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說課稿(精選4篇)
幸福是什么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上午好。三個牧童在清理泉眼,砌上小井后,人們能喝到干凈的泉水后,遇到一位神奇美麗的智慧女兒,在她的啟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他們相聚,各自回顧彼此生活經歷,他們對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較深刻一致的體會:因自己的勞動給別人帶來益處而感到幸福。最后智慧女兒再次出現,概括了他們的體會,揭示了幸福的含義。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就是這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么》。它是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一單元的四篇課文都是童話故事,選編的意圖很明確,是想讓學生建立對童話體裁的認識。
二、說教學目標
1.了解故事內容,培養閱讀能力,進一步感受童話的特點。
2.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容。
3.朗讀課文,理解“幸福要靠勞動,要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類有益的事情。”這句話的理解。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故事內容,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中所講的幸福的含義。
四、說教學策略
學會略讀是現代社會對 語文能力的新要求。這一組中,共選編了四篇童話故事,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建立了對童話體裁的認識,這一篇課文的 出現是對學生已有知識的一種補充。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所以,這節課的學習我放手大膽的讓學生自讀自悟,“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的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并聯系生活實際深化理解童話內涵。
五、說課時安排1課時
六、說教學流程
對于略讀課文的教學,我的大體流程是“自讀—交流—拓展”三大環節。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聽《幸福拍手歌》后,師問:聽了這首歌,同學們有什么感受?你們什么時候有幸福的感覺?(同學們暢所欲言,課題的氣氛也隨之變得活躍)同學們說了這么多幸福,可是你們有沒有認真思考過幸福到底是什么?(孩子們會陷入沉思中)
2.這時學生可以發言說一說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3.對于幸福各自的理解,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否對幸福有更多的認識和理解。(板書課題)(意圖:激發思考、訓練說話,使學生初步進入角色)
二、緊扣主題,自讀自悟
1.讀“閱讀提示”,明確自學任務。
2.快速閱讀課文,看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歸納課文大意,提示學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來說。
4.引導學生反復讀三個牧童砌井后的幸福,和十年后再相聚感悟幸福的段落。
5.師三個青年最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板書)
生齊讀:幸福要靠勞動,要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意義的事情。
[意圖:本文故事情節簡單,我沒有按照起因,發展等順序來分段學習,而是直插重點。]
三、聯系現實,深化理解
[意圖:由于三個青年的經歷與學生的生活相距太遠,讀課文,劃句子等方法無法讓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不能真正體會到幸福所在,我設計了讓學生聯系生活,編故事的方式,從而對課文進行深層次的研究。]
1.師:三個青年經過十年的磨練,明白了幸福是什么?他們是怎樣弄明白的?請大家再次閱讀課文,把文中相關的語句畫出來。
2.讀后交流句子明確(表面上看孩子們們似乎把課文內容已經讀懂了,但實際上孩子們無法真正的體會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問了下一個問題)
3.師:這三個青年為什么會感到幸福?這十年來三個青年都做了些什么?發生了什么事?引導學生想象,如青年一是怎樣給病人治病的?病人會對他說什么?做什么?他會有什么樣的感覺?盡自己的責任給別人帶來幸福[青年二,做過許多工作都勤勤懇懇,他都什么?別人怎樣評價他?青年三,組內交流]板書(笑臉)
(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用自己辛勤的勞動為別人服務,別人幸福了,自己也會幸福)
4.師:我們可以回顧第9課《巨人的花園》生活中幸福的場面(展示畫面)
5.鼓勵學生也說一說你知道的事例(領悟幸福的多元化,明白幸福的真諦,從而珍惜所擁有的事情)
四、拓展延伸,內化情感
過渡語:剛才同學們說了這么多幸福的場景,感受到了我們被幸福包圍著的感覺很甜蜜,下面老師給大家看一組圖片,來體會一下各行各業對幸福的感悟。
1.出示各行業人對幸福的感悟,師讀。
2.鼓勵學生也來寫一寫對幸福的理解,(有時間可以選一兩份讀一讀)
(幸福的多元化導致有些學生肯定會說一些譬如媽媽給我買了一件禮物或去吃肯德基之類的自我幸福感,出示這組圖片使學生真正的體會到“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的內涵。適時的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
3、播放故事:《提醒幸福》
幸福是什么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幸福是什么》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組的一篇閱讀課文。本組的主題是“中外童話”,本組學習目的是引領學生走進奇妙的童話世界,了解童話內容,品味童話語言,體會童話特點,進一步感受童話魅力。《幸福是什么》是第二篇童話,這篇童話主要講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指引下去尋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們通過自己的經歷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二、說教法學法
因為《幸福是什么》是本組的第二篇童話,前面已學習了講讀課文《巨人的花園》,學生對童話的語言和表達特點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本節課我主要采用 “自主學習、以讀代講,以讀促思、讀中感悟”的教學方法,引領學生遷移運用上一課的學習方法,放手讓學生抓重點事例、重點句自主閱讀,自主品味、自主探究幸福的含義。然后引導學生就自己的閱讀感受與同學進行交流,與人分享閱讀成果,感受閱讀的樂趣,提高閱讀的能力,從而達到自能讀書,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目的。
三、說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自學生字、詞語,自讀自悟,了解故事內容。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三個青年認識幸福的句子和智慧女兒的話,結合生活實際,感受幸福的真正含義,從而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3.培養學生搜集信息、主動探究、品詞析句、展示交流的學習能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中所講的幸福的含義,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五、說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調查、搜集別人對幸福的看法。
六、說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依據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時教學過程我分五大環節:
一、歌聲導入,揭示課題
多媒體課件播放歌曲《幸福拍手歌》,學生邊唱邊做動作。
師:幸福有很多表達的方式,剛才同學們又是拍手,又是跺腳,很幸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板書:幸福是什么 齊讀課題)你們是怎樣理解“幸福”的呢?
學生發言說出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師:對于幸福,大家都說出了各自的理解,你們所說的幸福是不是真正的幸福呢?下面,我們到《幸福是什么》這一篇童話故事中尋找答案。
(設計意圖:由歌曲導入,把音樂帶進課堂,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幸福的氛圍,然后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對幸福的理解,使學生初步感悟幸福,激發了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二、課前反饋,整體感知 3個環節
1、開火車讀文,糾正字音,指導難讀的詞、句,讀后交流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教師點撥、指導學生概括主要內容。
2、檢查生字詞語(教師出示詞語,學生開火車認讀,糾正字音,學生自由朗讀。
3、交流預習提綱中的第5個問題。(即完成提綱2、4、)
提綱3在展示交流過程中完成。
預習提綱:
(1)自讀文前導語,,畫出閱讀要求。
(2)用序號標出自然段,把課文讀通讀順,劃出課文中的生字詞,帶拼音的字詞和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利用工具書解決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不懂的問題記在文中
(4)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5)默讀課文,畫出三個青年尋找和認識幸福的語句,反復讀一讀,抓重點詞,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簡要批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預習提綱自主預習,感知課文內容,并學會用簡練的語言來概括;課前反饋,師生共同交流,學生互相學習,查漏補缺,以便對課文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這樣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能力。)
三、展示交流,品味幸福
(一)理解三個青年尋找和認識幸福的語句,感悟幸福
1、小組交流:
交流要求:
(1)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青年的做法和同伴交流,先讀自己畫的句子,再說說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最后用詞語概括青年對幸福的認識。
(2)討論:怎樣讀才能讀出三個青年很幸福的感覺,并練習朗讀。 。
(3)討論小組匯報的內容和匯報方式。
(4)合作解決不懂的問題、
(5)交流時要認真傾聽,能聽出好在哪里,哪地方說得不夠完美,能夠補充。
2、全班匯報交流:以小組競賽的方式展示交流。
(下面我說一說學生是怎樣展示交流,教師是如何點撥指導的)
預設1、小組可能從讀句子談感受的角度匯報。一組匯報后
教師追問:哪組還有不同的感受?其他組繼續展示。
預設2:小組可能以感情朗讀的方式匯報。(學生感情朗讀,教師隨機引導學生評議,教師點撥、指導朗讀,學生練習朗讀。)
預設3、小組還可能用現場表演的方式匯報。教師隨機引導學生評議哪地方演得好,為什么?
在展示交流過程中,教師要抓住文章的空白處引導學生想象說話,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如:在交流第二個青年時,我是這樣引導的。
師: 同學們,現在想象一下,這個青年他可能會在火車上、輪船上勤勤懇懇的做哪些事呢?
生:想象說話
師:他做這些好事,心里怎么樣?
生:他做這么多好事,心里肯定覺得很幸福。
師:那你們能把自己體會到的這份情感用朗讀表達出來嗎?
指名感情朗讀,學生評議,教師指導朗讀,學生幸福、自豪地朗讀這段話。
師引讀:你們讀出了這種幸福的感覺。雖然第二位青年做什么事勤勤懇懇的,可是有人不理解。有的人可能會說:“你呀,干活別那么賣力了,差不多就行了。”這時候,你可以給他說——
生齊讀:劃線的句子。
師:假如咱們班有同學對班干部說:“你天天為班級操心,多累呀!”這時候,你也可以給他說——生再次齊讀劃線的句子。
(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板書:為人治病 、 對人有用 、 養活別人 )
(二)理解智慧女兒的話,感悟幸福真諦。
1、師提問:這三位青年最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
學生齊讀: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2、課件出示這句話,教師范讀,學生練讀。
3、小組討論交流這句話的含義。
前后桌四人一組結合預習,通過理解重點詞 “義務” “有益”和短語“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的含義,合作探究這句話的含義。
小組匯報交流,教師點撥、指導。
理解“義務”(應盡的責任) “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的含義時,(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我還結合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
如:建筑工人的義務是
所以,建筑工人 ,這就是自己的義務。
學生的義務是 。
所以,學生 ,這就是我們的義務。
交流完這句話的含義。
師追問:那么怎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呢?(引導學生從這句話中抽詞概括,師板:靠勞動、盡義務、做益事)
( 三) 質疑解疑 提出小組沒有解決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師小結:三個青年通過辛勤勞動,給別人帶來了方便和好處,讓別人感到幸福,所以他們自己也是幸福的。
(此環節設計,此環節設計,意在體現新課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努力探索杜郎口“20+20”的教學模式,真正的把學習自主權交給學生,學生通過抓重點句段,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自讀自悟,展示交流、感情朗讀,輕松地理解了“幸福”的真正含義,突破了難點。)
四、拓展延伸,找到幸福
1、展示同學搜集的對幸福的看法的句子。
師語言過渡:對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課前我班同學也搜集了一段不同的人對幸福的看法,下面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
搜集的同學感情朗讀這段話:
對雷鋒來說,幸福是“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快樂;
對警察來說,幸福是“舍一家團圓,保萬家平安”的奉獻;
對農民來說,幸福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收獲;
對母親來說,幸福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期盼。
然后老師滿懷激情地說:此時老師也想說一說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幸福 是學生的一聲聲問候,如一股暖流溫暖心窩;
幸福 是看到學生燦爛的笑臉,那是一首甜美的歌。
接著教師追問:孩子們,你們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請同學們聯系你們的生活實際,寫一寫自己對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詩,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一首歌曲……
首先學生自我醞釀,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匯報交流
師總結:孩子們,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幸福要用心去體驗。讓我們隨著一首歌曲《幸福在哪里》,一起去耕耘幸福,品味幸福,傳播幸福吧!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意在引導學生寫出存在自己身邊的幸福,寫出對幸福的感受,滲透語文的人語性,升華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感悟,進一步深入地理解幸福,并更好地珍惜幸福。)
五、布置作業:
自主選擇伙伴,合作表演課本劇,準備在語文活動課上展示交流。
幸福 是 什么
↑ ↓
為人治病 靠勞動
對人有用 盡義務
養活別人 做益事
幸福是什么說課稿 篇3
《幸福是什么》是九義教材第九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這個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三個牧童在清理噴泉,砌上小井時遇到一位神奇美麗的姑娘-智慧的女兒,在她的啟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實踐,明白了幸福的涵義。
我在設計時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為主,聽說讀寫結合,最終從一個高度上來體會幸福,十年后青年通過自己的經歷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要說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該童話想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幸福的真正含義。文章重點寫了三個青年話,對三個青年人尋找的具體過程卻省略。這個空白也正是學生的體驗所缺乏的。如何讓學生從他們的話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義,從淺層次的幸福過渡到深層次的幸福就成了本課的難點。基于以上的情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策略。
1、了解故事 ,深層次理解幸福
2、從身邊發現幸福,體會幸福
3、讀寫結合,學會寫隨筆。
以前后圖片的對比增加學生對幸福的理解,從淺層次的到深層次的。
課堂的開始,用音樂把學生帶進一個幸福的氛圍當中,德國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認為: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具有更高的啟示……
激情熱身,我用多媒體播放《幸福拍手歌》,讓學生一邊唱一邊比劃,說聽了后的感受,我想這對對四年級學生要求過于簡單,然后板書“幸福”讓學生說面對這個詞的時候有什么想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去思考,同時又訓練學生說話,在這時學生已經初步進入了角色,我相機出示一組圖片,也是學生平時所感受到的“母親的關懷、溫馨的禮物、生日的蛋糕、快樂的讀書、平靜的馨香、堅固的友情”讓學生初步感知。接著進入課題:幸福是什么
接著是默讀課文,歸納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歸納時應該訓練學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來說,我給了學生一個提示語句,讓學生根據提示去歸納主要內容,反復的讀三個牧童砌井后的幸福,和十年以后他們再次回到井邊的情形,接著我問了三個青年找到幸福了嗎?引導學生回答,然后再是他們為什么感到幸福,讓學生自己想象在這個十年間他們身上都發生了什么事情。來體會三個青年的幸福,明白幸福其實是為人民服務。就是盡義務,造福人類。感受更高層次的幸福。葉圣陶先生曾說“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做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也。
接著讓學生發現身邊的幸福,體會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學生交流自己所看到,所感受到的幸福。借機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結合課文語句和生活實際理解為什么三位青年感覺勞動可以帶來幸福,質疑難道僅僅只有勞動才能帶來幸福?讓學生來說說,自己理解到得更深層次的理解。我再補充里一組圖片:“愛心的傳遞、攙扶的背影、保家衛國”等,達到從淺層次和深層次的一個跨越。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學生有了對幸福感悟以后,在積累了激情以后,立馬寫作,以情景式體驗來為作文打好堅實的基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我相機出示了一組優美的句子:“天使說:幸福就是溫柔的守護!張開雙臂,為寒冷的人送去溫暖 ,展露笑顏,給哀傷的人帶來歡樂,幸福是無私奉獻、助人為樂!”
太陽說:“幸福就是熱情的贈與!掃去陰霾,令大地充滿火樣的熱情,驅走灰暗,讓冷漠的人心尋回關懷,幸福是光明正大、寬宏大量!”
鄭老師說:“幸福就是真誠的感情! 澆灌友誼,陌路的人們會成為朋友 ,珍藏友情,寂寞的靈魂會擁有歸宿 ,幸福是執著夢想、懷抱希望!”
你說……
讓學生說,讓學生仿寫幸福隨筆。意圖是通過一堂課的學習,讓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幸福是什么寫下來,寫對幸福的感受,來體會生活中存在身邊的幸福并更好地珍惜幸福。當學生寫好,挑幾句好的當堂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出來,讓學生評一評,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幸福是什么》學生課堂隨筆
秦榮燦:幸福是農民伯伯辛勤的勞動,為我們消除饑餓;
幸福是自己盡力的學習,讓父母開心快樂;
幸福不是擁有金錢的多少,幸福是一種感覺。
幸福是說到做到。
姜佩琳:幸福是幫助別人,讓別人感到舒心
幸福也是給殘疾人送上溫暖
還是給饑餓的人送去一塊面包,一杯牛奶
給悲傷的人送去快樂的時光
劉玥: 幸福就是爸爸媽媽給的愛,也是自己給別人無私的愛,
在別人需要幫助時伸出的一雙溫暖的手,
幸福就是燦爛的陽光,
幸福就是溫柔的春風。
陳利民:幸福不在于金錢,而是在于樂于助人,
幸福是把溫暖送給寒冷的人,讓他們感到快樂,
幸福在于關心和關愛。
吳涵冕:我的爸爸是一位有名的醫生,他給病人治病,讓他們恢復了健康,這是爸爸的幸福。
李東陽;幸福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和愉悅,
是給殘疾人捐出自己的心意。
幸福不在于有錢而在于奉獻。
雷煊煊:幸福是一塊面包,給饑餓的人
幸福是一劑良藥,給落下病根的人,
幸福在于快樂,給別人增加笑容。
白林洪:幸福的人不悲傷,悲傷就是一手的塵埃,如果你給她一滴水,他就會少一點漂浮的塵埃,就會多一份潔凈,人們就會多一點幸福,世界上就多一份笑容。
王崇林:幸福就是關心別人,幫助別人,把愛心給那些貧困的家庭。
劉瀟: 幸福就是給寒冷的人帶來溫暖,把自己的愛心,良心,關懷的心和溫暖的心送給需要幸福的人們,讓他們感受快樂。
周玉婷:你送別人的金錢,別人不在乎,你送給別人幸福別人很在乎,因為,幸福能夠使人快樂,幸福能夠使人用微笑面對生活。
雷磊: 幸福不是金錢,而是伸出自己溫暖的雙手,讓寒冷的人感到無比的溫暖,
幸福是給貧窮的人捐錢,給饑餓的人一塊面包,讓他們不再饑餓,
段皓天:幸福就是為別人服務,別人遇到危險,幫助他們,因為幫助困難的人也 是一種幸福。
汪治宇:幸福是我們給窮人捐愛心,是給老人在公交車上讓座,
是我們為別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方登輝: 幸福是有天使的世界,是幫助別人,
幸福的人不孤獨,因為孤獨會讓人們悲傷。
侯艾琳;幸福不在于金錢,
幸福是幫助別人,
幸福是盡自己的義務,是用勞動來報答幫助你的人.
廖文: 幸福是幫助別人,要靠勞動,比如說:“看到路邊有殘疾的老爺爺要錢主動捐出一份愛心。在鄉村里有困難的家庭不能給讓孩子上學,主動把愛心捐給他們”。這些是要具體行動的,這些幸福是無私的愛!
幸福是什么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幸福是什么》是小學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是篇童話故事。這篇童話故事是按故事發展的順序寫的。主要講了三個牧童在清理噴泉,砌井時遇到一位神奇美麗的姑娘——智慧的女兒,在她的啟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實踐,明白了幸福的含義。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了解故事內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二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這類超人體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語言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二.說教學內容
文章重點寫了三個青年的對話,對三個青年人尋找幸福的具體過程卻省略。這個空白也正是學生的體驗所缺乏的。如何讓學生從他們的話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義,從淺層次的幸福過渡到深層次的幸福就成了本課的難點。基于以上的情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策略:
1.教學目標
(1) 認識6個生字。
在實現這一目標時,我用光盤播放“拼拼讀讀”進行教學,讓學生準確認讀這6個生字。
(2) 略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在實現這一目標時,我用光盤播放課文朗讀,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再引導學生用自學學習法學習課文,以前后圖片的對比增加學生對幸福的理解,從淺層次的到深層次的了解課文內容,以達到教學重點。
(3) 體會課文所講幸福的真正含義,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教學難點﹚
在實現這一目標時,我運用幻燈片展示一組圖片和一道習題進行教學,以突破教學難點。
(4) 引導同學們合作表演課文內容。
在實現這一目標時,我用光盤播放課文朗讀,讓學生領會課文人物的動作和語言,再引導學生表演。
2.課前準備:幻燈片 光盤
3.教學安排: 1課時
三.說教法與學法
1. 情境教學法
2. 引導自學學習法
3. 情境表演學習法
四.說教學流程
1. 以音樂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德國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認為: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具有更高的啟示……。《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略讀課文,為了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創造幸福快樂的氛圍,導入時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用多媒體播放《幸福拍手歌》,讓學生一邊跟著唱,一邊拍拍手,搭搭肩,跺跺腳,音樂把學生帶進一個幸福的氛圍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學生會在這樣輕松的氛圍當中說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幸福。有的同學會說幸福是有了新書包新衣服;有的會說幸福是爸爸、媽媽的夸獎,老師的表揚,學校的獎狀……。 當同學們都說出自己知道的幸福后, 我用這樣一句話引入第二個教學環節: “有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幸福是什么》,同學們讀完后一定會對幸福有新的理解,讓我們一起走進童話《幸福是什么》吧。”
2. 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先用光盤播放課文朗讀,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接著要求學生自讀課文,然后利用光盤展示生字“拼拼讀讀”進行教學,讓學生準確認讀生字,最后引導學生用自學學習法學習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用自學學習法學習課文時,我先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弄明白故事情節;再要求學生反復的讀三個牧童清理噴泉和砌井后的情形,和十年以后他們再次回到井邊的情形;然后提問“三個青年找到幸福了嗎?”“他們為什么感到幸福呢?”,并引導回答;最后讓學生想像在這十年間三個青年身上都發生了什么事情,來體會三個青年人幸福的付出,明白幸福其實是為人民服務,盡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3. 分角色合作表演。
角色表演能使學生進入角色,也就進入了課文情境,對課文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角色表演促進學生對課文進行了創造性的理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為學生的個性化的表演,個性化閱讀和理解提供了展示的舞臺。
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先利用光盤播放課文朗讀,讓學生感受童話故事的情節美和語言美,領會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激發學生的表演興趣,再讓同學們合作表演課文內容(三個牧童在清理噴泉、砌井和他們與“智慧的女兒”的談話),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同時也能激起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
4. 拓展延伸
讓學生發現身邊的幸福,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幸福和自己理解到的幸福進行交流。借機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這時教師相機出示一組圖片,讓學生找出圖中的幸福,讓學生感受到幸福是無處不在的,人人都可以創造幸福,為自己創造幸福,為他人創造幸福。
5. 寫一寫
幸福是
意圖是通過這一堂課的學習,讓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幸福是什么寫下來,以突破教學難點,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當學生寫好時,挑幾句好的當堂展示出來,讓學生評一評,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五. 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文章結構的簡縮,好的板書能體現課文的重點內容和中心思想,因此,我抓住文章的重點難點,設計了以下的板書。
10.幸福是什么
第一個青年 給病人治病 靠勞動,靠盡自
己的義務,做出
幸福是什么 第二個青年 做過許多事 對人們有益的
事情。
第三個青年 耕田
六.說使用農遠資源
農遠教育資源的使用,它方便了教師的教學,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了學生;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突出教學的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在這節課里我用幻燈片播放了歌曲和圖片,通過生動、直觀、有啟迪性的演示,讓學生從聽覺上感受到了歡快幸福的氛圍,引發學生說出自己知道的幸福;從圖片視覺上看到幸福無處不在,補充了他們對幸福的理解。我使用光盤播放“讀讀拼拼”和課文朗讀,使學生準確認讀了生字,聆聽了童話故事的語言美,激發了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
七. 效果預測
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預測會達到以下3點:
1.提高了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2. 學生對課外書產生濃厚興趣。
3﹑學生會用自己的小手為自己為他人創造力所能及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