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導學案(通用2篇)
秦兵馬俑導學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展開豐富想象,體會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
3、感受中華民族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借助語言材料,展開豐富想象,感受兵馬俑的特點。
秦兵馬俑簡介
陜西省關中平原一帶,曾是中國古代帝王將相的政治舞臺,又是他們最后歸宿之地。從公元前11世紀起,就有周、秦、漢、隋、唐等11個封建王朝,在關中平原上的長安(今西安)建都,是我國六大古都之一。歷史上有名有姓的封建帝王就有27個埋葬在這一帶。其中最為龐大的、令人觸目的陵墓,就是位于臨潼縣東5公里下河村附近的秦始皇贏政的陵墓。據歷史記載,秦始皇即位時(公元前247年)便開始建造皇陵,征調7萬多勞動力,耗費金銀錢財無計其數,化費36年之久,終于在臨潼驪山腳下,建造起一座龐大的皇陵。陵墓夯土堆高達150米,那四面坡的冢形,氣勢如山,簡直就是一座巨形的中國金字塔。
秦始皇陵墓,冢高55米,周長2000米;經過鉆探、調查,其陵園基地分為內外兩城,內城周長為2525米,外城周長為6264米,占地面積達25萬平方米。其陵墓奢侈至極,墓頂以珠玉綴出星宿,墓底以玉石堆砌山岳,以水銀造江河湖海,以魚骨油為燈燭;上有金制鳧雁,下面銅鑄的棺槨,珍奇珠寶不計其數。在其陵墓東側1500米處,發現了三個兵馬俑坑,坑內葬有大量的與真人真馬大小等同的陶制彩繪兵馬俑,以及當時實戰使用的各種兵器,出土文物達1萬多件,實為世界罕見。后來在陵墓西500米處,又發掘大量的胥役墓坑,每坑2~4人不等,大都為屈肢埋葬。
根據現在已經發掘的秦陵兵馬俑坑,可編成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三部分。其中以一號坑規模最為龐大,它東西長230米,寬62米,深5米,占地面積1.4萬平方米;內有與真人真馬大小相同的武士俑和拖戰車的陶馬等6000多件,排成了一個長方形的、以士兵為主的混合戰車的軍陣,陣容龐大,氣勢宏偉。二號坑在一號坑的北側前面,占地約6000平方米,是由陶制士兵、駿馬、戰車、騎士,組成步、弩、車、騎等四個兵種,手中各持弓、箭、弩和戈、矛、戟、劍等實戰兵器,形成一支龐大的“特殊軍隊”的陣勢。三號坑在一號坑的后面北側,占地面積約520平方米,坑內前端甬道口有一輛統帥乘坐的彩繪戰車,有上百名武士手執戈、矛、戟、劍等,森嚴環衛,軍威凜然,好像一號、二號坑軍陣的“指揮部”。現在一號坑上面已建起一座長200米,跨度寬約70多米的拱形展覽大廳,并于1979年落成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供中外人士游覽參觀。秦始皇陵墓發掘的這些“千軍萬馬”,守護秦陵有2000多年,終于面世,這是本世紀中“最壯觀的考古發現”,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
在秦陵西側,1980年又發掘了兩組大型銅制御車馬,再一次震驚世界。據考證,這兩組銅車馬,是秦始皇生前出巡時所乘車馬的復制品,比原來的車馬縮小了二分之一,總重量為1200多公斤,這里的銅制御車、御馬、御官和各種金銀飾物等共計5000余件,是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的稀世珍寶,更是為世人罕見。
秦陵兵馬俑,以它的宏大氣勢與各種稀世文物,震驚著每一個初來的游人。人們見到那千軍萬馬,整軍待發的陣容,儼然是2000年前統一多民族的中華大國的縮影;那些體形高大、色澤青灰、火候均勻,質地堅硬的陶俑、陶馬;那些銳利堅韌、光潔锃亮、磨紋清晰、鍍鉻防銹的青銅兵器;以及那種采用錯位鑄造、粉末粘焊、空心沖鑿、活錠鏈接的銅制車馬等,都全面反映了2000年前的中國,已經有世界上第一流的冶煉、鑄造和機械的工藝水平。5000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具有無窮的創造力;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將為世界的科學文化藝術,創造出更輝煌的成就。
教材解讀
課文從兩方面詳盡介紹了秦兵馬俑:一是用詳實的數據說明了兵馬俑宏大的規模;二是從身材體格、衣著披掛、動作神態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了兵馬俑的類型眾多、神態各異、個性鮮明。文中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而且深深地體會到字里行間洋溢著的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中配有三幅插圖,一幅是一號坑的遠景圖,一幅是鎧甲武士,另一幅是秦始皇陵彩繪銅車馬圖片,既能幫助理解課文內容,又能激起搜集圖片資料的興趣。
表示有名的成語
舉世聞名 鼎鼎有名 赫赫有名 遠近馳名
顯赫一時 家喻戶曉 名滿天下 名聞遐邇
自主學習:
1. 自讀課文,我能讀準的字音:
我還知道這些詞語的意思:
2. 從課文的閱讀,我知道這篇課文的結構是:
所以,我會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3. 我最喜歡課文的哪部分描寫,為什么?
小組合作:
1. “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這句話在文中起著什么作用?課文通過對秦兵馬俑幾個方面的介紹來表現“舉世無雙”?課文和這句話相對應的句子是哪一句?
2.課文第二自然段著重向我們介紹了秦兵馬俑的什么特點?用了什么樣的方法?
3.“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這句話在文中起著什么作用?
“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具體體現在課文哪些部分?用“讀”、“演”等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討論自己的感受。
4.閱讀第十自然段, “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用“ ”劃出能表現“藝術珍品”的句子;用“ ”畫出作者聯想的句子。你還能仿照作者的寫法,再發揮自己的想象嗎?
5.回顧全文,課文帶領我們欣賞了規模宏大,氣勢非凡的秦兵馬俑,你能從課文中發現一些對我們很有幫助的寫法嗎?
課堂訓練:
第一課時
1. 讀一讀,再組詞。
間 ( ) 乘 ( ) 模 ( )
( ) ( ) ( )
供 ( ) 吏 ( ) 弋 ( ) 跪 ( )
拱 ( ) 史 ( ) 戈 ( ) 桅 ( )
2.按要求,寫詞語。
abcc:目光炯炯
aabc:躍躍欲試
abac:惟妙惟肖
一說到秦兵馬俑的各種不同神態,我就想到了成語: 。
“鳥瞰”的意思是: 。表示“看”的詞語還有: 、 、 。
2. 秦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你知道世界上的七大奇跡中的:
。
第二課時:
1. 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它們神態各異:有的 , ,好像在考慮如何 ,戰勝敵手;有的 , ,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統一天下作 ;有的 ,勇武干練, ;有的 ,好像在 ……
1、用“ ”畫出這段話的中心句。
2、這一自然段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兵馬俑的特征,就是 。為了突出這個特征,作者不僅寫了自己的所見,還寫了自己的所想,這樣寫的好處是:
。
3、這段話主要采用了 的修辭手法,你能接著往下寫一句嗎?
有的 , ,好像 。
4、《秦兵馬俑》一文從 和 這兩個方面介紹了兵馬俑。連接這兩方面內容的語句是 。這樣的句子叫 ,在文中起 的作用。
課外拓展:
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它們神態各異:有的 , ,好像在考慮如何 ,戰勝敵手;有的 , ,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統一天下作 ;有的 ,勇武干練, ;有的 ,好像在 ……
1、用“ ”畫出這段話的中心句。
2、用“ ”畫出作者聯想的句子。
3、文中的省略號表示:
拓展遷移:
荷蘭,是世界上地勢最低的國家。沿海邊,有一望無際的洼地。海輕輕鼓起波浪,海水就會漫過沙灘,把荷蘭成片的洼地淹沒。于是,荷蘭人在大海里,筑起一道宏偉的堤壩,像萬里長城一樣,把洶涌的海水擋在堤壩外,讓泥土完完整整地顯露出來。這樣,荷蘭人從海里掏出了千頃土地。
許是這土地是用血汗換來的緣故,荷蘭人對土地有種很深沉、很執著的感情。在新墾的田野上,荷蘭人種滿了自己心愛的花兒,像郁金香、風信子、百合花等。春末夏初,這些花盛開時,像一片靜謐的五彩海,與遠處波動的湛藍相輝映。
在茫茫花海中,荷蘭人最迷郁金香。
走遍荷蘭,你會發現郁金香到處開放,那花有光滑碧綠的長葉,葉間伸出一根壯實的花莖。上面托了朵柔美的花,活脫脫像只典雅的高腳杯。郁金香花色繽紛而且每種顏色都有個美妙動聽的名字像烈焰般熾熱鮮紅的叫斯巴達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白花鑲有淺紅花邊的被譽為中國女子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荷蘭人的想象多妙啊
荷蘭人迷郁金香都快癡了。有個老板愿意用他的釀酒廠換一支罕見的郁金香。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幢非常美麗別致的小石屋,就像一座童話里的皇宮,門前墻上的一塊石頭上刻著:“此屋出售,價值三支郁金香。”所以荷蘭人堅決的把郁金香定為自己的國花。
其實,郁金香本來生長在我國的青臧高原,現在那兒還有野生的郁金香。很久以前,這花被荷蘭人發現,小心翼翼地捧回家,他們那雙能變滄海為桑田的神奇的手,輕輕撫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兩年┄┅好多年過去了,人們再也辨認不出郁金香可憐的模樣了,她出落的驚人的典雅、莊重,就像有個作家說的:艷麗得讓人睜不開眼來,完美的讓人透不過氣來。
流連荷蘭,你會覺得到處都是這雙神奇的手所創造的美。
【問題(閱讀ii)】
1、聯系上下文解釋下列詞語。
①執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典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柔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號里加上標點。
3、文章第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4、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5、把表現文章中心的句子寫在下面。
6、文章從哪些方面寫出荷蘭人最迷郁金香?
7、用“”將文章分段,寫出段意。
【解答(閱讀ii)】
1、聯系上下文解釋下列詞語。
①執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典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柔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號里加上標點。
3、文章第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表現文章中心的句子寫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從哪些方面寫出荷蘭人最迷郁金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將文章分段,寫出段意。
秦兵馬俑導學案 篇2
學習目標:
a、會寫本單元的新詞,并會運用。
b、了解兵馬俑的規模、類型和特點、激發民族自豪感。
c、培養學生搜集并應用資料的興趣和習慣。
知識鏈接:1974年春,當地農民在打井時,從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陶俑人頭的碎片,一時議論紛紛。這一偶然發現,引起了考古部門極大的重視,從此揭開了塵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寶庫。在發現一號坑和三號坑以后,又于1976年發現二號坑。一號坑局部挖掘,以于1979年開放;三號坑全部發掘,于1989年開放;二號坑從1994年3月開始挖掘,觀眾可觀看發掘過程。
導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課外)
a、認讀字詞,實記。
b、自由讀課文。營造初讀交流的氛圍。勾畫重點詞句。
c、弄清“俑”的意思。
二、交流匯報(課內)
1、分ab兩組聽寫:學習委員報詞語,對子間互改。
2、小組間比賽讀記詞語,看誰讀得好,記得多。
南征北戰 所向披靡 久經沙場 神態自若 躍躍欲試 殊死拼搏
絕無僅有 鳥瞰 鎧甲 惟妙惟肖
3、理解句子:“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
4、學生想讀哪段就讀哪段。尊重學生獨特感受。
三、達標檢測
a、請你填字成詞,再寫一寫。
南( )北( ) 所向( )( ) 久( )沙(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 )自若 成( )結( ) 躍躍( )(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惟( )惟( ) 鳥( ) ( )甲
……………… …………… …………….
b、填空 (結合生活)
規模宏大的( ) ( )地進入夢鄉
舉世無雙的( ) ( )地探出頭來
( )的微風 ( )地走來走去
c、我能從詞語中選兩個詞分別說一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學習本單元后我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