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教學建議
1、教學這篇略讀課文,要充分體現讓學生自主閱讀的思想。以下幾種教學思路教師可以參考選用。一種思路是以演童話為線索組織教學:
⑴ 學生按照課文前面的閱讀要求自讀課文。
⑵ 學生自由組合,討論如何演好這篇童話,分頭閱讀、準備。
⑶ 學生試演童話。
⑷ 演后交流、評價。
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把課文中沒有明確寫出來、但對理解幸福是什么有幫助的內容演出來,如,十年來三個青年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對于他們的所為,人們可能會怎么做、怎么說。在試演的基礎上,組織一臺“幸福是什么”的童話表演。最后,組織學生談談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另一種思路是以討論幸福是什么為線索組織學生學習。首先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讀后的體會。交流時,要重點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談談對幸福含義的理解,還要注意擴展開去,聯系現實生活加深對幸福含義的理解。最后,組織學生將《巨人的花園》和本篇課文聯系起來,談談自己讀后的感受或發現,如童話主人公的特點,童話表現方法的特點。
2、理解“幸福是什么”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教學時,要緊扣文中三個青年(包括他們小時候)的所為以及他們給人們帶來的好處,引導學生體會、感悟。不僅要把握課文反映的內容,還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課文沒有寫出來的內容。如,了解第一個青年的作為時,可以引導學生想象:他是怎樣給病人治病的,病人恢復了健康離開醫院時是什么樣的,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他會是什么感覺?由此,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別人幸福,自己也幸福。當然,對幸福含義的理解,學生的認識不可能一樣,教師也不要強求一律,重要的是要給學生一些形象,通過具體可感的形象來指引學生的認識和行為。
3、本課難理解的生詞不多,“義務”一詞學生可能比較陌生。“義務”既指法律上應盡的責任,也指道德上應盡的責任,在本文中指道德上的責任。可以引導學生讀三個青年的話,看看他們怎樣用自己的勞動做出了對人們有益的事情,怎樣盡自己的責任給人們帶來了幸福,從而理解“義務”一詞的含義。
4、可以適當拓展,讓學生說說或寫寫“幸福是”,把自己對課文的感悟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作一番心靈的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