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太陽”說課稿
接連下了幾場雨,終于晴了。陽光很好,碧空如洗,樹葉綠得發亮,明明的媽媽感嘆道:"天氣真好!"
"是!太陽總算出來了。"我說。
第二段話是課文的14自然段
日子過得很快,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線,帶給我許多快樂。聯系上下文,引導學生在讀中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
把這兩段放到一起,以問題“太陽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明明的笑臉又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陽光出來,帶來了溫暖。它讓花更紅了,草更綠了,天更藍了,水更清了,給我們帶來了好心情,而明明的笑臉像光線那樣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帶來了快樂。
(三)第三處“番茄太陽” 的含義是什么呢?這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師傅于永正老師說:有了朗讀就有了一切,學生的朗讀到位了,一切事情就都解決了。(后面那一句刪了)首先課件出示課文中比較難讀的最后三個自然段,它深刻的表達了作者的情感,“番茄太陽”的含義也蘊含其中,是明明那顆美好的心靈溫暖著我,感染著我,理解出這層含義還是比較有難度的,我將通過指南感情朗讀來突破這個難點。
一讀,自讀自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讀出自己的理解,了解學生讀的最原始的狀態。
二讀,指名讀,想借助他人的讀達到啟發影響其他同學的目的。
三讀,聯系上文對作者身體狀況的描寫,和在不久的將來小女孩要把雙腿捐獻給作者這感人的話語,體會小女孩那顆美好的心靈,那至高無上的愛。如果學生體會不到這一點,接下來是
四讀,補充作者資料:十七歲的時候,在一次車禍中不幸雙腿癱瘓了,只能靠雙拐走路。不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就很難揣摩好她的心情。讓學生了解作者的身體狀況后,知道她在告訴我們什么,在傾訴什么,將更好的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體會小女孩帶給她的感動。
于永正老師多次強調“朗讀指導的策略之一是“跟我讀”,因此,在以上讀的基礎上,如果學生讀的還是不盡人意,我將采用范讀、跟我讀等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相信學生一定會在這一系列的朗讀中,對“番茄太陽”含義的理解步步深入,這顆具有特殊含義的“番茄太陽”,不僅給作者帶來了溫暖,帶來了歡樂,更重要的是帶來了愛,這是何等的愛,是大愛,摯愛。十七歲雙腿癱瘓,一直煎熬到現在,當聽到小女孩要把腿獻給她時,她能不流淚嗎?能不感動嗎?是小女孩那顆美好的愛心,感染了她,溫暖了她,因此她說小女孩就是她心中的“番茄太陽”,永遠不落的太陽。
教學至此,我想“番茄太陽”的含義不言而喻了,引號的作用不告可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也就顯而易見了。
在本堂課中,指導朗讀是重點,理解“番茄太陽”的含義是難點,這兩點通過以上環節都將得到解決,這樣的設計將使學生既得文,又得義。但課堂上究竟能否達到這樣的目標,懇請評委老師給我機會一起見證我的課堂。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