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及點評(精選15篇)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及點評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語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具體語言文字的朗讀、品悟、感受、體驗、表達,感受母愛的偉大和無私,讓學生學會感恩。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交代目標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是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長大,小時候,母親曾經抱過我們無數次,而我們長大后卻很少有人抱過自己的母親。而今,在醫(yī)院里,在老母親的病床前,一個兒子第一次把母親抱在懷中,也給了母親一次愛的回報。這節(jié)課,我們就繼續(xù)走進這篇飽含深情的文章,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來感受一份博大、無私的母愛。(教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全文,找出情感差異之處
請同學們拿起文章,輕聲讀一讀,看看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描寫抱母親的情形?劃出來然后讀一讀。(教師巡視,學生讀書)
誰來把劃出來的句子讀一讀?(學生匯報)
文中兩處寫到抱母親,同樣是抱著,你有沒有感受到兩處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學生匯報:1、護士要換床單情急之下抱起母親
2、深情抱母親入睡
三、品讀“無意之抱”體會母愛的偉大
大家看,同樣是抱著母親,由最初的情急抱起到后來發(fā)自內心的抱著母親入睡。這個過程中作者的內心究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先來看前三個自然段,快速地瀏覽課文,想一想文中有哪些句子寫出了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心情?(難過,愧疚)
大家回想一下,作者很關心母親,看到母親下床都很吃力,他趕緊說:“媽,你別動,我來抱你。”那么這么簡單的動作后,他怎么會這么難過,甚至愧疚呢? 讓我們靜下心來,默讀前三個自然段,邊讀邊找到讓作者難過的原因,劃出關鍵的詞和句子,反復讀一讀,想一想作者為什么會難過?學生讀書,教師巡視
讀后匯報:第一自然段1、沒想到母親那么輕 不了解自己的媽媽感到很自責,很慚愧。
指導學生讀第一自然段,結合100多斤和80多斤兩個數字對比體會作者的內心。
作者難過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不了解母親的體重嗎?真正的原因在哪?
投影出示: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讀完這一段你明白作者難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學生匯報:2、沒有想到母親這么辛苦
重點品味100多斤的擔子、翻山越嶺、年復一年。引導學生想象瘦小的媽媽拖兒帶女翻山越嶺的情景。有感情朗讀
“重擔”指什么?母親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重擔子,你覺得還有別的擔子嗎?(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養(yǎng)大,還有各種各樣復雜的家務勞動。為了家庭,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頭曾經擔負起多少生活的重擔。。
我們長大了,已經可以干活了,但要是有重的家務勞動,或者是背重的東西,母親還是叫我們放下,她自己來干,這是為什么啊?
母親的重擔里面裝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母親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擔,她挑的實際上是大半個天。
同學們,當我們這樣理解了“重擔”的意思之后,再回過頭來看“翻山越嶺”這個詞,母親僅僅是翻過那真實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嶺嗎?還指什么?(母親為了家庭,為了生活,為了子女,走過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親用那孱弱的肩頭,帶著我們全家度過了生活中的一個個難關。)
母親為了子女付出了多少啊!誰能把這段話讀好?指導朗讀。作為一個兒子,當他看到眼前已經病重的媽媽,再回想起往事,他的內心僅僅是難過嗎?還有什么?(愧疚,后悔)可母親是怎么說的?
3、第三自然段:投影出示: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同學們,母親付出那么多,護士夸她,她卻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從母親的表情,母親的話語中,你們看出了什么?
母親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不值得一提。
多么偉大的母親?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四、品讀深情之抱,感悟母子情深
這就是母親,把自己的所有都給了自己的兒女,不須表白,也不圖回報,其實全天下的母親都是這樣,其中也包括大家的母親。母愛體現在點點滴滴中,甚至讓我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可是當病榻上的老母親這么輕描淡寫的話更讓我愧疚萬分,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千般滋味,萬番感慨,一齊涌上了心頭。我突然有了一個想法,什么想法,拿起書齊讀。
養(yǎng)育之恩,無以回報,此時此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深情地抱著母親入睡吧。咱們拿起書,聽老師讀最后一段,一起來體驗這濃濃的親情。(教師感情朗讀最后一自然段)聽到最后老母親流淚了,你們覺得這是什么樣的淚水?(幸福、欣慰、又苦又甜)
此時,母子倆的內心都波濤洶涌,可是什么也沒有說,母子的親情就在這一刻交流著、升華著,讓我們再來輕輕地讀一讀這段。(指名讀)
小時候母親曾經無數次抱我們,(板書:母親無數次抱我)作者僅僅是第一次抱母親,母親就覺得那么欣慰,那么激動,那么幸福,那么甜蜜。此時此刻,老師現在最想說的是《游子吟》中的一句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板書
父母給了我們太多的恩澤,我們永遠不能回報。讓我們用感恩的心學會回報父母的愛,讓我們一起大聲讀:齊讀詩句。
[點評]
很高興參加這次教學研討活動。我們大家常說,語文本是有情物,無情怎能學語文。我理解,“情”是說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習有情味、有溫度的語文!爸恰本褪峭ㄟ^語文學習,豐富學生的認識和感受,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學有用的本領。
那么語文課中的“情”從何而來?從文本中來,通過和作品對話、和作者對話體會其中的情味。而引導學生老老實實地讀書、思考、感悟,是使學生領悟情感的最佳途徑。深刻的感悟一定是建立在深入閱讀、積極思考的基礎上的。熟讀,使學生多次觸摸文本;精思,使學生讀進文章里去。
《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文章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fā)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喜極而泣的淚水。歌頌了母親那種對子女無私地獻出一切,卻對他們無所求,只要子女對他們獻出的一點點的關愛就足以令他們幸福滿足的情懷。這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錘煉語感的好素材。?
四年級孩子的認知與文章有一些差距,他們也許很難將文章中的母親與自己的母親產生關聯,感受往往停留在文章的層面,而不能聯系自身,教學時,老師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反復品讀,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產生共鳴,喚起學生真實的情感。
抓住情感線,走進人物內心
情感,是課堂中流淌的血脈,在語文課上,沒有情感流淌的課堂一定是波瀾不驚的課堂。本課采用“情感教學”為主線,首先開課“激情”,在動情地描述中引領孩子走進文本,其次是品讀“入情”,引導學生品評詞語內涵的情感,如牢牢抓住重點語段——“母親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這段課文,引導學生通過理解詞語“翻山越嶺”,展開想象:母親年復一年是怎樣將我們撫養(yǎng)成人的,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讀中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
品讀語言,感受母愛的偉大
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靈,要觸摸到它,想象和朗讀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反復讀書,采用多種方式來讀書,在一次次讀書中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教師不斷引領學生走入文本,如想象母親在“山路崎嶇、道路泥濘”中的情景再現,讀出文字背后蘊涵的意思,讀懂母親肩上擔的“擔子”更深層的含義,將文本語言伴隨著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學生的心靈世界之中,理解母親的艱辛、無私、偉大。并在品讀析詞中有機地滲透學生“品讀法”和“想象法”,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及點評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并在正確把握文章情感基調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fā)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3.通過練筆歌頌母親。
教學重難點 :
重點:借助對重點詞句的朗讀感悟,體會母愛的無私與偉大,喚起學生對母親的崇敬與關愛 。
難點:小學生的認知與文本之間存在差距,因而,努力將文章中的母親與自己的母親產生關聯,從而使學生真正走進文本,產生共鳴,喚起他們的真情實感 。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交流感受,觸發(fā)情感
1..談話導入,齊讀課題。
母親,一個偉大的名字;母愛,一個永恒的話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13課,來了解母親。(齊讀課題)
2..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談談你讀了課文后的感受嗎?
3..過渡:相信學了課文后,你的感動會感染大家,給每個人帶來心靈的震撼。
二、精讀感悟,體會情感
(一)循題入文,初感母子情
1..課題是“第一次抱母親”,文中有兩處直接描寫了“我”抱母親的情景,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把他們畫出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a “我左手托住的脖子……差點仰面摔倒。”b“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我將她輕輕搖動。”
2..過渡:短短幾十字,字字含情,句句有愛,這其中又包含怎樣的情感呢?讓我們來仔細品讀。
。ǘw重比較,體會“我”的難過
1.默讀課文第一節(jié),思考兩個問題:a、一開始“我”為什么要抱母親?b、透過“我”抱母親的動作,你能看出“我”當時是怎么想的嗎?
2.是啊,在這種情況下,母親確實需要有人抱她下床,“我”這個做兒子的當然義不容辭了。我們來交流第二個問題。
3.“我”以為母親有多重?可實際呢?
這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母親連89斤也沒有了。咱們同學體重超過80斤的請舉手。
4.母親的體重竟然跟十歲的小學生差不多!這使我心里很難過,“我”為什么難過?
。ㄈ┗貞浬睿惺苣笎蹮o畏
1.一起生活了幾十年,“我”為什么連母親的體重也看不準呢?
2.出示:“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一個字,一句話,往往就是一幅鮮活的畫面。學習語文,要善于把文字想象成畫面,自由讀這段話,邊讀邊想象,你能看到什么?你能聽到什么?
。1)你看到山了嗎,什么樣的山?山路呢?你看到擔子里面是什么嗎?
(2)這擔子有多重?母親肩上的擔子只有100多斤嗎?
(3)你看到妹妹了嗎?(深情描述)她哭著喊著:“媽媽,我餓!”母親會怎么說?
。4)此時母親多想“飛”回家為女兒做頓雖不豐盛,卻很可口的飯菜呀!可是,“我”拉著媽媽的手,使勁往后拖,邊哭邊說:“媽媽。我累了,走不動了!”母親怎么說?
。5)剛才,我們看到了堅強的母親,慈愛的母親。再來讀這段話,告訴大家,哪些地方最能打動你的心?
是什么力量支撐著母親承受那么重的擔子呢?(母愛)
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還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這又是為什么呢?(還是母愛)
是呀,直到今天,作者才知道母親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這事作為兒子為什么一直都不知道呢?
3.現在,當你了解了母親肩上的重擔,當你知道承受這么重的擔子的母親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讀懂了作者此時心中的難過和愧疚。來,捧起書, 把這份感動讀出來 。
4.母親身上的擔子太重了,請問:文中那么重的擔子僅僅是指母親肩上的扁擔嗎?
。ㄋ模┳プ柧,體悟母愛無私
1.這擔子太重太重了!可“我”卻認為母親身強力壯,力大無窮。這讓我愧疚萬分!連護士也動情地說——引讀
2.可母親怎么說? 母親這話什么意思?為什么?
。ㄎ澹┞撓瞪,產生情感體驗
1.母親的偉大不僅僅在于慈愛與堅強,更重要的是,她們無私奉獻,無怨無悔,連提都不讓提,更別說什么匯報了。這就是母愛的偉大,這就是偉大的母親!
2.你,想到你母親了嗎?打開記憶的閘門,回憶自己的生活。說說吧,你媽媽是怎樣愛你的?
(六)“抱母入睡”,體驗母子情
1.仔細看圖,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
2.默讀課文,體會我是怎樣抱母親的?
3.兒子抱母親,這一幕多感人呀,能把它讀好嗎?指名讀第五節(jié)。
4.我們都看到了母親眼中的淚水,母親為什么流淚呢,母親流的是什么樣的淚?此時,我的心中是怎樣的感受?
5.圈畫“第一次”、“無數次”比較體會;兒子第一次抱母親就讓她這么激動,欣慰,我們把這個無數次和第一次擺在一起,就會發(fā)現我們的第一次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讓我們再來讀讀文章的最后一節(jié),讀出母親的欣慰,讀出母親的激動。
三、真情告白,深化情感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現在,我也是一位母親,“養(yǎng)兒才知報母恩”哪!我想起了我的母親,我要把一首詩送給她,送給全天下的母親。ㄅ錁防收b《母愛》)
2.此刻,你有哪些事要為母親做?你有什么話要對母親說呢?拿起筆,把它寫下來,別忘了在開頭深情地喊一聲::“媽媽!”(歌曲《燭光里的媽媽》響起,學生動筆抒寫心中的情懷)
3.回家后,把你寫的話讀給你的媽媽聽。
板書設計: 第一次 抱母親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母親 無數次 抱我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及點評 篇3
課前談話:聊聊自己的母親
一、復習:
齊讀課題,回憶:
是誰第一次抱母親?文中的“我”是在什么情況下第一次抱母親的?我第一次抱母親,抱出了什么樣的感受呢?我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又豈是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能概括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走進文中的“我”的心靈世界。
二、學文
1.課文的題目就是,第一次抱母親,那么課文中哪些語句就是具體描寫我抱母親的呢?
學生迅速瀏覽全文,劃下相關的語句。
交流:
“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
師:我一個年輕人抱著母親,竟然差點仰面摔倒,這是為什么啊?
正因為我從小到大,第一次抱母親,沒想到母親是這么輕,才用力過猛。
師:我一直以為母親有100多斤,而事實上,母親有多重?
“我這一生,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
此時的母親,會有多重呢?不清楚,但可以確定,一定很輕很輕。
2.母親會是這么輕,我想到了嗎?在我的印象中,母親是怎樣的?請你迅速瀏覽課文的第二段。找出一個詞語來概括。
我為什么會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呢?輕輕地讀讀課文第二段,劃下相關的語句。
交流1:
“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
“翻山越嶺”就是形容什么的?山路好走嗎?可是母親,卻總是——生讀
“我”和妹妹越來越大,越來越重,母親還是年復一年,總是——
母親“肩挑100多斤的擔子,翻山越嶺”,走過這彎彎曲曲的山路,都是為了什么啊?
我和妹妹,就是在媽媽的拉扯下,走過崎嶇的山路,也走過坎坷的人生之路,一天天長大了。。R讀)
在小時候的我的眼里,母親是怎樣的形象啊?
母親如此堅強,如此能吃苦耐勞,在我的眼里,她是高大的,她是力大無窮的。
交流2:
“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
母親為什么總是自己來挑重擔?是因為她的力氣大一些嗎?(指名讀句子)
而我竟然真的一直以為母親是力大無窮的!母親是真的力大無窮嗎?
出示:“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交流:母親肩上的挑的擔子有多重啊?而母親呢?(一讀句子)
母親承受的重擔,僅僅只有那100多斤的東西嗎?(二讀句子)
是什么力量,使母親她那80多斤的身體,竟能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母親身體的力量不是無窮的,但母愛的力量卻是無窮的。ㄈx句子)
母親真是——(你來贊揚母親)
連護士也動情地對母親說:“大媽,你真了不起!”
面對贊揚,母親的表現是怎樣的?
出示: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交流:母親說這番話的意思是什么?
每個母親都是這樣過來的,每個母親都是怎樣過來的呢?每個母親都是——,都是——
師:是!每個母親都是為了孩子,為了家庭,為了生存,都用那柔弱的身軀,承受了那么多的重擔,讓我們一天天長大,而母親卻一天天老去!而文中的我竟然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卻不知道:——(生答)
母親竟然這么輕!我的心里的感受怎樣?(難過,愧疚)
交流:我的心里為什么難過、愧疚?
(再次輕聲齊讀句子)
3.望著曾經那么能干堅強,而此時卻病重的母親,我突發(fā)奇想地說:“”(指名讀)
我想抱母親,其實就是想——
母親抱過我無數次,而我卻從來沒有抱過母親。此時,一個兒子抱著自己母親的動人畫面出現了:
師朗誦“我坐在……”
我輕輕地搖動著母親,母親睡著了嗎?此時的母親能睡得著嗎?
此刻,不論是抱著母親的我,還是被兒子抱著的母親,他們的內心都是無法平靜的。他們各自的心里都默默地想著……
出示:
我抱著母親,輕輕地搖動,望著眼前滿臉滄桑的母親,我不禁想到:
母親躺在兒子的懷抱里,感受著兒子身上的體溫,不禁想到:
學生寫話,交流
母子的內心都是那么的不平靜,可是這幅兒子抱母圖,卻是那么的——
感情朗讀,指名讀,齊讀(輕聲)
母親的眼角,流下了兩行淚水,這是什么樣的淚水?
三、小結升華
1.小結:
師:兒子第一次抱母親,就是要表達自己對母親的——(一個字)(齊讀課題)
兒子抱母親,也正是因為母親曾給過自己——,兒子抱母親,是兒子在感謝母親的恩情!濃縮為兩個字,就是(感恩)(二讀課題)
兒子用身體抱母親,其實更是在用心——報母親!
從小到大,母親抱過兒子多少次,而兒子長這么大,卻是——
兒子對母親的愛,與母親對兒子的愛相比,實在是——
一個孩子,怎能報答得了母親的恩情。」糯娙嗣辖荚凇队巫右鳌分幸苍f過: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所以,當孩子第一次抱母親時,內心怎能不——,不——呢!最后齊讀課題。
2.延伸:
課文學到這里,不知道你的心里想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
飽含深情齊讀這個平凡而偉大的名字——“母親”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及點評 篇4
【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第一次抱母親》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共三篇課文:《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番茄太陽”》和《第一次抱母親》,這三篇文章都是著重歌頌人間真情的。
雖然三篇文章都是以愛為主題,但這篇文章更側向于對愛的反思,它以作者第一次抱母親這件事為引子,喚起作者及人們對愛的思考:母親對子女付出多少愛,孩子又給予母親多少關心,從而激發(fā)了作者再次抱母親入睡這樣一種感恩的行為。所以說,這是一篇愛的反思性的文學作品,它引發(fā)了所有閱讀這篇文章的讀者對于愛的反思。此文是當前中小學感恩教育的典型素材。
全文共5個自然段,可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敘述了“我”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沒想到母親竟然這么輕。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通過回憶,寫出了“我”心里難過和愧疚的原因。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寫“我”突發(fā)奇想,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把母親抱在懷里,結果卻發(fā)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
課文重點記述了“我”與護士、母親的對話,展現了作者的心歷路程:從“沒想到第一次抱母親差點仰面摔倒”到“心里難過地回憶往事”,接著“愧疚地望著母親那瘦小的臉”,最后“突發(fā)奇想地抱母親入睡”。課文內容簡潔,語言明快,娓娓道來,好不雕飾,但字里行間卻蘊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讀來令人感動,值得細細品味,深深思考。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第二學段閱讀方面第3點: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通過關鍵詞句體會人物的情感)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摔、脖、翻、越、瘦”5個生字,文中“疚”字要會讀。理解詞語“翻山越嶺”、“愧疚”、“重擔”的意思。
3、通過學生對文中描寫“我”抱母親和“我”與母親、護士對話語句的合作、探究學習,感受母親胸懷的無私、博大,激發(fā)對母親的崇敬、愛戴和感恩之情。
三、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記述了“我”與護士、母親的對話,反映了作者的內心復雜的情感變化,向人們展示母愛的無私、偉大,激發(fā)“我”對母親的崇敬、愛戴和感恩之情,文章的重點也就成了教學的重點。
重點: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我”抱母親和“我”與母親、護士對話等語句的合作、探究學習,體會“我”內心復雜的情感變化。
透過文章的字里行間,特別是從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這種情感的表達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教學難點,尤其是文中“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這句話,這淚水和省略號內容豐富,值得深思。
難點:從“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這句話中體會出母親的感動和幸福。
四、教學課時
本課計劃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觸摸情感。第二課時:品讀課文,學會感恩,升華情感。
五、教學準備
PPT課件(內含關鍵語句、課文插圖和練習)、小故事《媽媽的賬單》
【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教法:
這是一篇情感類閱讀課文,字里行間散發(fā)出母子情。通過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培養(yǎng)語感,所以,本文教學采用披文入境、讀悟結合、感情朗讀法進行教學。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情境,用圖畫展現情境、用音樂來渲染情境,能幫助學生入情入境;緊扣重點詞句,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閱讀實踐中加深理解和感悟;最后通過情感朗讀,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
學法:
古人云“學貴于自得”,“自去理會”。這就是說要重視“自求自得”的學習實踐,注意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簽于此,本課學法擬采用“品讀法”。即:找出重點詞句,自讀自悟品味,理解課文內容,讀出人物情感。
【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引入新課。
教師講述《媽媽的帳單》這個故事。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生:1、我感受到母親的偉大。2、我感受到母親無私的愛,為了子女不求回報。3、……)
過渡:同學們,你們真會讀書,已經把握住了這篇文章的中心,它是一篇展現偉大母愛的文章,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類似主題的課文。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生都是愛聽故事的,這個帶著思考的故事激發(fā)了學生對課文內容學習的興趣,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同時也為本課學習奠定了基調,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齊讀質疑。
讀了這個課題,你的頭腦中閃現了什么問題?
師生交流:(生:1、為什么第一次抱母親?2、“誰”第一次抱母親?3、是怎樣抱母親的?在什么時間在什么地點第一次抱母親?4、第一次抱母親,母親什么感受?抱的人又是什么感受?……)教師把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歸類整理后簡要板書。
板書:“誰”抱?什么時間、地點抱?為什么抱?怎樣報?
抱后,母親感受?抱的人感受?
評價:古語說的好:“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蓖瑢W們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看來大家很會學習。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探索文章的脈絡。針對題目質疑,既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方法,又通過這些問題歸類抓住了文章的中心、重點,同時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自學課文,提出要求。
提出自學要求:有問題就要解決,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書,帶著你們的問題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同時注意把課文生字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3.學生自讀,教師巡視。
學生自讀帶著要求自讀課文,教師下位巡視,關注生字會讀了沒有?文中還有什么地方讀不通順?在文中你找到了幾個答案?
4.交流反饋,概括文本。
⑴檢查生字學習。
a字音教學(下面老師來檢驗一下,看看你生字會讀了沒有?)提醒學生:生字“摔、瘦”的都是卷舌音。你能任選一個生字擴2個詞嗎?評:你已經會讀了,而且字音讀得準。(板書:擔)這個字在文中念什么音?(重擔dan,第四聲)知道什么是“重擔”嗎?(就是很重的擔子,比如:文中母親肩上挑了100斤重的東西,對于母親來說那就是很重的擔子)這是多音字,還有一個讀音是什么?(擔dan第一聲)請你組個詞(擔負)
b字形教學(教師在學生讀生字時順便板書“摔、越、瘦”,問:請你來提醒一下周圍的同學,在書寫這些字時你覺得什么地方要注意?)提醒學生:“摔”不能漏寫“率”中的一點,“瘦”里面的一豎要穿過橫,“越”的包圍結構里是豎提不是撇。評:謝謝你的提醒,相信大家一定會在書寫的時候注意起來。
c字義教學(板書翻越”)誰來把詞語補充完整?你知道“翻”和“越”是什么意思嗎?(就是爬、跨的意思,從山和嶺的一邊到另一邊。)知道詞語什么意思了嗎?(就是爬過山,跨過嶺。走過一道道山嶺。)評: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邊度邊想,這些詞語的意思你都能理解。
、茩z查課文朗讀。
a生字會讀了,朗讀課文也就順利了許多。誰來讀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專心聽,聽聽他讀得好不好?
學生讀第一自然段。讀后師生交流:字音讀準了嗎?有語句讀錯沒有?
引導說話,概括段意。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我”去醫(yī)院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時,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才發(fā)現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
b指名2位同學分別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仍然引導說話,概括段意。第二、三自然段主要講了“我”回憶母親的往事,心里難過、愧疚。
c教師朗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提醒學生注意給老師糾正錯誤。
交流:誰來說說這兩個自然段又講了什么?
我突發(fā)奇想,把母親抱在懷里入睡,卻發(fā)現母親眼里留下了淚水。
、歉爬ㄎ恼聝热
剛才我們把課文分成三部分,說了說每個部分的意思,如果把這三部分的意思有機的串聯在一起就成了課文的主要內同了。誰來試一試?能否用上板書中的一些詞:摔倒、翻山越嶺、重擔,再來試試。
。ㄕn文寫了“我”去醫(yī)院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真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于是,“我”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fā)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初步解決了生字字音、字形、字義的教學任務,理清了課文脈絡,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循序漸進地進行了《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中提出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個訓練。
三、緊扣“抱”字,觸摸情感。
1、根據質疑,找出語句。
通過剛才的學習,這些問題(教師在這些問題下畫上橫線為什么第一次抱母親?“誰”第一次抱母親?是怎樣抱母親的?在什么時間在什么地點第一次抱母親?第一次抱母親,抱的人又是什么感受?)的答案很快在課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到了,請用筆畫出來。
2、指名朗讀,交流學習。
請同學們自由的選擇問題,說說你所找到的答案。
a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第一次抱母親?(時間:母親生病住院,兄弟姐妹輪流守護,正好輪到我的那天;地點:醫(yī)院;文章開始就告訴了我們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
b “誰”第一次抱母親?(文中的“我”)為什么第一次抱母親?(因為護士來換床單,母親又病得不輕,下床吃力,所以抱母親。)
c怎樣第一次抱母親?(指名讀句子: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教師引導學生做動作: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這句話把“我”抱母親的動作寫得很清楚,本以為能穩(wěn)穩(wěn)地抱住母親,結果出乎意料,我差點仰面摔倒。
為什么會差點仰面摔倒呢?(沒有想到母親這么輕,所以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
d抱完母親后什么感受?(本以為母親有100多斤,沒想到母親這么輕,覺得自己太不了解母親了,太不關心母親了,心里很難過)出示句子(我說:“我沒想到我媽怎么輕!保笇Ю首x,讀出內心的感受。
四、簡要小結,布置作業(yè)。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第一次抱母親差點仰面摔倒,這一抱讓作者知道了母親原來是這么輕,這一抱更引起了作者深深的思考。課后,請同學們讀讀下文,看看作者都想了些什么?
作業(yè):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作者第一次抱母親后都想了些什么?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及點評 篇5
《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內容真切感人,語言樸實明快,毫不雕飾,但字里行間卻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是一篇引導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對于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而對于四年級的學生,是否能真切地體會到母愛的無私、博大,對我來說真是一個挑戰(zhàn)。
語文教學不僅是教語言文字,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因此,本文的教學首先要讓學生通過故事的朗讀,感受母愛的偉大,從而產生對母親的孝敬之情。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靈,要觸摸到它,想象和朗讀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何通過朗讀和想象引領學生透過紙面,看到文字的背后?
教學中,我主要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讀,感悟,先讓學生圍繞“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是怎樣的?”這一問題讀課文,并找出相關的句子,學生很快找到了“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我出示這個句子后引導“竟然”是什么意思?學生理解為“出乎意料,沒想到”,我再引導:“作者沒想到什么呢?從哪些地方看出我認為母親很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找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抓住關鍵詞語“使勁一抱、用力過猛”體會我原以為母親很重。然而母親“這一生最重的時候才89斤”,抓住“最重的時候”“我這一生”體會到母親辛勞了一輩子,這一生中,母親的體重就沒有超過89斤。為什么母親這么瘦弱,幾十年來做兒子的卻沒有發(fā)現呢?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這段文字,這是本節(jié)課花時較多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反復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拉著我——背著妹妹——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年復一年——”,我又引導學生透過字面展開想象,理解“重擔”一詞包含的意蘊,使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層,體會“母親挑起的是家庭的全部擔子”,因此,“母親在孩子心中才會那么重。”還有“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這些重點詞語的感悟,充分感受母親一直以來無私的付出。為了讓學生對89斤有感性認識,我拿自己的體型體重進行比較,來認識母親實在太瘦弱了。母親以她瘦弱的身軀挑起生活的重擔,真的是力大無窮嗎?不,是母愛創(chuàng)造了奇跡。
母愛從不要求回報,在舒緩悠揚的音樂聲中,“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多么溫馨的一幕,“第一次”?“無數次”?兩個數字的反差對比,我們對母親的關心太少了,而母親對我們卻無私地奉獻著……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當我們一次次被這種愛所震撼,一次次享受母愛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時,不要忘了感恩母愛。
教學完畢,我回想整個教學過程,發(fā)現學生的感受并沒有我預想的深刻。也許是由于我的教學手段,也許由于學生的閱歷,他們并不能深刻地悟到文章所蘊含的深情,如“在我記憶中,……。年復一年……。”一段,僅僅引導學生反復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實踐下來學生感悟并不深,我想如果通過語言創(chuàng)設場景:“清晨……深夜……寒風中……烈日下……風雨中……”引導學生想象表達,或許會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使得這段平面的文字變成了立體的畫面。另外,當出示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背景畫面時,如果配以恰當的解說,使立體的畫面變成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或許更能激發(fā)學生聯系自身生活,觸景生情,想到母親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關心和愛護,這樣最后的拓展環(huán)節(jié)——在心意卡上寫上自己最想對媽媽說的話語,送給媽媽。相信學生肯定會有許多感人的話語躍然于紙上!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及點評 篇6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90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三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質疑導讀
1、師板書課題,生隨師書空寫課題
2、教師質疑課題:看到課題想到了什么問題?
學生提出: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親?
生:第一次抱母親有什么感受?母親有什么感受?
生:什么時候、什么地點抱母親?
3、師表揚具有質疑精神的學生
二、引導初讀,感知課文
4、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課文,聲音不一定要大,怎樣讀進去就怎樣讀?
5、找到答案的請舉手?(學生紛紛舉手)
6、明確初讀要求:我最關心的是不是生字都認識了嗎?課文讀得通順了嗎?
7、檢查初讀:
(1)生字會讀的請舉手(學生紛紛舉手)
(2)現在不許開口出聲,一起看這個字(教師端正書寫“越”),會讀的舉手?
指名讀后,問:“翻山越嶺”是什么意思呢?(生聯系課文理解后解釋:走過很多的山路)
(3)我讓大家認一個課文中最難最難的字。
出示“愧疚”一詞,指讀后,追問:是什么意思?交流明確是“慚愧、內疚”的意思
三、再讀課文,要求讀通
8、我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再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
9、檢查再讀情況:指名學生分自然段讀,相機指導(其中一個學生讀時偏快,教師馬上作出反應,指導他讀好句號)
10、當學生讀完第3自然段時,表揚學生讀了三遍就讀得通順、正確。
四、教師范讀,以情激情
11、于老師備課時讀了好多遍,但沒有大家讀得好,我也想讀給大家聽聽,好嗎?謝謝大家坐得這么端正。
12、教師配樂范讀結尾段(非常動情,非常感人,聽課師生共同鼓掌)
13、教師激勵學生讀:
同學們,有人把“讀書”稱為“煮書”,剛才大家把課文只讀了兩遍就讀得很好,很多地方給我以啟發(fā),比如有的同學甚至讀出了表情,希望我們互相學習,練習讀書,把課文讀好,讀出作者的感情來。
第二課時
細讀課文,披文悟情
1、明確悟讀要求:聽了于老師的讀書,相信你們一定能讀得更好,能夠讀書,煮書,也就是邊讀邊思,展開想象。
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讀書,一只眼睛看字面的意思,另一只眼睛看紙背面的意思
2、指名讀第一段
。1)當學生讀到以下兩句:
我趕緊說:“媽,你別動,我來抱你!”
護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責怪我說:“你使那么大勁干什么?”
師馬上予以即時性表揚:“趕緊”“責備”這兩個詞讀得好,一起寫(教師指導學生書寫)
。2)指導讀好第一句話
。3)“責怪”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用“責備”?
學生聯系上下文回答:因為這里不是抱怨,而是埋怨的意思
。4)再指名讀護士的這句話
。5)學生仍舊讀不好,師及時范讀:要不要老師讀?師范讀后再讓學生讀
3、讀中學習第二段
。1)當學生讀到“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時,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
師問:會讀書的同學能透過這個詞讀出更深層的意思嗎?
(2)教師深情地用古詩文來贊頌母親,并小結:
母親挑的不是一付重擔,而是半邊天。‖F在回想起來,你怎么看待“翻山越嶺”的意思?(生聯系課文內容和自己的生活實際深切談了感受)
。3)相信你們用這樣的方法去體會課文,會把課文讀得更好。
當你們讀書的時候,眼前要浮現出媽媽帶著孩子翻山越嶺的情景,指名讀(生讀得很有感情,很有感染力)
4、讀中學習第三段
(1)看黑板。教師板書一個“笑”字,并背誦課文中的句子問學生:你從母親的表情和語言中,看出了什么?
。2)生一:從母親“笑了笑”的表情中,看到了母親把幾十年的辛勞看得很平常,很不在乎,所以母親的胸懷很寬廣。
生二:從“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這句話,我看出了母親很愛自己的子女。因為我從這句話想到了我的媽媽,她平時有什么好吃的都給我吃,但遇到很累的活卻不讓我干,比如我的書包很重,送我上學的路上總是幫我拎著,怕累著我,所以,課文里的母親也是和我媽媽一樣,是一位關心孩子,愛孩子好母親。
。3)帶著自己的感悟再讀
5、激趣學習第四、五段:
。1)“就在這時,我突發(fā)奇想,……”誰來讀課文中最感人的一段
。2)想一想,母親的淚水是怎樣的淚水?
生答:幸福、欣慰、激動、開心,是甜的
(3)師小結學生的答案
。4)教師板書第五段第一句話中的關鍵詞:“無數次”,讓學生比較:與課題中的“第一次”比較比較,你想說句什么話?(生答:母愛無私、母愛博大)
6、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知道老師最想用你們學過的一首什么詩句來抒發(fā)此刻的情感嗎?
。ㄕ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教師讀自己的讀后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要象文中的母親一樣愛我的學生……
7、學生再分段讀課文
8、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完成抄寫作業(yè)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及點評 篇7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富有情感的課文—《第一次抱母親》。文章記敘了由于母親生病住院,需要更換床單,就這樣一個非常偶然的抱母親的機會,引發(fā)了母子之間心靈的碰撞和融通。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的愛,更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由此可見,這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錘煉語感的好素材。
由于當今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不知不覺地溺愛,已使孩子們對父愛、母愛的認識變得淡化,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難度。針對以上學情,結合教材的特色及新課程標準,我初步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fā)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3、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目標3為本課的教學重點,目標2為教學難點。
以上目標,我初步設想通過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我決定采用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突破重點詞語的含義,初步感悟角色特點,理清文章思路。首先,伴隨著《世上只有媽媽好》我通過一組圖片激情導入,引發(fā)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抱母親?”放手讓學生試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接著,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的每個自然段,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讀準字音,重點指導學生讀好“摔”字,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如通過聯系上下文來理解“力大無窮、突發(fā)奇想”;通過查詞典來理解“翻山越嶺、愧疚”;結合生活體驗來理解“承受、動情”等詞語。而讀的時候,著重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讀流利,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脈絡,了解文中的幾個重點人物的情感點,并為學生布置了這樣作業(yè),找到文中最打動你的句子,抄寫下來,想想,它為什么牽動了你的心。為下文進一步品讀課文打下基礎。
下面,我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設計:
這一課時,我將以兩個沒想到為切入點,抓住作者的心情變化,引導學生品讀課文,深入文本。
一、從作者感受入手,整體感知文本。
基于學生對第一課時的了解,教學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回想作者第一次抱母親時的感受。學生不難說出作者發(fā)現母親很輕。接著,我順勢指導學生到文中找一找,畫一畫,把描寫作者心情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在學生的交流中,我出示句子:“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引導學生用心朗讀,在評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關注“竟然”這個詞語,并進行質疑,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為進一步品讀課文打下基礎。
二、以“兩個沒想到”為切入點,探尋作者抱母親的原因。
圍繞著“竟然什么意思?作者沒想到什么”我引導學生到課文的1、2自然段中去探尋作者抱母親的原因及抱母親時的發(fā)現,畫出關鍵詞句,輕聲讀一讀,在小組內議一議,體會作者的心情。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我覺得學生不難找到作者抱母親的原因,此處可放手讓學生交流,但抱母親后,作者的兩個沒想到所代表的含義學生未必能夠體會得全面,所以,我以此為切入點進行了著重指導。例如,在學生交流第一個沒想到時,我指導學生抓住
“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币痪渲械摹笆箘、用力過猛、差點”等詞,用心體會,感受到作者因對母親了解不夠,估計不足而引發(fā)的出乎意料,繼而讓學生通過作動作、朗讀來體會作者此時此刻的吃驚、詫異、疑惑等情感。第二個沒想到則引導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讀出護士的責怪的語氣以及作者內心的難過。而后我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這么難過?此時讓學生帶著疑問走進作者的記憶,去想象當時母親那80多斤的身體在背著妹妹、承受重擔、拉扯我們翻山越嶺的畫面,想象她擔子中會挑多少重物,讓學生抓住讓自己最感動的句子,用心朗讀,用心體會,讀出感動,悟出真情。這時學生會更深地體會到原來是這么多年來是母愛這一偉大的力量支撐著母親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這時再來引讀第三個沒想到,作者的心情一覽無余。
三、抓住作者的心里變化,找出作者愧疚的原因。
在3——5自然段的學習中,我引導學生找到描寫作者心里變化的詞語,學生不難找到“愧疚”這個詞,那么作者為什么愧疚,是理解的一個重點,我引導學生繼續(xù)采用1、2自然段的讀、感、悟的方法抓住“從小抱到大”“無數次抱我”等處的描寫,母親為兒女的付出,對兒女無私的愛。她不求回報,她只要兒女們健康、幸福。這時一種想回報母親的情感已由作者身上傳遞到孩子們的心中,這時再來體會作者抱母親這一場面,就能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抓住作者抱母親的動作,感受作者的報恩之情。
在音樂聲中,我用朗讀帶領學生走進“作者抱母親入睡”這一情境,讓學生思考:同樣是抱母親,剛才的“抱”和現在的“抱”有什么不同,指導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再回答。在交流時我將引導學生抓住作者抱母親的動作“坐、抱、輕輕地搖動”體會作者回報母親之意。此外,我還將重點出示這樣一句話“可是,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眼角流下來……”并啟發(fā)學生針對畫面、結合課文內容感受這淚水背后的含義,通過適時的點撥,學生能夠體會到這是興奮的淚水,幸福的淚水,高興的淚水,感動淚水。愛的淚水……”。(板書:真情無限)而后我出示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蹦欠N濃濃的母子情充溢學生心中,此時,再來完整地而投入地朗讀四、五自然段,學生會倍加感慨,本文的難點也得以突破。
五、用筆表達心聲,讀寫結合
為了讓學生換位思考,將所感悟的情感表達出來,我設計了這樣的小練筆:請將自己心中對媽媽的感動、感激說出來,在準備好的千紙鶴上寫下一句祝福、一句感謝、一句問候,并“放飛”于黑板之上。這一設計旨在讓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升華。課后我預留供學生選擇的作業(yè):讓學生把寫好祝福語的千紙鶴輕輕放在媽媽的床頭,給媽媽一個驚喜。或是收集、閱讀關于母愛親情的文章,做好摘記。
以上,就是我對本課的一些初步設想,在真正地教學過程中,我會根據學生的生成情況,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設計,力求達到更好的效果。
板書設計: 第一次抱母親
難過 愧疚 回報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及點評 篇8
一、研究教材
《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情感型課文。文章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fā)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的愛,更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
二、尋求教法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張揚個性,讓課堂噴涌真情”是教學追求的目標。
在教學中,我首先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自由且充分地閱讀,積極主動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調!
閱讀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產生優(yōu)化的效果。接下來,我通過抓重點語段,反復品讀,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如抓住母親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這段描寫,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語言文字呈現豐富的內心視像,將文本語言伴隨著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學生的心靈世界之中,在此基礎上多次朗讀,揭開文本深藏的內涵。
文章其實最感動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顆對母親感恩的心在震撼著我們。所以在處理最后一段時,我讓學生深情地朗讀,將自己和文本融為一體,用朗讀,用思考,用言語抒發(fā)著感受。在學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礎上,通過語言實踐——情愫,讓學生表白內心,使他們的情感得到宣泄。
三、明確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讀準多音字“背”在文中的音。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六個生字,注意把“仰、翻、疚、瘦”寫規(guī)范、寫端正!
3.用近義詞或反義詞的方法理解“仰面、愧疚、瘦小、責怪、翻山越嶺”的意思!
4.初步了解作者于何時何地“第一次”抱母親?
第二課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能夠聯系上下文,談談對“母親竟然這么輕”,“我”的心里為什么很難過!
3.聯系生活,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fā)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四、確定教學難點 感悟母親的偉大、無私,懂得要回報母愛!
五、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課前閉上眼睛欣賞歌曲《媽媽懷里的歌》,抒發(fā)心中感受,用充滿“愛”的眼睛尋找母親“愛我”的生活點滴!
。ㄒ唬┮魄閷耄北贾攸c
1.談話導入:總以為抱母親是很平常的事,可是“我”第一次抱母親抱出了意想不到的感慨。你還記得文中的“我”是怎樣地抱母親的嗎?
2.請把書打開,快速地讀一讀,找出相關的語句!
。ǘ┢纷x“我”第一次怎樣抱母親的,感悟作者心靈
1.鏡頭一:我趕緊說:“媽,你別動,我來抱你。”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
(1)指名讀!
(2)通過他的讀,你體會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體會作者的小心、周到。
。3)通過這句話,你還看到了什么?(感受我抱母親的唐突)
(4)是啊,第一次抱母親就差點仰面摔倒,為什么呢?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ㄕn件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我為什么感到難過、愧疚呢?
。5)走進文本,讀懂母親
過渡:作者筆下所描繪的是怎樣的一位母親呢?
★默讀全文,畫出對于“母親”感受最深的語句,思考:這是一位______________的母親。
★學生默讀圈畫。
★交流!
學生口頭完成填空,要求學生聯系上下文說出理由!
重點品讀§2: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點撥: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到母親的“艱辛”?讀了這段話,你的眼前仿佛浮現出了什么畫面?能將心中的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2.鏡頭二:母親、護士和我的對話
指名練讀對話,思考:你從這段對話中了解到了什么?
指導讀好對話,要像平時說話那么自然!
3.鏡頭三: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為了讓母親容易入睡,我就將她輕輕地搖動。護士不忍離去,靜靜地站在邊上看著!
過渡:我知道,傾盡所有華美的辭藻贊美母親,都顯得是那樣的蒼白,我只能夠怎么做?
引讀§5
思考:你能感受到此刻“我”抱母親的心情嗎?從“無數次”你體會到了什么?當我們將這兩個詞放到一起的時候,你最想說什么?
。ㄈ┣楦猩A,聆聽母親心曲
過渡:第一次抱母親,“我”難過、愧疚,“母親”又是什么感受呢?
1.課件出示: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從母親這一“笑”中,你能體會到母親的心嗎?
所有的母親都是這樣做的,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有人說:世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靈。我要說比天空更大的是母親的胸懷!這就是母親,這就是母愛!
2.可是,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眼角流下來……
想像填空:這是________的眼淚,因為 。
3.拓展寫話,情感升華!
(音樂起)師描述:這淚,是欣慰的、激動的、高興的、又苦又甜的!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們,如今,作者僅僅“第一次”抱母親,母親就那么欣慰、那么高興、那么甜。這不再平凡的省略號該濃縮了何等深厚、濃烈的母子情呀!請拿起手中的筆,男生圍繞話題“媽媽,您受苦了!”寫下自己最想說的話;女生圍繞“孩子,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寫下母親的心里話!。1)學生練寫,師巡視!
。2)反饋!
看到母親悄然而落的兩行淚水,兒子心疼地說……母親欣慰地說……
看到母親潸然淚下,兒子鼻子一酸,說……母親感動地答道……
(四)激情小結、課外延伸
1.課后作業(yè):母愛如康乃馨——熱情而真誠,那至真至純的馨香伴我們一生一世!走出今天的課堂,我們的感恩行動才剛剛開始,你準備給自己留下什么特別的家庭作業(yè)呢?
2.讓我們再次感受第一次抱著母親入睡的經歷,將“感恩”二字銘記心間吧!
師生齊讀§5: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可是,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眼角流下來……
教學后記:
把準“語言訓練”與“人文熏陶”的律動脈
建構“扎實”、“高效”與“靈動”的語文課堂
講課之前,我在內心用虔誠的目光將年少時一直認為嚴厲有加、溫柔少許的母親深情地凝望,竟發(fā)現母親對我的愛是如大海般深沉、似大山般高遠,有了這深沉的愛才造就了如今善良、寬容、明理的我,有了這高遠的愛才造就了如今坦蕩、堅強、智慧的我,深沉、高遠的“愛”怎會輕易寫在臉上、掛在嘴邊?我用心祈禱:媽媽,愿您健康長壽。!
執(zhí)教《第一次抱母親》這一課時,我以為這樣的一篇情感型課文一定會“觸及學生心靈”,我的心靈作好了“感動”的準備,誰料課堂上出現了這樣的一番景象:我情真意切,學生卻神色木然,全然一副“局外人”的樣子……講完課,我不禁沉思:是現在的孩子不知“感動”嗎?不是!單純是因學生的年齡背景、知識經驗積累無法領會作者成年人豐富的心理感受嗎?也不是!課堂上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需要的是一座理解的橋梁,教者要在學生和作者之間搭建一座過渡的橋,找準語言文字訓練與人文精神熏陶的結合點,課堂就不會因沒有情感而顯得平淡乏味了。
專家指出:理想的語文課堂應顯現著生命的靈動,教研室沙主任在《談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問題和對策》之中提出: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關鍵的是要“把語文課上到孩子的心里去”,因為只有語文課觸動著學生的心靈,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沉浸于學習語文的氛圍之中,這樣的課堂才會將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的統一起來。
怎樣把準“工具”與“人文”的律動脈,使兩者相得益彰呢?一些有經驗的老師就能巧妙地把握“說”或“寫”的切入點,將人文性落實在工具性上。《船長》也是一篇情感型課文,這篇課文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去甚遠,學生很難領悟到其中的情感內涵,很難激起學習的內驅力,很難與文章的情感內涵產生共鳴,然而教者卻在最末十分鐘設計了這樣一個寫話訓練:從“船長,你為什么不和我們一起回家?”“我不是不想回家!”兩個話題中選擇一個寫一段話,想象輪船沉沒時,海水漸漸吞沒可敬的船長的時刻,已經得救的人們可能會呼喚些什么,一個手勢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的哈爾威船長內心或許在想些什么?孩子們說:“船長,您為什么不和我們一起回家?你為了這一次事故就放棄自己的生命,值得嗎?您的妻兒、您的老母親正等著你回家呢!”“我不是不想回家,朋友!我多么想見他們呀!可是,我怎么能夠離開‘諾曼底’呢?‘諾曼底’也是我的家!船長是我的職責,‘船在人在,船毀人亡’,我怎能棄之不顧呢!所以,再見了朋友!”……圍繞一個“家”字,深深觸及學生心靈,圍繞一個“家”字,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學生自然“情動而辭發(fā)”,圍繞所選擇的話題動情地訴說著,情至深處竟為之動容,怎不令聽者感覺蕩氣回腸、回味無窮?其獨具匠心怎不叫人拍案叫絕?毫無疑問,這個忠于職守的英雄形象定能有血有肉地刻在學生心上!
《船長》一課教者把準本文語言文字訓練與人文精神熏陶的律動脈——家,使得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獲得了言語智慧,得到了人文精神滋養(yǎng),整個訓練過程展示得自然妥帖,極富藝術性,這樣的訓練才扎實有效,這樣的課才富有“語文味”,才能上到孩子們的心里去。竊以為《第一次抱母親》的魅力就在于那一份濃濃的赤子情懷,重點應該就“難過”、“愧疚”,讓學生聯系上下文談感受,教師應用自身真切的情感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用自己的經歷去激發(fā)學生回憶經歷,這才是可取方法,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體會,從而內化課文的語言,并用流暢真情的語言表白自己的心聲,與作者的情感成為零距離的親密接觸,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作者的難過之情及愧疚之意。因為只有學生身邊鮮活的人與事,才能夠調動他們的情感儲備,打開他們的心靈之門,讓傾訴成為他們課堂的需要,只有架好這座橋梁,學生才能順理成章地體會作者的感恩一“抱”為何使得母親悄然落“淚”。緊緊抓住這一情感的主線進行讀說寫訓練,目標是否更為明了,語言訓練與人文熏陶是否更為自然、實在?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要實現“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的教學理想,構建高效、靈動的語文課堂,需要教師的大智慧,讓我們“三思”而“進課堂”吧!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及點評 篇9
作者:丹陽市蔣墅中心小學 毛習生 轉貼自: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111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一
《第一次抱母親》第二課時
丹陽市蔣墅中心小學 毛習生
教學目標:
通過對課文具體語言文字的朗讀、品悟、感受、體驗、表達,感悟母親的愛,理解孝子情懷,從而激發(fā)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并學會表達愛。
教學重難點:
通過文字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課件播放:音樂《媽媽的吻》)有一個人,無論她走到哪里都放不下你,這個人就是你的母親。歌頌母親是永恒的話題,我們也讀過許多直接贊美母親的文章,而課文的作者寫的卻是——(讀題)他想表達什么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30秒)
二、學習課文。
。ㄒ唬⿲W習課文2~3自然段。 (18分鐘)
1.讓我們回憶一下,我第一次抱母親的原因是什么?(交流)(20秒)
2.(課件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當我抱起母親,才發(fā)現,引讀:“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究竟”一詞告訴我們什么?而我原以為母親是很重的。作者為什么會這么認為呢?請你仔細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學生自讀,找答案)(2分鐘)
3.(課件出示:“在我的記憶中……重的擔子。”)學習這段話。
、泡p聲讀,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初步交流)教師給“重擔”標記。
。3分鐘)
、聘璧抡f過: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去看。一只眼睛看字面,另一只眼睛看到了紙的背后。也就是說,我們要讀出文章中所包含的意思。我們用一只眼睛看“重擔”的字面,那就是母親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挑著一百多斤的擔子。
母親肩上挑的重擔僅僅是那一百多斤重的東西嗎?你對這個重擔是怎么理解的?(提示:母親在生活中還會遇到什么困難?)(2~3分鐘)
、强磥硗瑢W們已經理解了“重擔”的含義。(課件出示:三句詩)有這樣三句詩寫得好,“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濕臥娘身。”說的是母親養(yǎng)育兒女的艱辛。“兒病恨不將身替,調理湯藥不離身。”說的是母親在兒女生病的時候的焦慮和悉心地照料。“兒行千里母擔憂。”說的是母親對遠行的兒女的體貼和牽掛。在兒女從小長大的過程中,以及長大以后,母親對子女一直是牽腸掛肚!所以,母親的重擔里面裝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母親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擔,她挑的實際上是大半個天!(1分鐘)
、龋ㄕn件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所以,挑著無數重擔的母親,引讀“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這一句話你讀明白了馬?我的心里什么難過呢?(指名交流,指導朗讀)你能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嗎?
(2~3分鐘)
、蔀榱思彝,為了生活,為了子女,母親走過多少艱辛和坎坷,付出多少青春和年華!當我們這樣理解了母親的時候,我相信你們一定能把第二自然段讀得更好。(1分30秒)
4.(課件出示:母親笑了笑說……這樣過來的?”)面對母親,我心里感到很難過,更感到愧疚。而母親呢?輕聲朗讀出示的句子,思考:從母親的表情和語言中,你讀懂了什么?(交流:母親把辛勞看得很平常。為家庭,為子女,任勞任怨,無怨無悔。)你能試著讀出這種感受嗎?(指名讀這句話)
(1分30秒)
5.母愛是偉大的,具有無窮的感染力,文中的護士也被感動了,你從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指名讀句子,說一說理解)(1分鐘)
6.你們都讀懂了自己的母親,讀懂了天下所有的母親,帶著自己的感悟,用一顆虔誠的心一起讀這一段。 (1分鐘)
學習課文4~5自然段。 (15分鐘)
1. “就在這時,我突發(fā)奇想……”自由輕聲地讀五、六兩個自然段。
。1~2分鐘)
、拍男┱Z句感動了你,讀給大家聽聽。 (1分鐘)
、疲ㄕn件出示:我以為母親睡著了,準備把她放到床上去?墒,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這段文字也深深地打動了我,我們一起來讀一讀。(1分鐘)
、巧弦还(jié)課,很多同學在這兒提出了問題:母親為什么而流淚呢?現在找到答案了嗎?(師生交流:流淚并非只為哀痛,更多的是欣慰的淚水,是激動的淚水,是幸福的淚水,是苦澀而又甜蜜的淚水……)(這是……淚水,你讀懂了母親,請你用朗讀來表達。)你們讀懂了母親,帶著這種情感我們再齊讀這段話。(5分鐘)
、然叵胛覀兊男r候,母親曾經無數次抱過我們(板書:無數次抱過我),“我”僅僅是第一次抱母親,母親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動,那么幸福。對比一下這兩個詞,你想到什么?你想說些什么?(師生交流:我們對母親的關心太少了,母親對我們卻無私的奉獻著!1~2分鐘)
、商煜碌哪赣H都有一顆博大而包容的心。每一個母親都是如此,你想到了你的媽媽了嗎?她在平時是怎樣關心、愛護你的?你能舉一個事例嗎?(指名交流)(3分鐘)
、市〗Y過渡:母親的愛像深深的海洋,我們就是那清淺的小溪,永遠流淌在母親的懷抱里。 (10秒)
三、總結延伸。 (5~7分鐘)
1.這使我突然想到一句詩,孟郊的《游子吟》還記得嗎?知道是哪一句嗎?(課件出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10秒)
2. 是啊,父母之恩無以回報,讓我們用感恩的心記住這句話,齊讀。現在請拿出筆,用心用情把這句詩寫在書上,并且銘刻在你的心里。(教師板書)
(1分鐘)
3. 此時此刻,我也想把我的心聲獻給我的母親,獻給天下所有的母親。(課件出示 )你愿意也讀一讀嗎?
最愛是你(獻給我的母親)
有一個人,她永遠占據在你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愛她;
有一種愛,它讓你肆意地索取、享用,
卻不要你任何的回報……這個人,叫母親;
這種愛,叫母愛。 (2~3分鐘)
4. 也許,我們平時都疏忽了對母親的問候和關心。現在,就請你把想說的話寫在老師為你們準備好的心意卡上,相信這一定是媽媽最喜歡的禮物。(學生動手書寫)(2分鐘機動時間)
四、課外作業(yè):
1.把心意卡輕輕放在媽媽的床頭。
2.收集、閱讀關于母愛親情的文章,做好摘記。
板書:
無數次抱過我
13、第一次抱母親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及點評 篇10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借助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引導學生感悟、品味、朗讀,感受文中母子之間濃濃親情,懂得母愛的偉大,并回報母愛。
教學重點:從課文字里行間感受母子情深。
教學難點:體會母親的辛苦和兒子愧疚的原因。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 生字卡片 錄音機 心意卡
教學過程:
一、 歌曲導課
1、 生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2、 這是贊頌誰的歌?(母親) 贊頌母親是千百年來永恒不衰的話題。今天咱們就來學習一篇贊頌母親的課文。(板書課題 : 第一次抱母親)齊讀課題
二、 檢查預習
1、 通過預習課文,你在生字、詞和課文內容方面有那些收獲?
學生交流,教師相機出示易讀錯或難理解的詞:重擔 愧疚 翻山越嶺 背上背著妹妹
2、 引導學生用簡練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 精讀感悟
1、 作者第一次抱母親是什么心情?
(1)學生快速瀏覽課文,交流。師板書:難過 愧疚
(2)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含有這兩個詞的句子讀一讀.
(3) 生交流句子,,投影出示:
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我愧疚地望著母親那瘦小的臉.
(4) 我為什么難過?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5) 指名讀
2、 課文中那些句子寫出母親很輕?
(1) 輕聲讀課文,從文中找句子,畫下來。
(2) 生交流,投影出示: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
(3) 指名讀,其他生閉上眼睛想像畫面體會母親的輕。
(4) 師結:母親這么輕,跟她生活了幾十年的兒子卻沒有覺察到,所以他心里難過、愧疚。請同學們再來讀寫作者心情的兩句話。
3、“我”的眼力這么差,為什么會把母親看的很重?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從文中找出句子讀一讀,畫一畫。
(2)生交流句子,投影出示:“在我的記憶中……沒想到母親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3)請你反復讀讀這一段話,看看你會有那些體會?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把體會寫在旁邊。
(4)學生交流體會(先讀讀句子——談體會——說說是從哪個詞中體會出的)相機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翻山越嶺”和“重擔”暗含著的意思。
(5)引導學生反復讀出感情
(6)穿插教師的闡述和引申,引讀最后一句:小時候,因為母親能挑重擔,兒子一直以為——;長大成人,有了重擔母親還是自己來挑,我還是以為——
(7)此時,你對這位母親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帶著你的感情再來讀讀整段話。
4、母親為兒女付出了那么多,她自己是怎樣看待這一切的呢?
(1)生讀句子
(2)從這位母親的神態(tài)和表情中你又能體會到什么呢?
(3)生交流
(4)師結:天下所有的母親都一樣,她們甘愿默默地付出,卻無怨無悔。這就是母親的胸懷。
5、此時的兒子突然有一種想法,想抱母親入睡,以表達對母親的—— 板書:感激
(1)指生讀最后一段。
(2)師問:母親留下的是怎樣的淚水?
(3)指導感情朗讀
(4)出示圖畫,為圖畫命名 相機板書:愛
(5)讓我們把這愛的畫面永遠留在自己的腦海里。生齊讀最后一段。
四、感情升華
同學們,母親為我們?yōu)槲覀兏冻隽撕芏啵覀兓貓竽赣H的方式也很多。作者用抱母親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愛母之情,你想用什么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感恩呢?請把你要說的話寫在心意卡上。(《燭光里的媽媽》)把卡片悄悄放在媽媽的床頭,讓她享受一份感動和甜蜜。
五、拓展作業(yè)
1、搜集贊頌母親的詩句和文章。
2、用自己的行動報答母親。
板書設計
第一次抱母親
難過 愧疚 感激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及點評 篇11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5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3、感悟母愛的偉大,激發(fā)學生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從而產生報答母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學生通過自主提問、自主閱讀探究文章大意。
2、理解母親肩上的“重擔”的含義。
3、聯系上下文理解“母親竟然這么輕,我的心里為什么很難過?”。
三、教學準備:
演示文稿,朗讀配樂:舒伯特的《小夜曲》。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初讀課文,提出問題,理清課文的層次并學習生字詞。
一、揭題導思: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看老師寫課題:第一次抱母親。(指導:“第”是竹字頭的“第”,“抱”上面的橫折鉤短一些。)
師:課文讀過嗎?第一次讀這篇課文是在什么時候?
師:告訴老師,當你第一次看到這個課題的時候,你有什么想法?
相機板書:原因感受
師:同學們的問題提得很好。讀書就要這樣,從題目開始讀起。因為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透過對題目的思考,我們往往可以猜測到文章的大意。
二、初讀感知。
1、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師:接下來,我想請一些同學讀讀課文,檢查一下昨晚的預習情況,看看通過預習,咱們同學是不是把字音讀準了,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了。
檢查的時候,我想這樣,先請一位同學讀。其他同學捧好書做好準備,我隨機抽查。聽的同學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帶著這兩個問題來聽讀課文,并且劃出能解答這兩個問題的有關語句。
。◣熝惨暵犠x情況,同時隨時按小組讀、四人小組讀、同桌、男女生讀等形式檢查讀書情況。)
2、評價朗讀,匯報交流。
師:請幾位同學評價一下剛才的朗讀情況。
師:聽得挺認真的,小評委的任務完成得不錯。不知道另外一個任務完成得怎么樣?先看第一個問題: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原因是什么?
生答。
師:從文中哪個句子知道的?劃出來。指導朗讀(個別讀,齊讀。)
①“轉身下床都很吃力”慢一點,讀出吃力的樣子。
②“趕緊”讀得快一些,表達一種急切,我要是不趕緊,母親可能就要吃力地自己下床了。而我是不想讓病中的母親吃力地起床的,所以得趕緊。
引導:作者第一次抱母親有兩個原因,(板書:換床單,報母恩。)按先后來分,可以把課文分成兩個部分。請找一找,從哪里到哪里是講作者因為換床單而抱母親的?從哪里到哪里是講作者因為想報答母親的恩情而抱母親的?
師:現在看第二個問題:作者第一次抱母親是什么感受?板書:難過,愧疚
師:從哪個句子可以看出來?
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引導: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沒想到什么?文中有三處“沒想到”,找出來輕聲讀一讀,體會一下作者的心情。指名讀。
a、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吃驚,對母親不了解,關心不夠)
b、護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責怪說:“你使那么大勁干什么?”我說:“我沒想到我媽這么輕。”(難過)
c、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愧疚)
引導:母親用瘦弱的身體承受那么重的擔子,這里的重擔指的是什么?請同學們再讀一讀作者說的話,透過字面展開想象,體會一下。
指名匯報。
引導:瘦弱的母親一手拉著年幼的我,背上還背著比我更小的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那是怎樣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引導:母親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擔子還有別的擔子嗎?
師:是呀,“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濕臥娘身!闭f的是母親養(yǎng)育兒女的艱辛,“兒病痛在娘身上,調理湯藥不離身!闭f的是母親在兒女生病的時候的焦慮和對兒女的照料!拔裘夏福瑩襦徧帲硬粚W,斷機杼。”說的是母親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按饶甘种芯,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闭f的是母親對遠行的兒女的體貼和牽掛。同學們,母親的重擔里面裝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母親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擔,還包含養(yǎng)育兒女的艱辛,包含著各種各樣復雜的農活和家務勞動。為了家庭,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頭曾經擔負起多少重擔啊!
師:是什么力量支撐著母親承受那么重的擔子呢?(母愛)
師: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還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這又是為什么呢?(還是母愛)
師:我想,當她這樣要求的時候,孩子們肯定會心安理得地把擔子交給母親去挑,因為他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而其實?
師:是呀,直到今天,作者才知道母親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這事他為什么一直都不知道呢?(母親從不抱怨、訴苦,從不叫苦叫累)
師:現在,當你了解了母親肩上的重擔,當你知道承受這么重的擔子的母親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讀懂了作者此時心中的難過和愧疚。來,捧起書,一起讀一讀2、3自然段。(配樂齊讀)
四、指導寫字:越、瘦
五、布置作業(yè):
1、記錄一天中媽媽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為媽媽做的事。
2、擁抱媽媽并對媽媽說:“我愛你”,然后把媽媽的反應以及自己的感受記下來。
3、抄寫生字。
附板書: 第一次抱母親
原因先:換床單(1—3)
后:報母恩(4—5)
感受:難過愧疚
第二課時
一、回顧前文,引入新課。
師: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母親用她那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并且從無怨言,這使作者感到難過和愧疚,從而產生了一個奇特的想法,這個想法是……?
二、品讀4、5自然段。
師:同樣是抱母親,剛才的“抱”和現在的“抱”有什么不同嗎?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再回答。
師:為了讓母親容易入睡,我將她輕輕地搖動,母親睡著了嗎?
師:母親流的是怎樣的淚水?為什么?(激動、幸福、欣慰等)
引導:母親的淚水是欣慰的淚水,是激動的淚水,是幸福的淚水。我抱母親僅僅一次,母親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動,那么幸福;而母親抱我呢?(板書:母親無數次抱我。)當我們把這兩個詞語放在一起時,不禁想起了孟郊詩中的兩句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提起筆,把這句詩寫在書上。師板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師:我雖然能抱母親一時,卻報不了母親對我們一世的情。∧赣H雖不要回報,但作為子女怎么不應該回報呢?讓我們給母愛以回報,一起讀一讀最后這兩段話吧。
三、聯系實際,探究主旨。
師:這就是母愛,人世間最偉大最崇高的愛,她無私地付出一切,卻從未想過回報。子女給予她的一點點關愛卻足以令她幸福滿懷。昨天老師布置了一個特別的作業(yè),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
1、一天中媽媽為你做的事
2、一天中你為媽媽做的事
3、當你擁抱媽媽并說出“我愛你”的時候,媽媽有什么反應,你又有什么感受?
4、現在有什么話想對媽媽說嗎?
師:從你們動情的朗讀中我傾聽到愛的流淌,從真摯的言語中我觸摸到美好的心靈。聽了同學們的話,我想起了文中母親說的一句話:“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你能讀懂這句話的意思嗎?
師:是呀,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愛兒女。我想那位護士也一定想起了她的母親,你看她在文中都有哪些變化?(體會到護士也被無私的愛打動了。)
師:孟子有句話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說:要像孝順自己的父母一樣孝順別人的父母,要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別人的孩子。學完了這篇課文,我想我們不但孝順自己的父母,也要像那位護士一樣孝順別人的長輩,好嗎?請落實在行動上,然后寫一篇日記,哪一天有了行動,哪一天寫這篇日記,老師看你的日記就知道你是否行動了。
四、布置作業(yè):
1、寫一則孝順長輩的日記。
2、抄寫生詞并聽寫。
3、《課程探究》第13課。
附板書: 第一次抱母親
母親無數次抱我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及點評 篇12
一 、說教材
《第一次抱母親》內容真切感人,語言樸實明快,毫不雕飾,但字里行間卻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 這是一篇歌頌母愛的文章,用心去讀,一定會為那日夜操勞、含辛茹苦的母親而心疼,一定會被那偉大、無私的母愛所感動。
因此,本次教學的教學重點就是借對重點語句的朗讀感悟,體會母愛的無私與偉大,喚起對母親的崇敬和關愛。
教學的難點則在于文章的情感是那樣的深沉,小學四年級孩子的認知與文章與作者的情感體驗有一些差距,也許很難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很難將文章中的母親與自己的母親產生關聯,感受往往只停留在文章的層面,而不能聯系自身。
二 、說教法
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把握作者的情感線索:難過—愧疚—感恩,引導學生揣摩文章的語言。讓“感”從讀書中產生,“情”在讀書中交流,情感在交流中碰撞,升華,激起學生心中愛的體驗,同作者一起感動母愛,想到回報母愛。閱讀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產生優(yōu)化的效果。教學中主要通過抓重點語段,反復品讀,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如抓住母親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這段描寫,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語言文字呈現豐富的內心視像,將文本語言伴隨著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學生的心靈世界之中,在此基礎上多次朗讀,揭開文本深藏的內涵。
文章其實最感動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顆對母親感恩的心在震撼著我們。所以在處理最后一段時,我讓學生深情地朗讀,將自己和文本融為一體,用朗讀,用思考,用言語抒發(fā)著感受。
三、說學情
如今的孩子是父母、長輩的“掌上明珠”,一向嬌慣的他們普遍都將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一味地只知索取而不懂回報,甚至經常向家長提出過分的要求。他們關心的往往只是自己,而很少去注意家長為他(她)付出的辛勞。生硬的說教難以為他們所接受,也許這篇感人至深的課文更能觸動他們的心靈,喚起他們的情感。學生孩子的心靈是非常純潔的,樂于去感受美好、親近美好,只要引導得好,文中那位善良偉大的母親一定能感染學生。學生又是善于聯想的,他們一旦將自己的母親與文中的母親產生關聯,他們便會回憶起那埋藏在記憶里卻常常被忽略的點點滴滴,從另一個角度去體會母親的付出、母親的辛勞,從而升騰起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也許一節(jié)課不能改變什么,不能使學生對母親的認識上升到一個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學生能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感悟到“我要關心我的母親,我要回報我的母親”有這樣一種朦朧的思想意識也就達到目的了。
四、說教學設想
。ㄒ唬、走進文本
。ㄉ险n伊始,伴著舒緩的小提琴曲教師用描述性的語言渲染,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勞累了一輩子的母親生病住院了,而且病得不輕,連護士進來換床單都不能下床。于是就有了我“第一次抱母親”抱母親只是一個偶然,抱母親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卻在兒子的心里激起了千層浪。請同學們自由地輕輕地讀一讀1、2自然段,想一想兒子第一次抱母親是怎樣的心情。
(二)、感悟兒子內心的難過、愧疚之情。
。ㄍㄟ^對重點句的朗讀、體會、聯想真正體會母親體重的輕深深地震撼著兒子的心。)
兒子難過的心情你們是從哪些句子中讀出來的。
1、品讀第一句“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沒想到母親輕輕的……差點仰面摔倒。”
引導:我原以為( ),沒想到( )。
我原以為( ),沒想到( )。
這可是和我朝夕相處生活了幾十年的母親呀!你能把這份難過讀出來嗎?
2、品讀第二句“母親說:我這一生,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
引導:“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而現在年老體弱的母親大概只有( )斤。聽著母親虛弱的聲音,兒子心里( )。帶著你的體會再讀這句話寫兒子沒想到的話。
3、品讀第三段話“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妹妹……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翻山越嶺、年復一年”中你們體會到了什么?把你們的朗讀放到句子中去,讀出母親的不容易。
。1)、反復引讀,啟發(fā)想象:
夏天,烈日炎炎,母親汗流浹背,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冬天,冰天雪地,母親頂著寒風,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在我成長的日日月月,母親就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2)、研讀“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從這些話中,你讀出了什么?(母親的心:她的心里只有兒女,舍不得兒女吃苦,就怕兒女累著。自己再苦再累都無怨無悔。兒子的心:我們能挑卻沒有挑,一直心安理得地讓母親去挑。此時兒子心里涌起的不僅僅是難過,還有深深的愧疚。)帶著你們的體會再次朗讀這些句子。
。3) 、啟發(fā)想象,感受“重擔”。
課文學到這兒,大家想一想,母親肩上挑的重擔僅僅是那一百多斤種的東西嗎?我們家上有老,下有小,爺爺奶奶生病了,母親( )。為了讓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吃得飽,上得起學,母親( )。我們長大了,要出遠門了,母親( )。
引導朗讀:母親,一個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這副最沉重的擔子,這份艱辛,等到母親病倒了,病得不輕了,兒子才真正體會得到,愧對母親呀!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回憶。
。ㄈ⒏ 動母愛,回報母愛。
1、出示句子: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從母親的表情,從母親的話中,你看出了什么?聽出了什么?
此時此刻,聽著母親平常的話語,想著母親拉扯我們長大的艱辛,看著手中兩鬢斑白,體弱多病的母親,兒子我縱有千言萬語也無法表達對母親的這份感激,我突發(fā)奇想想好好地抱一抱母親。
2、伴著音樂,老師深情地范讀最后一小節(jié)。。
3、老師語言渲染,指名讀,齊讀。學生與文本融為一體。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及點評 篇13
一、看拼音寫詞語。
yǎng miàn shòu xiǎo kuì jiù bì shang fān shān yuè lǐng
( )( )( )( ) ( )
lún liú shǒu hù fēn fu zé guài tū fā qí xiǎng
( )( )( )( ) ( )
二、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愧疚( ) 責怪( ) 吩咐( ) 承受( )
三、聯系課文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1.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2.可是,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
四、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一堂特殊的課
“你們中間有誰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請舉手!”
霎時,教室里安靜下來。我把問題重復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靜,過了一會兒,幾位女學生沉默地舉起了手。
“向爸爸媽媽祝賀過生日的,請舉手!” 教室里寂然無聲,沒有人舉手,沒有人說話。孩子們沉默著,我和孩子們一起沉默著……
他們感到了我的期待。剛才追逐我的目光,此刻全躲開了。他們有的低著頭,有的望著窗外,所有人都沉默不語。在這一片沉默下面涌動著什么?萌生著什么?他們又似乎在忍受著什么,不安?歉疚?懊悔?我不知道……然而,我意識到了孩子們心底那最珍貴的東西。
沉默了足足一分鐘,我悄悄地瞥了一下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的犯了錯誤的神色之中。我的語氣緩和下來,輕輕地問:“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呢?”像獲得了赦(shè)免一樣,那一雙雙躲閃的目光又從四面八方慢慢地回來了。先是怯怯的一兩聲,繼而就是七嘴八舌了:“問爸爸!”“不,問外婆!”“咱們查爸爸、媽媽的身份證!”教室里又熱鬧起來,但與沉默前的熱鬧已經不一樣了。
結束這堂課時,我給孩子們提了個建議:“為了給父母一份特別的驚喜,你最好用一種不被父母察覺的方式了解他們的生日,而祝賀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記住一點,只要你表達了自己的愛,再稚拙的禮物他們也會覺得珍貴無比的。”
1.找出下列各組詞語中不是同類的一個,用“\”劃去。
(1)不安 愧疚 懊悔 驚喜 追悔
。2)語氣 沉默 臉色 目光 神態(tài)
。3)七嘴八舌 川流不息 滔滔不絕 唇槍舌劍
2.老師提出了什么問題,同學們沉默了?同學們?yōu)槭裁匆黄鸪聊耍?/p>
3.同學們在一片沉默中到底忍受著什么,又萌生著什么?
4.概括這篇短文的主要內容。
聰明屋 你學過歌頌母愛的古詩嗎?你能有感情地背一背并把它默出來嗎?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及點評 篇14
一、導入
同學們聽著這首動聽的歌,你想到了什么?此時老師也不由得想起了我們曾經學過的孟郊的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對于母親的恩情我們怎能報答得盡呢。今天,我們將要來共同學習一文章,看老師板書課題:
第一次抱母親
指名讀,齊讀
二、初讀課文
1、這也是一感人至深的文章,請同學們翻開書,自由地、認真地讀課文,了解這個感人的故事。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這課文生字詞并不多,它們都集中在這幾句話中。
大屏幕出示:(3句話)
先自己練習讀一讀。
3、誰讀第一句(指名讀) “摔”是翹舌音,也是三拼音節(jié)的讀音呢,再讀一遍。全班齊讀,再讀一遍。
誰還想讀這一句,女生讀。
第二句想讀嗎?(指名讀)這一句中有個多音字的兩個讀音同時出現了,全班一起讀一遍。
能不能用“ 山 嶺”說幾個詞呢?
同學們,你讀了“翻山越嶺”眼前出現了什么?把這種艱難讀出來?能把它帶到句子中把句子讀好嗎?男生讀一遍。
第三句比較簡短,你能讀好嗎?“愧疚”是什么意思?(給它們各自組詞)文中的“愧疚”可包涵著豐富的內涵呢,相信同學們在進一步的學習中會對它有更深的理解。
“!笔鞘裁雌裕蛇@個偏旁你猜這個字跟什么有關?
4、同學們含有生字的句子都讀得很準確,其實這課文中的對話較多,要想讀好還得下工夫呢。下面請大家再次認真讀課文,注意讀好對話部分。
5、這是一感人至深的文章,請大家捧起書來,看看書中什么地方最打動你,請你用讀一讀。
6、愿意把穩(wěn)重最打動你的部分讀聽嗎?指名讀。
7、同學們,課文讀到這兒,相信打擊對這個故事已經比較了解了,能不能用幾句話說一說這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呢?
三、寫字
1、大屏幕出示生字,齊讀一遍。
2、請同學們先自己好好觀察觀察這幾個字的字形和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看怎樣把它們寫得正確、規(guī)范、漂亮。
3、老師友情提醒這兩個字:課件展示 “!焙汀八ぁ钡墓P順。
4、各描一個,寫一個。
四、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及點評 篇15
一、教材分析:
課文重點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發(fā)現母親的身體很輕,不由得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侯母親抱自己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fā)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課文重點記敘了“我”與護士、母親的對話。簡潔生動地描寫了“我”抱母親時的情景,表達了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fā)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3、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fā)學生對母愛的報答。根據實際寫出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精彩片斷。
三、教學重難點:
1、學生通過自主提問探究文章大意。
2、通過練筆歌頌母親。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初讀了課文,你們知道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什么地方?誰第一次抱母親?(板書:兒子母親)
二、細讀課文2、3段,體會我的心情,感悟母愛的無私
抱母親,簡單的一個動作,卻讓我的心情猶如平靜的湖面扔下了石子,變得不平靜了,我的感受怎樣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1—3自然段,劃出我的心情的句子。
。1)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2)我愧疚地望著母親瘦小的臉。
☆這兩句話中,哪些詞語直接寫出了我的心情?
☆母親竟然這么輕,我的心里為什么很難過呢?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1—3自然段,勾畫出有關的語句,寫下自己的感受。
交流:
1、第一段:學生自由談感受,引導認識:
母親很輕,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我沒有想到,以至于抱母親時差點仰面摔倒。我不了解母親,不關心母親,——“我心里很難過”。
2、第二段:學生自由談感受。
出示這段話: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齊讀。
品讀感受:
☆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
理解“年復一年”
出示圖片,引讀:
炎炎夏日,驕陽似火,母親是……(教師讀)
北風呼嘯,冰天雪地,母親還是……
在我成長的日日月月,母親總是……
讀到這里,你明白我心里為什么很難過了嗎?
☆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
引導感受:
我能挑得動,母親不讓我挑;我能挑得動,沒有幫母親挑,沒有替母親分擔重擔,——“我的心里很難過。”
看著病重的母親,我僅僅是難過嗎?
☆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引導感受:
理解重擔的雙層意思。
指導朗讀這段話。(指名讀,齊讀)
3、第三段:
出示:
☆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引導感受:
母親說話時的表情是怎樣的?通過“笑了笑”,你又體會到什么?
病重的母親對自己的`付出覺得微不足道,很坦然,歷盡千辛萬苦卻無怨無悔!拔业男睦锖茈y過!
三、細讀課文4、5段,體悟我的做法,感受濃濃的親情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千般滋味,萬番感慨,一起涌上心頭。于是,我突發(fā)奇想,說:“……”(引讀)
請同學們靜靜地看這個溫馨感人的一幕,用心體驗這濃濃的親情。
出示:圖片(配樂)
教師范讀。
師:同學們,讓我們深情地讀一讀,讓這個畫面永遠地留住,留在我們的腦海里。(配樂齊讀)
師:此時此刻,你的心情一定不平靜,一定有許多話想說。請拿出筆,把你最想說的寫下來。
學生交流。
教師小結:
兒時,我們無數次被母親抱,在母愛的沐浴中長大;而今,第一次把母親抱在懷里,給了母親第一次愛的回報。(板書:愛)
同學們,讓我們懷揣一顆感恩的心再次感受這人間最真摯、最純美的真情吧。ㄅ錁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