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太陽》評析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22 聽了侯文明老師的這節課,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感觸,也使我對傳統的和現代的教育有了新的認識。這是一個完整、充分、且實效性很強的教學設計,從對它的分析中,我們可以找到它背后的理論支持,她的理論支持是與這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教學理念相鍥和的。
從侯老師自述的教學設計中,我就發現:一個成功的教學設計主要分為三部分,即:教學設計的前期分析,中期分析和最后的評價環節,下面我就對這節課的前期、中期、后期分析做以探討。
(一)案例的前期分析
作為設計的前期分析,在對課堂教學進行設計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忽視的。它是教師教學活動中采取任何形式進行教學都必須首先要考慮的現實基礎性問題是對整個教學設計能否針對學生、能否取得真正實效的一個重要的決定性因素之一。這名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初,就從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對象兩個方面對教學設計做出前期分析。教師對教材的分析還是比較到位的,從本篇課文的形式、內容及目標等幾方面對其進行總體把握。但我們應該看到,教學內容的分析并不能僅僅局限于教科書的范圍,正如我們前文所述的那樣,還應該包括課程計劃、課程標準等等。所以,教師對于教學內容的分析應該全面、徹底。
另外,這篇教學設計還從學生的角度進行了一定的前期教育對象的分析。其中,既從生理和心理角度找到了學生的某些規律。這種從學生實際出發,多角度對學生進行分析的方法是比較科學和全面的,應該運用到教師的教學設計實踐中。
(二)該案例的中期分析
教學設計的前期準備是為中、后期的分析服務的。因此,在分析教材和教學對象的基礎上,這名教師對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理解。當然,這篇教學設計案例中的教學“設計理念”是屬于上位的思考。從學生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各自扮演的角色,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從學生主動精神和內心的培養與關注,到為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這都上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這種思考不應僅局限于理論的掌握,而應該把它作為自身教學實踐的指導,這篇教學設計在這方面為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范例。當然,只有上位的思考是不夠的,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中期分析時,必須結合特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制定具體的目標。因此,這位教師制定了由字、詞、句、段、篇等不同程度與層次的要求所組成的三項具體教學目標。具體教學目標中既要體現學生的知識累積,也要體現學生的能力發展,還要給學生的自主發展留有一定的空間。
這是對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的制定這一環節的解讀。
除了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設計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師的教學設計通過這一環節得以實現。這是一個真正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落實的一個關鍵性的環節。無論教師在教學設計的前期分析和教學目標的制定等方面做得多么充分與完備,如果隨后的教學策略的設計是失敗的,那么這種教學設計也就毫無意義而言。我們可以在前文教學設計案例的第五部分——“教學流程”中找到理論與實踐的契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