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相關資源
自然風物的柔美和物質享受的富足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旖旎富麗的特殊的氛圍,“煙水畫橋,雕欄畫棟”,在文人柔婉細膩的筆下,江南的風物和生活,更是有一種審美價值從而流露出對其深深的向往和依戀: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杜荀鶴《送人入吳》)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韋莊《菩薩蠻》)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舫聽雨眠。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韋莊《菩薩蠻》)
可見江南對文人的誘惑是極大的,其實斷腸的豈止是韋莊,還有更多……
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三年后又任蘇州刺史,再加上青年時代的游歷生涯,幾十年的江南生活使這位出生于太原府的才子對此念念頭不忘。
碧綠的江水,飄香的桂花,如怒的江潮……使他深深迷戀,而使他更為難忘的卻是江南的綺麗風情:“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
可以想象這位風流才子的江南生活一定是風光旖旎,到老年歸洛陽時還有兩位綺麗佳人相伴:“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更何況在風情萬種的江南呢?
于是老年的他在讀了人家的《憶江南》詞后,滿懷感觸地寫道:“江南名郡數蘇杭,寫在殷家三十章。君是旅人猶苦憶,我為刺史更難忘。……”
昨夜滴起了雨,這雨聲,漸漸瀝瀝,勾起了你所有的古典情愫。有一首《夢江南》說得好:
“蘭燼落,屏上暗紅蕉,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瀟瀟,人語驛邊橋。”
雖然有人語,笛聲,但卻帶著一種透骨的寂靜,我覺得雨聲掩蓋了一切,那叮叮咚咚、噼噼啪啪的聲音,是雨腳敲打雨篷的聲音,是雨滴芭蕉的聲音,說到寂靜的寂寞,還有什么比這正在滴雨的聲音更靜的呢 ?—夜來都在下雨,仿佛是它從天上帶來的寂靜,整部中國文化史就在這雨聲中,在這寂靜中帶著濕漉漉的涼意,帶著一種孤獨向你走來……
于是文學上的浙浙瀝瀝的雨聲打濕了你的衣角,滋潤了你的思想,也打濕了你桌案上潔白的信箋……你覺得一剎那自己也浸透了文化的風雨,變得透明,溫馨、寧靜,白居易的三首《憶江南》也就在這時清晰地印上你的腦際:
1、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2、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3、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莢蓉。早晚復相逢?
窗外風雨依舊,—切都沉浸在寂靜和漸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