。不信:請看哪: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