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珊迪》教學案例設計
教學目標:1.體會小珊迪的不幸遭遇,感受他誠實、守信、善良的好品質。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體會人物的品質。
3.進行個性化閱讀,培養閱讀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人物的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在品質。
難點:通過個性化的閱讀,培養閱讀想象能力。
教學流程:
引言:同學們,我們都有一個幸福美好的童年,可是你們知道嗎?一百多年前的英國,有許許多多和我們一樣大的窮苦孩子,他們的童年是在饑餓和寒冷中度過的。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小珊迪》反映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板書:小珊迪。)
一、初讀,整體感知
1.看課題提出問題并讀文,解決生字。
看到課題后,你最想知道的問題是什么呢?在心里默默地說,然后帶著我們最想知道的問題自由地讀文,要求:(1)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用筆標注上,自己查字典解決,問問老師或同學都可。(2)多讀幾遍帶有這些字的句子、詞語,一定要讀通讀順。(3)盡量多讀幾遍課文。
2.指名讀文,關注學生。
教師調查讀一遍以上的同學,讀到一遍的同學,沒有讀完一遍的同學。對讀到一遍或一遍以上的同學給予鼓勵,對讀一遍的同學因為誠實表示喜歡,并指名再給他們一次讀文的機會。
3.回答自己的疑問,并幫助老師解決問題,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通過這件事寫出小珊迪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可憐、貧窮 ,誠實、守信、善良。
二、活讀,設身領悟
(一)1.快速瀏覽課文,看課文從哪個自然段到哪個自然段主要寫小珊迪貧窮得叫人可憐?用雙數線作標記。
2.這一部分從哪體現他貧窮得可憐?(從外貌和語言都可以體現。)畫出小珊迪的外貌和賣火柴時說的話,讀一讀。
大屏幕出示小珊迪說的幾句話:
⑴先生,請買盒火柴吧!
⑵買一盒火柴只要一便士呀!我可以一便士賣給你們兩盒。
⑶請您現在就買吧!先生,我餓極了!我可以給您換零錢。
小組討論賣火柴時小珊迪說的話,聯系上下文看看該怎么讀合適?
3.帶著冷、餓、抖的感覺,用請求、懇求、乞求的語氣讀賣火柴時小珊迪說的話。(板書:賣火柴。)讓學生感悟到在小珊迪賣火柴的這部分中主要寫他貧窮,貧窮得可憐。
(二)找到弟弟還錢的部分,用雙數線作好標記。
指名讀弟弟的話,體會小珊迪的處境和品質。感受到小珊迪在生命垂危的情況下,依然沒有忘記還錢,并派年幼的弟弟還錢,這是多么的可貴的品質,多么高尚的人格呀!(板書:還錢。)
(三)找到作者看望小珊迪的部分,用雙數線作標記。
自由讀小珊迪的話,看讀懂了什么?學生自由回報讀懂的內容,(板書:掛念弟弟)重點匯報出小珊迪在生命垂危的情況下,依然沒有忘記還錢,依然還惦念著小弟弟,他多么誠實和善良,這是多么可貴的品質,多么高尚的人格呀!
(四)小結,升華情感。
文中通過寫賣火柴、還錢、臨死前掛念弟弟三部分看出小珊迪可憐、誠實、善良的好品質。我們和作者此時都為他凄慘的處境同情,為他人格的尊貴而感到心靈在震撼,為了那少少的一便士,為了還對他來說很多的四便士,一個可憐、誠實、善良的孩子死去了,他那么地需要錢,可他臨死前不忘記還錢,惦念著弟弟沒人照顧。他不是那種人窮志短、坑蒙拐騙、唯利是圖、見錢眼開、見利忘義、貪圖錢財、不講信用的人,這樣的孩子可愛嗎?可敬嗎?能忘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