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道上
教學要求
1.通過學習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峨眉山上鋪路人不畏艱險辛勞,默默奉獻的精神,教育學生要尊重和熱愛勞動者和他們的勞動。
2.學習和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讀懂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
了解峨眉山的鋪路人是怎樣鋪路的,認識到鋪路人“是真正的無名英雄”。
教學難點
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理解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內容和思想,理解“無名英雄”的涵義。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投影片、字詞卡片、小張填空練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題引趣,導入新課
學生讀課題之后,教師提問:“誰知道峨眉山在什么地方,你去過嗎?”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簡介峨眉山。它在四川省峨眉縣西南,有山峰相對如峨眉,故名。主峰萬佛頂,海拔3009米。峰巒挺秀、山勢雄偉。是我國名山之一,也是著名的風景區。課文講的是作者在峨眉山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二、提出預習要求,預習課文
(一)自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二)邊讀邊劃,自學生字,讀準字音。
(三)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蔥蘢 愧疚 平坦 所謂 歇息
(四)標出自然段,想想每段主要說的是什么?練習分段,概括段意。
三、檢查預習情況
(一)指名讀書,檢查字音讀得是否正確,語句是否通順。
(二)認讀生字卡片,掌握生字的準確讀音。
(三)提出難懂詞語,全班討論解答。
四、練習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一)找幾個同學讀書,大家想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哪幾個是圍繞一個意思寫的?
(二)根據分段方法,分組討論分段。
(運用讀、想、并的方法分段。)
(三)在全班匯總分段情況,并說出自己的依據。
結果:全文分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的是作者在峨眉山的路上所看到的。段意可歸納為,峨眉山的山路又窄又陡非常難走。第二段(第2~6自然段)寫了作者和一位背石頭人的談話。段意可歸納為,通過和一位背石人的談話,“我”知道峨眉山道是他們從十多里外開山取石,鑿成石板,再背上山去鋪成的。第三段(第7、8自然段)寫出了作者的感想。段意可歸納為,鋪路工作平凡艱辛,鋪路人可敬可佩,他們默默奉獻和甘當無名英雄的寶貴品質值得贊揚。
(分段時要加強引導,對于課文第6自然段作為過渡句應該分在哪一段,可先讓同學們議論,可帶著學生分析這句話,它是上面內容的概括,與上面內容聯系緊湊,應該歸納到上個內容中去。)
五、根據課文內容,了解寫作順序
(一)分段讀書,思考每段之間的聯系。
(二)提問解答,了解特點。
(作者按著看到——聽到——想到的寫作順序來敘述的。內容上聯系非常緊密,非常自然。)
六、自己練習讀書,達到準確、流利
七、作業:預習課后思考練習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逐段分析,理解詞句
本節主要通過逐段學習,利用邊讀邊想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鋪路人的艱辛危險,認識到鋪路人“是真正的無名英雄”。
(一)指名讀第一段,大家思考:這段有幾句話?作者看到了什么?峨眉山的路是什么樣的?
1.作者第一句話說明什么?理解“平坦”、“所謂”的意思?用幾個詞概括說說峨眉山的路是什么樣的;(又長、又陡、又窄、又高)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的?(一塊塊、兩尺見方、一步一步、豎、長長的天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