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路徑教學設計
(1)撒下草種的結果是什么?
(2)提前開放的結果是什么?“優雅”是什么意思?
3、 假如此時此刻你就漫步在迪斯尼樂園的小路上,你會感到什么?
4、就是這些又寬有窄的小路,1971年,被評為最佳設計。
五、總結全文,揭示中心,在學生心中播下順其自然,尊重他人的種子。
是!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一波三折,終于獲得成功,被評為最佳設計?磥恚绺窳_培斯所說:“在這個世界上,不知道該怎么辦的時候,選擇順其自然,也許是最佳選擇。”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通往成功的最佳路徑!
《最佳路徑》教學反思
青島天水路小學 呂倩
2011年3月9日青島天水路小學與嶗山區鳳凰臺小學,在琴島教師成長工作室的帶領下舉行了同課異構活動,我非常有幸作為執教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在活動中我執教了四年級《最佳路徑》這篇課文,并參與了課后的評課活動,受益頗深。
★初識《最佳路徑》
第一次閱讀《最佳路徑》時,喜歡它蘊含的令人深思的哲理,尊重他人、相信他人,讓人自由選擇的思想深深地打動了我。備課時,卻發現這課并不好上,文字表面的內容很好理解,可是文字背后的所蘊含的道理卻難以被學生發現,我反復地閱讀文本,希望能找到學習本課的“最佳路徑”。
★品讀《最佳路徑》
課堂中,在感受格羅培斯的精益求精時,我抓住關鍵詞句,“40年”、“無數個”、“ 50多次”、“微不足道”、“大傷腦筋”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體會到;在分析兩種賣葡萄方式與結果的不同時,我采取對比閱讀的方法;在感受老太太的做法給人自由、任其選擇時,我讓學生走進故事里,讓他們成為故事中的一員,說說自己走進這樣的葡萄園的心情以及自己想做的事,讓學生走進故事,成為課文中故事里的一員;在了解施工步驟時,讓學生用上“先……然后……最后……”來說,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回味《最佳路徑》
“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回顧課堂,發現自己的語言不夠精練優美;雖指導了學生的朗讀,讓他們通過自己的閱讀理解文本,但是,在理解之后,幫助孩子總結提升方面做的還不夠;課堂中存在問題的重復,針對同一內容設計了兩個問題,缺乏層次;“最佳路徑”這個課題可以說是一語雙關,不但是獲得世界最佳設計的迪斯尼樂園里的路,更是解決問題的最好的辦法,在我的課堂中,缺乏引導學生理解體會“最佳路徑”深層的涵義,等等。
★同品《最佳路徑》
課后聽了大家的評課,更是受益匪淺。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文本解讀的能力要強,不能完全依賴教參,要有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與思考;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要博覽群書,讓自己有寬廣的知識面,又要關注學生,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文章讀厚之后,再提煉出學生真正需要的給學生。
★追尋最佳路徑
閱讀過程是個體的感悟和體驗構建的過程,帶有鮮明的個性。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閱讀,尊重他們的創新發現,理論總是美好的,如何找到理論和實踐的對接點,使教學少走彎路,幫助學生學會閱讀,學會思考,開闊視野,陶冶情操,還需要不斷的探索,相信會有找到最佳路徑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