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感悟,悟中育人——淺議蔣麗娟老師上《番茄太陽》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37讀中感悟,悟中育人——淺議蔣麗娟老師上
我校教師認真學習領悟張慶先生提倡的“倡簡、務本、求實、有度”的思想,積極探索有效的課堂教學。近日聽了一些校內語文研究課,覺得老師們已取得了可喜的進步。蔣麗娟老師上的《番茄太陽》一課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現擇一二略抒己見。
教學片斷一
師:明明是個怎樣的孩子?默讀課文畫出文中描寫明明容貌的句子,與同桌交流。
(學生讀、畫,然后同桌交流)
師:好,咱們現在集體交流一下。
生:從容貌看,明明是個漂亮的孩子。
師:對呀,誰來讀句子,讀出明明的漂亮。
生:讀……
師:好,他突出了烏黑、象牙色,老師聽出了明明頭發和膚色的美麗。誰還想讀?
生:讀……
師:他突出了明明的笑,像天使般的漂亮。齊讀。
師:這時我們感受到了明明容貌的美,如何體會作者說的“看了讓人隱隱心痛呢?
生:明明是個盲童,看不見周圍的一切,所以讓人同情。
生:明明長得很漂亮,但他不能看到自己的美麗,讓人傷感。
生:明明現在就不能和正常孩子那樣盡情地玩耍,將來會怎樣啊!真讓人心酸。
師:對,所以作者說……
生齊:看了讓人隱隱心痛。
師:看著明明美麗的容貌,我們和作者一樣想到了好多好多,心里隱隱作痛,讓我們懷著和作者同樣的心情再讀課文中的這一段描述。
(學生深情地讀。)
上述片斷教學中,老師不是僅僅停留在讓學生找出描寫人物容貌的句子,來理解明明美麗的容貌,而是通過感悟作者隱隱心痛的真情,誦讀文中的描述,使學生對明明容貌的美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種美給人沉甸甸的感覺,讓人加倍產生愛憐之情。這種讀中感悟,讀中悟情,以情促讀的做法,一方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誘發了學生與作者,與文中的主人翁的心靈對話,使學生對人生有了新的感覺積淀。另一方面學生對語言的表達方式也有了最直覺的有效積累。
教學片斷二
師:默讀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想一想哪里使人感動,請寫下自己的感受。
(學生讀、思、寫)
師:現在我們來分享一下大家的學習成果,誰先說說?
生:我讀到這里就很感動:“明明媽高興地告訴我:他們要走了,有人為明明捐獻了眼角膜,醫生說復明的機會很大。”明明的眼睛有救了,她將能看見周圍的東西了,看見太陽了,也能欣賞自己美麗的容貌了。真的到了哪一天明明會多開心啊!我想明明是幸運的,我真不知怎么感謝那捐獻角膜的人。
師:真是一位“好心人啊!”,好,我們祝明明早日康復,接著講。
生:我覺得這里更讓人感動:她附在我的耳邊輕聲說:“阿姨,媽媽說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給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長大了,我把我的腿給你,好不好?”明明懂得一個柱著雙拐走路的人最需要什么,為了幫助人她想獻出自己的腿。
師:還用懇求的語氣問:“好不好?”,多么懂事、多么純真、多么可愛啊!她的身上有一種美德在閃耀,就是?
生:人與人之間真誠的關愛。
生:受人幫助后千方百計地想幫助別人。
生:她想讓人過得快樂,獲得幸福。
師:對,明明是想以實際行動向那位好心人學習,是媽媽的教育使明明懂得要知恩圖報。作者被明明的話深深地感受動了,引讀“她小嘴呼出的溫熱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