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親》課時教案(精選16篇)
《第一次抱母親》課時教案 篇1
作者:康雪銀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52
《第一次抱母親》課時教案
作者:康雪銀
一、教材分析:
課文重點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發現母親的身體很輕,不由得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侯母親抱自己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課文重點記敘了“我”與護士、母親的對話。簡潔生動地描寫了“我”抱母親時的情景,表達了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3、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的報答。根據實際寫出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精彩片斷。
三、教學重難點:
1、學生通過自主提問探究文章大意。
2、通過練筆歌頌母親。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初讀了課文,你們知道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誰第一次抱母親? (板書:兒子 母親)
二、細讀課文2、3段,體會我的心情,感悟母愛的無私
抱母親,簡單的一個動作,卻讓我的心情猶如平靜的湖面扔下了石子,變得不平靜了,我的感受怎樣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1—3自然段,劃出我的心情的句子。
(1) 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2) 我愧疚地望著母親瘦小的臉。
☆這兩句話中,哪些詞語直接寫出了我的心情?
☆母親竟然這么輕,我的心里為什么很難過呢?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1—3自然段,勾畫出有關的語句,寫下自己的感受。
交流:
1、第一段:學生自由談感受,引導認識:
母親很輕,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我沒有想到,以至于抱母親時差點仰面摔倒。我不了解母親,不關心母親,——“我心里很難過”。
2、第二段:學生自由談感受。
出示這段話: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齊讀。
品讀感受:
☆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
理解“年復一年”
出示圖片,引讀:
炎炎夏日,驕陽似火,母親是……(教師讀)
北風呼嘯,冰天雪地,母親還是……
在我成長的日日月月,母親總是……
讀到這里,你明白我心里為什么很難過了嗎?
☆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
引導感受:
我能挑得動,母親不讓我挑;我能挑得動,沒有幫母親挑,沒有替母親分擔重擔,——“我的心里很難過。”
看著病重的母親,我僅僅是難過嗎?
☆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引導感受:
理解重擔的雙層意思。
指導朗讀這段話。(指名讀,齊讀)
3、第三段:
出示:
☆ 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引導感受:
母親說話時的表情是怎樣的?透過“笑了笑”,你又體會到什么?
病重的母親對自己的付出覺得微不足道,很坦然,歷盡千辛萬苦卻無怨無悔。——“我的心里很難過。”
三、細讀課文4、5段,體悟我的做法,感受濃濃的親情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千般滋味,萬番感慨,一齊涌上心頭。于是,我突發奇想,說:“……”(引讀)
請同學們靜靜地看這個溫馨感人的一幕,用心體驗這濃濃的親情。
出示:圖片 (配樂)
教師范讀。
師:同學們,讓我們深情地讀一讀,讓這個畫面永遠地留住,留在我們的腦海里。(配樂齊讀)
師:此時此刻,你的心情一定不平靜,一定有許多話想說。請拿出筆,把你最想說的寫下來。
學生交流。
教師小結:
兒時,我們無數次被母親抱,在母愛的沐浴中長大;而今,第一次把母親抱在懷里,給了母親第一次愛的回報。(板書:愛)
同學們,讓我們懷揣一顆感恩的心再次感受這人間最真摯、最純美的真情吧!(配樂)
四、板書設計
13 第一次抱母親
愛
第一次 無數次
“我” 母親
難過 瘦小
愧疚 操心
五、教學反思
到目前為止,我讀過好多篇關于寫母親的文章,我覺得這一篇是最美的,有著心在流血的感覺。對于億萬人來說,真的如此抱母親恐怕了了無幾。我想這篇文章給予學生的震撼也在此。
怎么教這課呢?我一遍遍地讀,用心去想,想自己的母親,想父母親的母親。我想這篇文章引導學生“讀”起來,通過讀去體會我對母親的愛以及母親對我的愛那是最好不過的了。當然這里面還有一種讀我們不能忘記,就是把課文中三個人的話語拿出來一個個讀,那感覺又不一樣。但上完這課后,我覺得我讓學生讀的還不夠,自己讀的也不夠,沒能夠把學生的感情完全調動起來。希望以后能有所提高。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第一次抱母親》課時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 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3、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的報答。
【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的報答。
【教學難點】
怎樣使學生體會母愛的偉大和孝子情懷,并能從語言文字中走出來,感悟自己的母愛和表達自己的愛。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5個生字。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重點】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難點】
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第一次抱母親。(指導:“第”是竹字頭的“第”,“抱”上面的橫折鉤短一些。)
齊讀課題。提出想法或者疑問。(為什么要抱母親?第一次抱母親有什么感受?母親有什么感受?什么時候、什么地點抱母親?)
二、初讀課文。
1、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脖子、摔倒、瘦小、翻山越嶺,愧疚、仰面、責怪、突發奇想
(1)自由選擇朗讀方式,讀詞語。進行多種形式的練讀。
(2)全班交流:(重點理解“翻山越嶺”翻越不少山頭。形容走山路的艱苦。
“責怪”責備;埋怨。
“愧疚”心里慚愧不安。
“突發奇想”突然產生一種奇特的想法。)
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指名評價。
三、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1、重點指導:
(1)為什么要抱母親?(換床單,報母恩)板書:換床單 報母恩
出示:
母親病得不輕,轉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趕緊說:“媽,你別動,我來抱你。”
指導朗讀。
“轉身下床都很吃力”慢一點,讀出吃力的樣子。
“趕緊”讀得快一些,表達一種急切,我要是不趕緊,母親可能就要吃力地自己下床了。而我是不想讓病中的母親吃力地起床的,所以得趕緊。
(2)第一次抱母親有什么感受?(難過,愧疚)板書:難過 愧疚
從哪個句子可以看出來?
出示:
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沒想到什么?文中有三處“沒想到”,找出來輕聲讀一讀,體會一下作者的心情。
指導朗讀。
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吃驚,對母親不了解,關心不夠)
護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責怪說:“你使那么大勁干什么?”我說:“我沒想到我媽這么輕。”(難過)
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愧疚)
師引導:母親用瘦弱的身體承受那么重的擔子,這里的重擔指的是什么?請同學們再讀一讀作者說的話,透過字面展開想象,體會一下。
指名匯報。
當你知道承受這么重的擔子的母親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讀懂了作者此時心中的難過和愧疚。讀一讀2、3自然段。(配樂齊讀)
2、根據板書內容,你能給課文分段嗎?快速閱讀課文,并完成本課補充習題第四題。
指名反饋。
一(1)“我”抱起母親換床單,沒想到母親竟然這么輕。
二(2-3)“我”告訴護士,“我”記憶中的母親總是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總以為母親力大無窮,卻不知道母親以80多斤的身體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三(4-5)“我”突發奇想,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抱著母親入睡,卻發 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
3、指導寫字。
生字:脖 摔 翻 瘦(找找兩組字的特點,再自由識記生字。)
交流要點。(“脖”的右上部為小十字,“翻”的左下部為田字,“瘦”注意中間兩筆橫之間要斷開。)
3、范寫:瘦
四、作業
1、記錄一天中媽媽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為媽媽做的事。
2、擁抱媽媽,并對媽媽說:“我愛你”,然后把媽媽的反應以及自己的感受記下來。
3、朗讀課文,識記詞語。
【板書設計】
第一次抱母親
換床單 報母恩
難過 愧疚
《第一次抱母親》課時教案 篇3
一、交流導入:
在四年三班這個小家庭里,我作為家長,有嚴厲也有關愛,我和你們一樣享受著課上的自由交流,課下的平等對話,老師真的為擁有你們而幸福,我愛你們,你們呢?愛我就請抱抱我。是的,愛是需要表達的,愛也是可以傳遞的。不管我們身處何處,只要心中有愛,一切就更美好!
二、課題引申 品讀“抱”字
1.請齊讀課題:第一次抱母親
2.指名讀課題,展現不同的讀,突出“第一次”,“抱”,“母親”等詞語。在讀中交流不同的感受。[為什么這么讀?]
3.通過突出不同詞語的讀,讓我們了解了一個中年男人,在母親生病時,第一次像抱嬰兒一樣抱了母親。[這也是對課文內容的回顧,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形式的不同但學生概括能力、思維能力卻得到了充分的訓練。]
三、整體讀文 “抱”之不同
作者始終抱著母親,開始的抱與后來的抱有什么不同?
板書:開始是情急地抱
后來是深情地抱
四、精讀課文 感受母愛
同是抱母親,由最初的情急地抱,到后來發自內心地抱母親入睡,這個過程中作者的內心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1.默讀課文,難過、愧疚的原因?[屏幕出示詞語:兩個表達內心情感的詞語,難過—傷心;愧疚—自責。]
2.劃出難過、愧疚原因的句子。[屏幕出示句子]
3.交流中品讀詞語,體會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翻山越嶺----艱辛
日復一日----艱辛
力大無窮----80多斤 [體會母親的“含辛茹苦”]
4.感受角色,角色朗讀
“我”:難過、愧疚,對母親的心疼。
母親:虛弱、樸實,中國媽媽典范,為兒女置自己于度外。[屏幕出示母親的話]
護士:責備—動情—對母親的敬佩、敬重。[我這樣難過、愧疚,文中的護士有什么樣的情感變化呢?]
五、研讀課文 感恩母愛
作者的愧疚、心疼,讓兒子有了深情抱母親的想法。文中用了一個詞寫他想抱母親時的想法——突發奇想。[突然產生奇特的想法。]為什么會突發奇想呢?
作者動情地一抱是對母親含辛茹苦的回報,是對母親的感恩,對已人到中年的作者,這第一次的“抱”讓他有無限的愧疚。而且這“第一次”的抱與文中的哪個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呢?[板書:無數次] 是啊,對媽媽含辛茹苦的培養,兒子這一“抱”有多少的心疼,多少的愧疚!作者用這一抱表達了對母親感恩,對母親的的愛!
母親此時怎樣呢?體會母親的淚水,省略號的作用。
這是怎樣的淚水?[母親流下了欣慰,高興,感動,滿足的淚水。]
省略號,省略了什么?[省略了情感的表達和復雜的情感。]
作者也用省略號告訴了讀者:愛!是永恒的,愛是留有余味的,愛也能彌漫人間。
師生配樂共同讀文:課文一、四、五段
六、拓展延伸 煥發真情
1.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她們為了子女,付出了許多,卻不求回報,在你們的桌堂里,有一封父母寫給你們的信,讓我們拿出來讀一讀。[配樂]
此時無聲勝有聲,相信你們更加能感受、理解媽媽的愛。
此時想對來到現場或沒來到現場你的媽媽,說點什么?
2.文中的母親含辛茹苦,讓作者心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其實都凝聚著媽媽的愛,看一個孩子的感受,他又是如何回報媽媽的愛呢?[讀學生課前搜集的母愛短文]
3.母親的愛無處不在,只是我們能不能感受得到,作者用中年的一“抱”回報母親,我們應該怎么做呢?用筆寫下來。并在生活中將愛延續下去。
《第一次抱母親》課時教案 篇4
一、教材簡析
《第一次抱母親》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13課。課文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的愛,更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階段目標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確定以下幾點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脖、摔、翻、瘦”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生字只認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學生對文中描寫“我”抱母親和“我”與母親、護士對話語句,進行探究學習,感受母親胸懷的無私、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愛戴和感恩之情。
為了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時的重難點確定為:感受“我”對母親的愧疚之情。
三、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采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能夠樂于學,勤于思考。
那么在學法上,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于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并要求學生在交流學習中學習重點詞句,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四.說教學過程
在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之后,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出發,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講述《媽媽的帳單》這個故事。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指明回答,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比如
1、我感受到母親的偉大。
2、我感受到母親無私的愛,為了子女不求回報等等)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生都是愛聽故事的,這個帶著思考的故事激發了學生對課文內容學習的興趣,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同時也為本課學習奠定了基調,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請同學們齊讀課題,讀了這個課題,你的頭腦中閃現了什么問題?
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比如說
1、為什么第一次抱母親?
2、“誰”第一次抱母親?
3、是怎樣抱母親的?在什么時間在什么地點第一次抱母親?
4、第一次抱
母親,母親什么感受?抱的人又是什么感受?等等)教師把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歸類整理后簡要板書。
古語說的好:“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讓學生針對課文題目提問題,既讓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方法,又通過這些問題歸類抓住了文章的中心、重點,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要求先借助拼音讀準生字,認清字形,把句子讀順,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想它們在句子中的意思,再標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接著我相機出示本課中生字詞,
指名讀,指導學生認讀,幫助學生正音,開火車讀。理解“翻山越嶺”的意思。指導學生書寫“摔”字。
(3)快速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再給文章分段,理清課文脈絡。
這一環節的設計初步解決了生字字音、字形、字義的教學任務,理清了課文脈絡,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循序漸進地進行了《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中提出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個訓練。
第三環節:緊扣“抱”字,觸摸情感。
1、根據質疑,找出語句。
通過剛才的學習,這些問題的答案很快在課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到了,請用筆畫出來。
2、指名朗讀,交流學習。
請同學們自由的選擇問題,說說你所找到的答案。
預設學生們,可能按以下順序回答問題,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第一次抱母親?相機出示文中的句子:母親生病住院,兄弟姐妹輪流守護,正好輪到我的那天;那地點呢?文章開始就告訴了我們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
b那“誰”第一次抱母親?為什么第一次抱母親?
c怎樣第一次抱母親?(指名讀句子: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教師引導學生做動作: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這句話把“我”抱母親的動作寫得很清楚,本以為能穩穩地抱住母親,結果出乎意料,我差點仰面摔倒。
為什么會差點仰面摔倒呢?
d抱完母親后什么感受?體會作者內心,相機出示句子(我說:“我沒想到我媽怎么輕。”),指導朗讀,讀出內心的感受。
第四環節:簡要小結,布置作業。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第一次抱母親差點仰面摔倒,這一抱讓作者知道了母親原來是這么輕,這一抱更引起了作者深深的思考。課后,請同學們
讀讀下文,看看作者都想了些什么?
作業:
總之,在整節教學設計中,我旨在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但在實際教學中,可能還有很多問題,懇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最后,我以葉圣陶先生曾說的一段話來結束我的說課,“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為了讓學生得到發展,我愿努力探索。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第一次抱母親》課時教案 篇5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76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六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3、抓住重點詞語“無數次、輕輕地、擔子、翻山越嶺、淚水”,體會母愛的偉大,激發學生對母愛的報答。
教學重難點
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的報答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音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導入
師:同學們,你還記得小時候母親抱你時的情形嗎?(交流)
師:那么,你有沒有抱過母親呢?(交流)
2、出示課題:《第一次抱母親》,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反饋朗讀情況。
三、學習課文,感悟母親的偉大。
1、師:同學們,課題是《第一次抱母親》,那么課文中的哪一個句子寫出了我第一次用心地抱母親的情景呢?請大家快速讀課文,找出有關的句子,把它劃下來。
2、交流:
出示句子: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侯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為了讓母親容易入睡,我將她輕輕地搖動。
3、師:可是就在我用心地抱著母親入睡之前,我在抱母親的過程中,出現了什么意外呢?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意外的?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指名說)
出示: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差點仰面摔倒。
4、師: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劃出有關“我為什么會這么難過”的句子,好好讀一讀。
交流:
出示: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交流:
朗讀訓練:輕聲地把把這幾句話讀一讀。(指名讀,評議,齊讀)
5、教師配樂深情地朗讀最后一段……
結合理解母親的“淚水”
6、寫話練習。(播放音樂)
自由寫,然后交流。
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最感人的一段話。
四、深化拓展
播放歌曲《母親》
師:母親真好,回到家,讓我們也好好地為母親做一件自己最想做的事吧!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第一次抱母親》課時教案 篇6
《第一次抱母親》教案
一、導入
同學們聽著這首動聽的歌,你想到了什么?此時老師也不由得想起了我們曾經學過的孟郊的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對于母親的恩情我們怎能報答得盡呢。今天,我們將要來共同學習一篇文章,看老師板書課題:
第一次抱母親
指名讀,齊讀
二、初讀課文
1、這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請同學們翻開書,自由地、認真地讀課文,了解這個感人的故事。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這篇課文生字詞并不多,它們都集中在這幾句話中。
大屏幕出示:(3句話)
先自己練習讀一讀。
3、誰讀第一句(指名讀) “摔”是翹舌音,也是三拼音節的讀音呢,再讀一遍。全班齊讀,再讀一遍。
誰還想讀這一句,女生讀。
第二句想讀嗎?(指名讀)這一句中有個多音字的兩個讀音同時出現了,全班一起讀一遍。
能不能用“ 山 嶺”說幾個詞呢?
同學們,你讀了“翻山越嶺”眼前出現了什么?把這種艱難讀出來?能把它帶到句子中把句子讀好嗎?男生讀一遍。
第三句比較簡短,你能讀好嗎?“愧疚”是什么意思?(給它們各自組詞)文中的“愧疚”可包涵著豐富的內涵呢,相信同學們在進一步的學習中會對它有更深的理解。
“疲”是什么偏旁,由這個偏旁你猜這個字跟什么有關?
4、同學們含有生字的句子都讀得很準確,其實這篇課文中的對話較多,要想讀好還得下工夫呢。下面請大家再次認真讀課文,注意讀好對話部分。
5、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請大家捧起書來,看看書中什么地方最打動你,請你用心得讀一讀。
6、愿意把穩重最打動你的部分讀給大家聽嗎?指名讀。
7、同學們,課文讀到這兒,相信打擊對這個故事已經比較了解了,能不能用幾句話說一說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呢?
三、寫字
1、大屏幕出示生字,齊讀一遍。
2、請同學們先自己好好觀察觀察這幾個字的字形和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看怎樣把它們寫得正確、規范、漂亮。
3、老師友情提醒這兩個字:課件展示 “疲”和“摔”的筆順。
4、各描一個,寫一個。
四、小結
執教者:南湖第一小學 周愛芳
《第一次抱母親》課時教案 篇7
教材內容: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十三課 《第一次抱母親》
教材分析:
本文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全文重點記述了“我”與護士、母親的對話,簡潔生動地描寫了“我”抱母親的情景,表達了“我”對母親的崇敬與愛戴。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3、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的報答。根據實際寫出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精彩片斷。
教學重難點: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的報答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1、板書“抱”
師問:看到這個字想到什么?
2、將課題補充完整
引導學生質疑:看到課題有什么疑問?
相機板書重點問題:原因?感受?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學生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給自然段標上序號;不理解的詞語畫出來,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先想一想。
檢查自讀情況。
2、再輕聲讀一讀課文,看看剛才的問題能不能在課文里找到答案。
提問,檢查自讀情況。
三、圍繞問題,精讀課文一至三自然段:
(一)“我”抱母親的原因?
課文哪一部分寫了這個原因?指讀。
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二至四句。指導朗讀。
(二)“我”抱母親的感受?相機板書“難過”、“愧疚”
1、從哪個句子可以看出來?(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沒想到什么?
2、文中有三處“沒想到”,找出來輕聲讀一讀,體會一下作者的心情。指名讀。
A、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
B、護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責怪說:“你使那么大勁干什么?”我說:“我沒想到我媽這么輕。”
C、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3、指導讀A句。
4、看到“我”這樣抱母親,站在一旁的護士反應是什么?出示B句。
“責怪”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用“責備”?個別讀一讀護士說的話。評一評,再指名讀護士的這句話。
填空形式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感受。指導讀。
同桌互相試一試,一位同學讀護士的話,一位讀“我”的話,兩人合作讀。指讀。
教師引讀:接著護士問——我說——母親說——
指導讀母親的話。
5、引導并出示C句。
這是作者在什么情況下說的話?
想象一下,瘦弱的母親的肩頭挑著100多斤的擔子翻山越嶺,是怎樣的情景?指導學生說一說。
理解“重擔”含義,出示課文插圖。母親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擔子還有別的“擔子”嗎?
這樣過了多久?
我們長大了,已經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務勞動,或者是背重的東西,母親還是叫我們放下,她自己來干,這又是為什么啊?指導學生聯系生活說一說。
理解“翻山越嶺”含義。
這樣的重擔,那么多的艱難,把這些和母親的體重聯系到一起,你感受到了什么?誰來讀讀這句話。指讀。
是什么力量支撐著母親去承受這樣的重擔呢?相機板書:“愛”
齊讀作者說的話。
6、引導學生接著讀第三自然段。
出示“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從母親的表情和語言中,看出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同學們,你從“哪個”這兩個字,想到了誰?想到了什么?你會為母親做什么?
作者呢?我們下節課再接著學習!
附: 板書:
13、第一次抱母親
原因?感受?
難過 愛
愧疚
《第一次抱母親》課時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清文章兩次抱母親的思路,通過作者兩次抱母親的動作理解“我”對母親不同的感情;
3、理解課題中“第一次”和“抱”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理清文章幾次抱母親及作者對應的感情;
2、理解課題中“第一次”和“抱”的含義。
方法:朗讀法、情境教學法
準備:PPT、預習單
過程:
一、視頻導入,激發共鳴。
1、播放母親節沙畫視頻(暖場視頻PPT1,約3分鐘)。
2、師(出示PPT2):看完這個小視頻,老師想到了冰心寫的一首小詩:“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進它的巢里;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進你的懷里。”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張煒月和其母親的故事中。
二、理清思路,品讀課文。
師(出示PPT3):你來讀一下課題。
生:第一次抱母親。
師:我聽出你把“抱”字讀得特別深情。(板書著重號標注“抱”字)
師:文中的我抱了幾次母親?
生:兩次
師:抱了哪兩次?你能讀出文中相關的語句嗎?
生: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出示PPT4)
師:作者在抱母親做什么?
生:換床單。(出示PPT4:抱母親換床單;板書:換床單)
師:還有一次呢?找出相關語句。
生: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為了讓母親容易入睡,我將她輕輕地搖動。(出示PPT4)
師:這一次作者抱母親做什么了?
生:入睡。(出示PPT4:抱母親入睡;板書:入睡)
(一)抱母親換床單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抱母親換床單(出示PPT5)你來讀。
生: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
師:作者抱母親換床單是怎么換的?(出示PPT6)
生:托抱。
師:抓得很準!(板書:拖抱)
師:此時作者拖抱的是怎樣的母親?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
生:母親病了,住在醫院里。母親病的不輕,轉身下床都很吃力。
師:哦,原來作者拖抱的是一個生病的母親。(出示PPT7;板書:病人)
師:抱著生病的母親,此時此刻作者心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快速瀏覽第2、3節。
生:難過、愧疚
師:作者難過的是?(板書:難過)
生: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出示PPT8)
師:好,讀得再輕些。
生: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師:來,讀出自己的意想不到。
生: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師:母親竟然這么輕,可母親總是——(出示PPT9,師引讀)
生: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
師:母親竟然這么輕,可母親總是——(出示PPT9)
生: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
師:(范讀)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再讀。
生: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
師:母親竟然這么輕,可母親總是——(出示PPT9)
生: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
師:是啊,母親這么輕,而我卻一直以為母親——
生:力大無窮。(PPT出示:力大無窮)
師:我好愧疚啊!(板書:愧疚)
師:孩子,你來讀出作者的愧疚之情。(出示PPT10)
生: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
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
師:哎呀,有點小愧疚了。你來。
生: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
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
師:哎呀,真愧疚啊!你來。
生: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
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
師:哎呀,真是太愧疚了。
師: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
師:我聽出了你們的難過和愧疚。
(二)抱母親入睡
師:所以此時作者突發奇想,要抱母親——
生:入睡。
師:(出示PPT11)你來讀。
生: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為了讓母親容易入睡,我將她輕輕地搖動。
師:讀得聲情并茂。
師:四人一小組,合作完成表格。(出示PPT12)開始討論。
事件
“我”如何抱
“我”把母親當作
“我”的
感受
抱母親
換床單
托抱
病人
難過、愧疚
抱母親
________抱
師:我們一起交流一下,這一次“我”抱母親是怎么抱的?
生:搖抱、摟抱、懷抱……
師:你們說的都對,這些都是擁抱啊!(板書:擁抱)
師:此時此刻,母親在作者眼里是什么?
生:孩子。
師:概括的很準確!了不起!(板書:孩子)
師:擁抱著母親的作者,此時此刻心里有怎樣的感受?
生:對母親的感恩、幸福、愧疚之情……
師:這就是對母親的疼愛啊!(板書:疼愛)
師:除了疼愛,我抱母親入睡時還享受其中。(板書:享受)
師:(出示PPT13)誰愿意讀讀這段文字?
生:我坐在床沿上
把母親抱在懷里
就像小時候
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
為了讓母親容易入睡
我將她輕輕地搖動
師:我聽出了愛的味道。
師:你來。
生:我坐在床沿上
把母親抱在懷里
就像小時候
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
為了讓母親容易入睡
我將她輕輕地搖動
師:我聽出了你的享受。
師:我們帶上動作一起來。
生齊讀。
師:母親在你們的懷抱里一定很幸福。
三、強化思考,加深理解。
師:把題目再讀一遍。
生:第一次抱母親
師:這一次我聽出了你把第一次重讀了。
師:作者明明抱了兩次母親(手指板書示意),這里的第一次到底指的是哪一次?
生:第一次指抱母親入睡。因為這次作者是好好抱母親的,是把母親當作孩子一樣用心抱的。
師:是啊,作者抱母親換床單時,把母親當作病人,并不是發自內心地主動去抱母親。而這里的抱母親入睡才是作者發自內心地把母親當作孩子來抱,充滿了疼愛和呵護之情。抱母親入睡不但教育了兒子,而且感動了母親。
四、拓展延伸,練習寫話。
師:想一想,“我”把母親抱在懷里時會想些什么?母親躺在‘“我”懷里時會想些什么?(出示PPT14)
師:要求:1、4組寫“我”的心里話;2、3組寫母親的心里話。
師:(PPT音樂)兒子,你抱著母親,讀讀你的心里話。
生:媽,這么多年讓您辛苦了,我真是太對不起您了。
師:好愧疚的兒子。
師:母親,你躺在兒子懷里,讀讀你的心里話。
生:兒子終于長大了、懂事了,真好!
師:好欣慰的母親。
師:孩子,你抱著母親,讀讀你的心里話。
生:媽,這么多年您一個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擔,現在兒子長大了,您肩上重擔也該卸下來由我們扛了!
師:好感人的兒子。
師:母親,你躺在兒子的懷里,你想說?
生:這么多年的苦沒白費,有這么孝順的兒子陪伴我左右,我應該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媽媽了。
師:好幸福的母親。
師:兒子,你想說?
生:媽媽,您歇一歇吧,這么多年的付出真得辛苦您了。現在,您就好好享受我們兄弟姐妹對您的愛吧。
師:好孝順的兒子。
師:母親,你想說?
生:兒子啊,母親你點也不辛苦啊!能把你們拉扯大,我心里別提多開心了!母親心里只期盼你們能過上好日子啊!
師:好惹人疼愛的母親啊!
師: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竟然讓作者如此愧疚,讓母親如此幸福感動。你也想為母親做些什么?也讓她感受到你對她的疼愛和呵護?
生:我可以為母親洗腳。
師:我想母親一定很幸福。
生:我可以為母親捶背。
師:你真是個孝順的好兒子。
生:我可以為母親做飯,因為她下班很晚。
師:我想這個母子情深的場面一定很溫馨。
五、課后作業,鞏固提升
師:(出示PPT15)課后作業:以“第一次”為題,把你第一次為母親做什么的過程和感受寫下來。
《第一次抱母親》課時教案 篇9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3課,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打開書,快速瀏覽課文。
生:文章中的我是第一次抱母親。
板書:我 抱 母親
生:我從第一段感受母親最辛苦,因為她最重就80多斤,而且還要翻山越嶺。
生:我從兄弟姐妹輪流照顧她,我們很孝順
生:他感到自己心里很難過,很愧疚。(板書:難過、愧疚)
師:大家的感受很深刻。今天我們再走進課文,仔細讀,細細品,第一次抱母親,為什么會感覺到難過、愧疚?仔細讀仔細地想一想。
師:都找到了,你從哪里感覺到的?
生: 母親最重時才89斤,還要背著妹妹,翻山越嶺讓我覺得難過;愧疚是長大了沒有讓我們挑過重擔,我們都沒母親挑過重擔。。
師:說的很好,把你找到的句子,讀聽一聽。
生讀:小時候,母親挑著重擔,我們長大了母親仍然是舍不得讓我們挑重擔,你們看,母親師:怎么樣?你們聽出了什么?
生:難得
師:是難得嗎?
生:母親很偉大
生:母親沉重的擔子到底有多重嗎?仔細再去讀。
生:有100多斤,超過了她最終的體重,而且要翻山越嶺。
師:有什么不同意的意見?
生:還要背著妹妹。
師:你只看見她挑著的擔子,沒有看到母親背上的,手里的。她背上藥——手里——
你體會到了什么?
出示課文,顯示翻山越嶺是什么意思,知道嗎?
生:走過許多山,翻過很多嶺。
師:是走過山嗎?是翻過一座座山,越過一道道嶺。爬過山嗎?別急,別急,再想一想母親,想想當時的畫面,你看到了這樣的畫面嗎?
生:我看到母親背著妹妹在山間穿梭
師:是穿梭嗎?是艱難地行走著
生:我曾經爬過紫金山,感覺到很累
師:紫金山是修筑好的,想想母親爬的山是怎么樣的呢?
生:崎嶇,不平。
師:自己讀一讀。
指讀。
——容易嗎?再往下讀,還從哪里看出母親沉重的付出。
生:年復一年看出母親很辛苦。
生:我們長大了,也能挑擔子了,但是母親仍然挑擔子,這么一個老人也許不會翻山越嶺了,但是這樣一個老人挑擔子還是很辛苦的。
師:說的好,就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
師:她身上的擔子就是100多斤的擔子嗎?看這就是他們的家,出示畫面。茅房,籮筐。她只有100多斤的擔子嗎?
生:母親還背著妹妹
生:還有家里的事情
生:各種困難,家里的孩子遇到的困難等
生:家里所有的事情,家庭的擔子
師:家里的事情,教育兒女的事情這些母親都是擔子,難怪我會覺得母親——力大無窮。
是什么原因使母親能挑旗這么沉重的擔子?
生:母愛,親情的力量
生:也是一種責任。
(板書:母愛,親情、責任)
師:讀到這里,想到這樣的母親,我為什么會覺得難過嗎?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我為什么難過嗎?
生:我對母親做出了錯誤的判斷,錯怪了母親。
師:是誤會嗎?是沒有想到——(沒說清楚)
師:相信讀了這一段一定會對母親產生更深刻的感受。
生自讀。
師:誰來把自己的體會讀聽一聽。
師:指讀。看的出來你一定對這個母親又更深的認識,大家對這個母親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第一次抱母親抱出了親情,產生了難過與愧疚。大家再讀讀這一段,從這一段中又體會出什么呢?可以出聲讀。
出示:我愧疚地望著母親那瘦小的臉,忽視動情地說:大媽……
生:我體會出護士也很動情,你能不能把護士動情地話讀一讀。
師:還體會到什么?
生: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體會到,母親還不要別人說出去,不讓別人說。
師:母親的話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每個母親都是這樣,都是這樣一步一步,擔負家庭孩子生活的擔子,一直到孩子長大。
師:是啊,每個母親都是這樣,我也是一個普通的母親,還記得有一天夜里,孩子突然發高燒,我連忙帶她去醫院……( 掌聲) 。這掌聲是送給老師的,其實也是送給每個母親的。
還記得母親是這么關心照顧你們的嗎?
生:敘述自己小時候生病的情景(3人)
師:而母親又是怎么說的?——“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聽到這里,我突發奇想,第一次抱起了母親,出示課文最后一段,配樂,能讀好這段話嗎?
指讀。
師:輕輕的讀這一段,你能體會出什么?自己再讀一讀。
師:你體會到了什么?你說
師:兒子很孝順。
師:體會的很好,這么深刻的認識,就請你讀給我們聽一聽。
師:有多少多少幅畫面在我的面前浮現,最后一句應該怎么讀?
指讀。
師:一幅幅畫面留下來。誰再來讀。
師:這淚是什么樣的淚?(配樂聲音太大學生的話,聽不清。)
生:感動的淚
生:幸福的淚
生:欣慰的淚
板書(感動幸福欣慰)
師:無數次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起我們,今天我只是抱起母親一次,她竟然滿眼是淚水,母親真是要求太少了,誰再來讀這一句。指讀。
師:她落淚了,這是對母親的一種感激。
師:誰再來讀。指讀
師:這畫面真美,這情景真感人,我第一次抱母親抱出了親情,抱出了母愛的偉大無私,抱出了母親的恩情,也抱出了我要對母親的回報。同學們要好好的愛自己的媽媽。來再讓我們輕輕地讀一讀。
齊讀。
師:淚水流下來,瞧著就是母親,這就是母子之間一份深深的愛,還想讀嗎,還想把自己的感受來給讀給我們聽嗎?指讀(鈴聲響)
:跟作者一起抱了一次自己的母親,回家也抱自己的媽媽,相信也能抱己的感受。
《第一次抱母親》課時教案 篇10
一、看拼音寫詞語。
yǎng miàn shòu xiǎo kuì jiù bì shang fān shān yuè lǐng
( )( )( )( ) ( )
lún liú shǒu hù fēn fu zé guài tū fā qí xiǎng
( )( )( )( ) ( )
二、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愧疚( ) 責怪( ) 吩咐( ) 承受( )
三、聯系課文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1.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2.可是,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
四、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一堂特殊的課
“你們中間有誰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請舉手!”
霎時,教室里安靜下來。我把問題重復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靜,過了一會兒,幾位女學生沉默地舉起了手。
“向爸爸媽媽祝賀過生日的,請舉手!” 教室里寂然無聲,沒有人舉手,沒有人說話。孩子們沉默著,我和孩子們一起沉默著……
他們感到了我的期待。剛才追逐我的目光,此刻全躲開了。他們有的低著頭,有的望著窗外,所有人都沉默不語。在這一片沉默下面涌動著什么?萌生著什么?他們又似乎在忍受著什么,不安?歉疚?懊悔?我不知道……然而,我意識到了孩子們心底那最珍貴的東西。
沉默了足足一分鐘,我悄悄地瞥了一下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的犯了錯誤的神色之中。我的語氣緩和下來,輕輕地問:“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呢?”像獲得了赦(shè)免一樣,那一雙雙躲閃的目光又從四面八方慢慢地回來了。先是怯怯的一兩聲,繼而就是七嘴八舌了:“問爸爸!”“不,問外婆!”“咱們查爸爸、媽媽的身份證!”教室里又熱鬧起來,但與沉默前的熱鬧已經不一樣了。
結束這堂課時,我給孩子們提了個建議:“為了給父母一份特別的驚喜,你最好用一種不被父母察覺的方式了解他們的生日,而祝賀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記住一點,只要你表達了自己的愛,再稚拙的禮物他們也會覺得珍貴無比的。”
1.找出下列各組詞語中不是同類的一個,用“\”劃去。
(1)不安 愧疚 懊悔 驚喜 追悔
(2)語氣 沉默 臉色 目光 神態
(3)七嘴八舌 川流不息 滔滔不絕 唇槍舌劍
2.老師提出了什么問題,同學們沉默了?同學們為什么一起沉默了?
3.同學們在一片沉默中到底忍受著什么,又萌生著什么?
4.概括這篇短文的主要內容。
聰明屋 你學過歌頌母愛的古詩嗎?你能有感情地背一背并把它默出來嗎?
《第一次抱母親》課時教案 篇11
看拼音寫詞語。
bó zi shuāi dǎo fān shān yuè lǐnɡ shòu xiǎo kuì jiù
( )( ) ( ) ( )( )
zé ɡuài bì shānɡ lún liú tū fā qí xiǎnɡ lì dā wú qiónɡ
( )( )( ) ( ) ( )
組詞。
脖( ) 率( ) 閉( ) 翻( )
勃( ) 摔( ) 閑( ) 番( )
把下面的句子換種說法,意思不變。
1.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2.母親這樣操勞,你怎么還不能理解她的心意?
3.母親的嘮叨中難道沒有包含著濃濃的愛?
四、造句。
1.輪流……
2.翻山越嶺……
五、成語天地。
學了第11課《永遠的白衣戰士》后,請你用八個成語來形容葉欣
六、三字經。
尊敬長輩篇:
2.你還能寫出幾句嗎?
《第一次抱母親》課時教案 篇12
《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內容真切感人,語言樸實明快,毫不雕飾,但字里行間卻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是一篇引導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對于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而對于四年級的學生,是否能真切地體會到母愛的無私、博大,對我來說真是一個挑戰。
語文教學不僅是教語言文字,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因此,本文的教學首先要讓學生通過故事的朗讀,感受母愛的偉大,從而產生對母親的孝敬之情。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靈,要觸摸到它,想象和朗讀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何通過朗讀和想象引領學生透過紙面,看到文字的背后?
教學中,我主要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讀,感悟,先讓學生圍繞“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是怎樣的?”這一問題讀課文,并找出相關的句子,學生很快找到了“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我出示這個句子后引導“竟然”是什么意思?學生理解為“出乎意料,沒想到”,我再引導:“作者沒想到什么呢?從哪些地方看出我認為母親很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找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抓住關鍵詞語“使勁一抱、用力過猛”體會我原以為母親很重。然而母親“這一生最重的時候才89斤”,抓住“最重的時候”“我這一生”體會到母親辛勞了一輩子,這一生中,母親的體重就沒有超過89斤。為什么母親這么瘦弱,幾十年來做兒子的卻沒有發現呢?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這段文字,這是本節課花時較多的一個環節,我引導學生反復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拉著我——背著妹妹——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年復一年——”,我又引導學生透過字面展開想象,理解“重擔”一詞包含的意蘊,使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層,體會“母親挑起的是家庭的全部擔子”,因此,“母親在孩子心中才會那么重。”還有“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這些重點詞語的感悟,充分感受母親一直以來無私的付出。為了讓學生對89斤有感性認識,我拿自己的體型體重進行比較,來認識母親實在太瘦弱了。母親以她瘦弱的身軀挑起生活的重擔,真的是力大無窮嗎?不,是母愛創造了奇跡。
母愛從不要求回報,在舒緩悠揚的音樂聲中,“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多么溫馨的一幕,“第一次”?“無數次”?兩個數字的反差對比,我們對母親的關心太少了,而母親對我們卻無私地奉獻著……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當我們一次次被這種愛所震撼,一次次享受母愛所創造的奇跡時,不要忘了感恩母愛。
教學完畢,我回想整個教學過程,發現學生的感受并沒有我預想的深刻。也許是由于我的教學手段,也許由于學生的閱歷,他們并不能深刻地悟到文章所蘊含的深情,如“在我記憶中,……。年復一年……。”一段,僅僅引導學生反復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實踐下來學生感悟并不深,我想如果通過語言創設場景:“清晨……深夜……寒風中……烈日下……風雨中……”引導學生想象表達,或許會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使得這段平面的文字變成了立體的畫面。另外,當出示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背景畫面時,如果配以恰當的解說,使立體的畫面變成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或許更能激發學生聯系自身生活,觸景生情,想到母親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關心和愛護,這樣最后的拓展環節——在心意卡上寫上自己最想對媽媽說的話語,送給媽媽。相信學生肯定會有許多感人的話語躍然于紙上!
《第一次抱母親》課時教案 篇13
作者:茅佩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89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計二
作者:茅佩珍
教材分析:
課文重點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發現母親的身體很輕,不由得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侯母親抱自己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課文重點記敘了“我”與護士、母親的對話。簡潔生動地描寫了“我”抱母親時的情景,表達了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3、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的報答。根據實際寫出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精彩片斷。
教學重難點:
1、學生通過自主提問探究文章大意。
2、通過練筆歌頌母親。
教學準備:
vcd歌碟,演示文稿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初讀課文,提出問題,理清課文的層次并學習課文字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播放歌曲《心中的故事》,同學們,你們聽出這首歌是歌頌誰的嗎?
2、這首歌是蔡國慶演唱的一首歌頌母親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頌母親是千百年以來傳誦不衰的主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歌頌母親的文章。
3、板書課題,讀題
4、讀了課題,你想要了解些什么或者你心里有些什么疑問?
二、初讀課文
1、帶著這些問題,自己讀一讀課文,要求:先畫出生字新詞,根據課文后面的生字表讀幾遍再讀課文。
2、檢查朗讀情況:個別讀,小組讀,涉機糾正錯誤的讀音,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和流利。
三、理清層次
1、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哪些自然段寫“我”抱母親,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寫是什么的?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說說課文的意思。
2、交流:課文哪些內容是寫“抱母親”?
3、分段,概括大意:
一(1)“我”抱起母親換床單,沒想到母親竟然這么輕。
二(2-3)“我”告訴護士,“我”記憶中的母親總是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總以為母親力大無窮,卻不知道母親以80多斤的身體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三(4-5)“我”突發奇想,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抱著母親入睡,卻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
4、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內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說清楚。
四、學習字詞
1、讀準課文后面的生字以及詞語。
2、理解:
愧疚:心里慚愧不安。
突發奇鄉:突然產生一種奇特的想法。
五、完成作業:
1、習字冊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小助手帶領朗讀上節課學習到的詩句。
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濕臥娘身。
兒病恨不將身替,調理湯藥不離身。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二、導入教學
1、出示歌德的話1: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紙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
自己讀,個別讀。
你懂得這句話的意思嗎?這句話告訴我們,如果你要讀書,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還要讀出文章中暗含著的意思。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這是上課前老師送給大家的讀書要則,希望今天上課時大家能夠照著這句話說的去做。
2、同學們,歌頌母親一直是千百年以來傳誦不衰的主題,今天我們就繼續來學習歌頌母親的文章《第一次抱母親》。
3、讀課題。
一、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
2、注意到“趕緊”這個詞語了嗎?讀出它的意思來。
* 我為什么要“趕緊”說?從中你知道了什么?
* 是啊,我“趕緊說”,不僅是速度快,更表達我不想讓病中的母親吃力地起床,對母親的體貼。和后面我抱母親的一句話連起來,再讀。
* “媽”喊響一點,表達一種急切,“你別動,我來抱你。”表示動作的詞語刻意注意地用聲音表達它的意思一點,就可以讀得更進入角色!
3、看到我這樣抱母親,護士責怪起我來了,個別讀一讀護士說的兩句話。評一評,有沒有表達責怪的意思?再讀一讀。
4、母親的話應該怎么讀呢?個別讀,說說為什么這樣讀?(母親病得很厲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說話還有力氣嗎?)
5、讀書要思考……讀書的眼睛看到紙的背后。
6、個別分角色讀第一段。
二、學習第二段
1、出示2: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2、從“竟然”這個詞語中你讀出了什么意思?(出乎意料,責怪自己多母親太不關心了,難過)
3、你還可以從課文的什么地方體會出來?出示3: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a、個別讀
b、想象一下,瘦弱的母親的肩頭挑著100多斤的擔子翻山越嶺,是怎樣的情景?指導學生說一說。
c、母親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擔子還有別的擔子嗎?(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養大,還有各種各樣復雜的家務勞動。為了家庭,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頭曾經擔負起多少重擔啊!)
d、我們長大了,已經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務勞動,或者是背重的東西,母親還是叫我們放下,她自己來干,這是為什么啊?
e、出示4: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濕臥娘身。
兒病恨不將身替,調理湯藥不離身。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師:這就是“重擔”的含意。同學們,“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濕臥娘身。”說的是母親養育兒女的艱辛,“兒病痛在娘身上,調理湯藥不離身。”說的是母親在兒女生病的時候的焦慮和對兒女的照料。“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說的是母親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說的是母親對遠行的兒女的體貼和牽掛。同學們,母親的重擔里面裝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母親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擔,她挑的實際上是大半個天!
f、同學們,當我們這樣理解了“重擔”的意思之后,再回過頭來看
“翻山越嶺”這個詞,母親僅僅是翻過那真實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嶺嗎?(母親用那孱弱的肩頭,帶著我們帶著我們全家度過生活中的一個個難關,在許許多多的風雨之中給我們帶來一片晴朗的天空。)
g、同學們,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課文的背后!
h、就是母親,為了家庭,為了生活,為了子女,走過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親付出多少啊,當我們這樣理解“翻山越嶺”的時候,當我們這樣理解“重擔”的時候,當我們理解翻山越嶺的時候,我相信能把這段話讀得更好,讀得更有情誼。指導讀句段“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4、所以我愧疚啊,難過啊,再來讀這兩句話:出示5: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我愧疚地望著母親那瘦小的臉。
5、接讀:護士動情的說:————
母親笑了笑說:————
護士把舊床單拿走,鋪上新床單,又很小心地把邊邊角角拉平,然后回頭吩咐我:————
6、出示6: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a、同學們,母親付出那么多,護士夸她,她笑了笑說:“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從母親的表情,從母親的話當中,你看出了什么?
b、所有母親都是這樣做的。母愛是最無私的,是最偉大的,有人說,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還大的是胸懷。其實不然,比天空還大的是母親的胸懷!這就是母親,這就是偉大的母愛!
c、同學們,你從“哪個”這兩個字,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嗎?你想到了什么?
三、學習第三段
1、這時候,我突發奇想,想抱母親入睡,在護士的勸說下,母親終于同意。看,如小時候母親抱我一般,我抱著母親入睡——(放flash)
2、看到母親眼角流出的淚水嗎?這是什么樣的淚水?是幸福的?是激動的?還是別的?你是怎么想的說一說。
3、母親的淚水是欣慰的淚水,是激動的淚水,是幸福的淚水,是又苦又甜的淚水。(邊說邊板書:無數次)當我們回憶小時候母親曾經無數次抱我們,當我們把這兩個詞語放字一起,(板書:母親無數次抱我)作者僅僅是第一次抱母親,母親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動,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時候母親對我們抱過無數次,當我們把這兩個詞放到一起的時候,你想對自己對母親說句話嗎?說說你最想說的一句話。
4、你想知道老師此時此刻最想說什么話嗎?你們學過孟郊的一首詩嗎?老師此時此刻最想說的是詩中的哪一句話?
5、出示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齊讀
6、拿出筆,把這句詩寫在書上,咱們一起寫。師板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7、這是課文中最感人的一段,一起來讀一讀。
五、總結課文
1、今天我們讀《第一次抱母親》一文,用一只眼睛讀課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親無畏、博大、無私的胸懷。我們像哥德說的那樣,用兩只眼睛去讀書,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面。我們的母親是應該得到我們的崇敬和愛戴的,我們無論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記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下一節課,我們要繼續投入我們的感情,把課文讀地更好,并要寫一寫自己對母親的感恩之情。
板書設計: 第一次抱母親
母親無數次抱我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太倉市實驗小學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第一次抱母親》課時教案 篇14
一、研究教材
《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情感型課文。文章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的愛,更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
二、尋求教法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張揚個性,讓課堂噴涌真情”是教學追求的目標。
在教學中,我首先創設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自由且充分地閱讀,積極主動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調。
閱讀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產生優化的效果。接下來,我通過抓重點語段,反復品讀,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如抓住母親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這段描寫,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語言文字呈現豐富的內心視像,將文本語言伴隨著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學生的心靈世界之中,在此基礎上多次朗讀,揭開文本深藏的內涵。
文章其實最感動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顆對母親感恩的心在震撼著我們。所以在處理最后一段時,我讓學生深情地朗讀,將自己和文本融為一體,用朗讀,用思考,用言語抒發著感受。在學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礎上,通過語言實踐——情愫,讓學生表白內心,使他們的情感得到宣泄。
三、明確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讀準多音字“背”在文中的音。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六個生字,注意把“仰、翻、疚、瘦”寫規范、寫端正。
3.用近義詞或反義詞的方法理解“仰面、愧疚、瘦小、責怪、翻山越嶺”的意思。
4.初步了解作者于何時何地“第一次”抱母親?
第二課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能夠聯系上下文,談談對“母親竟然這么輕”,“我”的心里為什么很難過。
3.聯系生活,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四、確定教學難點 感悟母親的偉大、無私,懂得要回報母愛!
五、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課前閉上眼睛欣賞歌曲《媽媽懷里的歌》,抒發心中感受,用充滿“愛”的眼睛尋找母親“愛我”的生活點滴。
(一)移情導入,直奔重點
1.談話導入:總以為抱母親是很平常的事,可是“我”第一次抱母親抱出了意想不到的感慨。你還記得文中的“我”是怎樣地抱母親的嗎?
2.請把書打開,快速地讀一讀,找出相關的語句。
(二)品讀“我”第一次怎樣抱母親的,感悟作者心靈
1.鏡頭一:我趕緊說:“媽,你別動,我來抱你。”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
(1)指名讀。
(2)通過他的讀,你體會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體會作者的小心、周到。
(3)通過這句話,你還看到了什么?(感受我抱母親的唐突)
(4)是啊,第一次抱母親就差點仰面摔倒,為什么呢?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課件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我為什么感到難過、愧疚呢?
(5)走進文本,讀懂母親
過渡:作者筆下所描繪的是怎樣的一位母親呢?
★默讀全文,畫出對于“母親”感受最深的語句,思考:這是一位______________的母親。
★學生默讀圈畫。
★交流。
學生口頭完成填空,要求學生聯系上下文說出理由。
重點品讀§2: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點撥: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到母親的“艱辛”?讀了這段話,你的眼前仿佛浮現出了什么畫面?能將心中的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2.鏡頭二:母親、護士和我的對話
指名練讀對話,思考:你從這段對話中了解到了什么?
指導讀好對話,要像平時說話那么自然。
3.鏡頭三: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為了讓母親容易入睡,我就將她輕輕地搖動。護士不忍離去,靜靜地站在邊上看著。
過渡:我知道,傾盡所有華美的辭藻贊美母親,都顯得是那樣的蒼白,我只能夠怎么做?
引讀§5
思考:你能感受到此刻“我”抱母親的心情嗎?從“無數次”你體會到了什么?當我們將這兩個詞放到一起的時候,你最想說什么?
(三)情感升華,聆聽母親心曲
過渡:第一次抱母親,“我”難過、愧疚,“母親”又是什么感受呢?
1.課件出示: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從母親這一“笑”中,你能體會到母親的心嗎?
所有的母親都是這樣做的,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有人說:世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靈。我要說比天空更大的是母親的胸懷!這就是母親,這就是母愛!
2.可是,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眼角流下來……
想像填空:這是________的眼淚,因為 。
3.拓展寫話,情感升華。
(音樂起)師描述:這淚,是欣慰的、激動的、高興的、又苦又甜的!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們,如今,作者僅僅“第一次”抱母親,母親就那么欣慰、那么高興、那么甜。這不再平凡的省略號該濃縮了何等深厚、濃烈的母子情呀!請拿起手中的筆,男生圍繞話題“媽媽,您受苦了!”寫下自己最想說的話;女生圍繞“孩子,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寫下母親的心里話。 (1)學生練寫,師巡視。
(2)反饋。
看到母親悄然而落的兩行淚水,兒子心疼地說……母親欣慰地說……
看到母親潸然淚下,兒子鼻子一酸,說……母親感動地答道……
(四)激情小結、課外延伸
1.課后作業:母愛如康乃馨——熱情而真誠,那至真至純的馨香伴我們一生一世!走出今天的課堂,我們的感恩行動才剛剛開始,你準備給自己留下什么特別的家庭作業呢?
2.讓我們再次感受第一次抱著母親入睡的經歷,將“感恩”二字銘記心間吧!
師生齊讀§5: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可是,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眼角流下來……
教學后記:
把準“語言訓練”與“人文熏陶”的律動脈
建構“扎實”、“高效”與“靈動”的語文課堂
講課之前,我在內心用虔誠的目光將年少時一直認為嚴厲有加、溫柔少許的母親深情地凝望,竟發現母親對我的愛是如大海般深沉、似大山般高遠,有了這深沉的愛才造就了如今善良、寬容、明理的我,有了這高遠的愛才造就了如今坦蕩、堅強、智慧的我,深沉、高遠的“愛”怎會輕易寫在臉上、掛在嘴邊?我用心祈禱:媽媽,愿您健康長壽!!!
執教《第一次抱母親》這一課時,我以為這樣的一篇情感型課文一定會“觸及學生心靈”,我的心靈作好了“感動”的準備,誰料課堂上出現了這樣的一番景象:我情真意切,學生卻神色木然,全然一副“局外人”的樣子……講完課,我不禁沉思:是現在的孩子不知“感動”嗎?不是!單純是因學生的年齡背景、知識經驗積累無法領會作者成年人豐富的心理感受嗎?也不是!課堂上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需要的是一座理解的橋梁,教者要在學生和作者之間搭建一座過渡的橋,找準語言文字訓練與人文精神熏陶的結合點,課堂就不會因沒有情感而顯得平淡乏味了。
專家指出:理想的語文課堂應顯現著生命的靈動,教研室沙主任在《談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問題和對策》之中提出: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關鍵的是要“把語文課上到孩子的心里去”,因為只有語文課觸動著學生的心靈,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沉浸于學習語文的氛圍之中,這樣的課堂才會將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的統一起來。
怎樣把準“工具”與“人文”的律動脈,使兩者相得益彰呢?一些有經驗的老師就能巧妙地把握“說”或“寫”的切入點,將人文性落實在工具性上。《船長》也是一篇情感型課文,這篇課文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去甚遠,學生很難領悟到其中的情感內涵,很難激起學習的內驅力,很難與文章的情感內涵產生共鳴,然而教者卻在最末十分鐘設計了這樣一個寫話訓練:從“船長,你為什么不和我們一起回家?”“我不是不想回家!”兩個話題中選擇一個寫一段話,想象輪船沉沒時,海水漸漸吞沒可敬的船長的時刻,已經得救的人們可能會呼喚些什么,一個手勢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的哈爾威船長內心或許在想些什么?孩子們說:“船長,您為什么不和我們一起回家?你為了這一次事故就放棄自己的生命,值得嗎?您的妻兒、您的老母親正等著你回家呢!”“我不是不想回家,朋友!我多么想見他們呀!可是,我怎么能夠離開‘諾曼底’呢?‘諾曼底’也是我的家!船長是我的職責,‘船在人在,船毀人亡’,我怎能棄之不顧呢!所以,再見了朋友!”……圍繞一個“家”字,深深觸及學生心靈,圍繞一個“家”字,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學生自然“情動而辭發”,圍繞所選擇的話題動情地訴說著,情至深處竟為之動容,怎不令聽者感覺蕩氣回腸、回味無窮?其獨具匠心怎不叫人拍案叫絕?毫無疑問,這個忠于職守的英雄形象定能有血有肉地刻在學生心上!
《船長》一課教者把準本文語言文字訓練與人文精神熏陶的律動脈——家,使得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獲得了言語智慧,得到了人文精神滋養,整個訓練過程展示得自然妥帖,極富藝術性,這樣的訓練才扎實有效,這樣的課才富有“語文味”,才能上到孩子們的心里去。竊以為《第一次抱母親》的魅力就在于那一份濃濃的赤子情懷,重點應該就“難過”、“愧疚”,讓學生聯系上下文談感受,教師應用自身真切的情感去激發學生的情感,用自己的經歷去激發學生回憶經歷,這才是可取方法,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體會,從而內化課文的語言,并用流暢真情的語言表白自己的心聲,與作者的情感成為零距離的親密接觸,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作者的難過之情及愧疚之意。因為只有學生身邊鮮活的人與事,才能夠調動他們的情感儲備,打開他們的心靈之門,讓傾訴成為他們課堂的需要,只有架好這座橋梁,學生才能順理成章地體會作者的感恩一“抱”為何使得母親悄然落“淚”。緊緊抓住這一情感的主線進行讀說寫訓練,目標是否更為明了,語言訓練與人文熏陶是否更為自然、實在?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要實現“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理想,構建高效、靈動的語文課堂,需要教師的大智慧,讓我們“三思”而“進課堂”吧!
《第一次抱母親》課時教案 篇15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準確認讀生字詞。
3、抓住“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這句話及三處“沒想到”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內心世界,感受母愛的偉大。
二、教材分析
課文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得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
課文重點記敘了“我”與護士、母親的對話,簡介生動地描寫了“我”抱母親的情景,表達了“我”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課文內容簡潔,語言明快,娓娓道來,毫不雕飾,但字里行間卻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讀來令人感動。
三、教情、學情分析
1、學生有:能讀通課文,并能讀流利。
能初步感受作者的內心世界。
2、學生缺:抓住“沒想到”,體會作者內心驚訝、難過、愧疚的心情。
體會“重”的含義。
四、教學重、難點
1、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體會“重”的含義,感受母愛的偉大。
五、助學
1、抓住“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反復誦讀。
2、借助歌曲、圖片創設情境,升華情感。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出示媽媽抱著嬰兒的圖片
a、看著這幅圖,你會想起誰? (根據學生回答 板書:母親)
b、如果請你給這幅圖取個名字,你會取什么? (指名說:愛、關懷、夢……)
教師:一個簡單的動作“抱”(板書:抱)讓你體會到了母親對孩子那深深的愛,
可又有多少子女這樣抱過自己的母親呢? (板書:第一次)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新課文。 (完成板書并齊讀課題)
第一次抱母親又給作者留下了怎樣難以忘記的感受呢?
設計意圖
一幅母親抱孩子的圖片,尋常而又易見,學生自然會想到自己的媽媽,學生也自然會感受到這是媽媽對孩子的愛,這是合乎邏輯思維的反映。“可又有多少子女這樣抱過自己的母親呢?”一句反問,把學生帶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以此來引入課文的學習,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
過渡:同學們,雖然我們不曾經歷過抱母親的事情,但是書中的語言文字或許能給你留下點什么? (打開書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提出讀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詞的朗讀。
多媒體出示生字詞 (指名讀——同桌互相檢查——集體讀)
3、讀了文章,第一次抱母親給作者留下怎樣的感受? (學生交流)
師述:是啊,沒想到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多媒體出示該句,指名讀)
第一次抱母親給“我”留下了太多的“沒想到……” (板書:沒想到)
設計意圖
教學過程中,圍繞“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這句話,并緊緊抓住三處“沒想到”組織教學,并在下面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這句話,并讀己獨有的感受。這樣既突出了教學重點,又逐步溶解了教學難點。
(三)精讀課文
1、小聲讀課文第1、2、3自然段,課文幾處寫到“沒想到……”劃出相關語句,用心再
讀讀,此時此刻的“我”沒想到的是什么?想到的又是什么?
學生自由讀課文1—3自然段,動筆劃一劃,寫一寫。 (教師相機點評學生的習慣)
2、交流:課文幾處寫到“沒想到……”? (指名讀相關語句)
3、多媒體出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
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
a、第一次“沒想到……”作者沒想到的是什么?能說說自己的感受嗎?(指名說并讀一讀)
b、沒想到母親很輕,他以為母親怎樣?從哪看出母親很輕呢? (差點仰面摔倒)
c、他以為母親很重,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呢?(引導抓住詞語:“使勁、左手、右手”體會)
師述:看這動作,“左手……”、“右手……”也許還半蹲著借助腿部的力量,或許還屏住呼吸,因為他以為母親 (生:很重),必須得用勁,沒想到 (生:很輕),這一使勁,差點 (生:仰面摔倒)
d、你能讀好這句話嗎? (指名讀)
e、此時此刻,文中的“我”內心是怎樣的感受? (指名說,并談談自己的理解)
師引導:當作者準備使勁一抱時,差點摔倒,留給作者的第一感受是什么?當時他的表情會是怎樣的?(指說并板書:驚訝) 這是作者從未想到的,他沒想到母親輕輕的。 (再次指名讀,讀出作者的內心感受)
師:母親太輕了,輕到了我一使勁,差點摔倒。 (齊讀這一句)
4、站在一旁的護士責怪我…… (指名讀護士的話)
而我又是怎樣想的呢? (生答:我沒想到我媽這么輕,我以為我媽有100多斤)
5、多媒體出示句子:我沒想到我媽這么輕,我以為我媽有100多斤 (板書:這么輕)
引導:母親到底有多重?你從哪里了解到的?說說自己有多重?
看著手中的母親,她竟然和我們四年級的小學生差不多重,看著母親瘦弱的身軀,“我”
的心中是怎樣的感受? (指名說,指名讀一讀)
師述:看到這樣骨瘦如柴的母親,誰的心里不難過傷心呢?母親實在太輕了,輕得讓人隱隱心疼! (誰再來讀讀這句話,指讀“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設計意圖
母親到底有多重?書中只有兩個數字說明母親的體重:“我以為我媽有100多斤”,“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通過這兩句話讓學生猜猜母親大概有多重,學生不難看出此時的母親超不過89斤,或許只有70幾斤。再讓學生說說自身體重,而四年級的學生重的可達90幾斤,輕的也有六七十斤,這樣一比較,形成鮮明的對比,母親真的很輕,輕得讓人隱隱心疼。
6、“我”和母親生活了幾十年,為什么會沒想到母親竟然這么輕呢?是什么讓作者產生
錯覺呢?默讀第2自然段,找出相關句子,細細品味,從中你又能品出什么?
7、學生交流:為什么“我”會沒想到母親竟然這么輕? ( 指名談談自己的理解)
多媒體出示句子:“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
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 (指名讀)
根據學生回答:在“我”的心目中,母親一定是 (力大無窮),因為,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母親總是 ,這樣年復一年, 。(誰能讀好這句話 )
“翻山越嶺”一詞,使你想到了什么? (引導說出 爬山)
爬山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而母親是手里 背上 肩上還 。你看到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你能讀己的感受嗎? (指名讀出示的句子)
設計意圖
要使學生體會母親“力大無窮”就必須理解這段文字中的“翻山越嶺”一詞,教學中引導學生說說讀了詞語想到什么,聯系生活中爬山經歷談談自己的感受,平時我們的爬山只是空著手,而此時的母親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擔子,可想而知,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翻山越嶺是需要多大的力氣。難怪在“我”的心里,母親一直是力大無窮的。
拓展:想象一下母親在這年復一年的日子里是怎樣一路走來?(創設情境,指名說)
出示:在崎嶇的山路上,
在泥濘的道路上,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
在寒風凜冽的冬天里,
師述:就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長大后,我們可以干活了,可逢有重擔,母親總是 ,我一直以為 ,可沒想到 。(生說)
設計意圖
這樣一個小小的拓展,不僅拓寬了學生想象的思維,原來這“年復一年”是那么的不容易,也拓寬了母親對孩子的“愛”,原來這“愛”就蘊含在這樣一些普普通通的日子。
8、多媒體出示:“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又是一個“沒想到” (指名讀)
師述:“我”想到了很多,想到了小時候翻山越嶺的情景,想到了逢有重擔,母親要我們放下的情景,可這一切的背后,母親竟然是用80多斤的身子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這是我從未想到過的。此時,“我”的心里又是怎樣的感受? (板書:愧疚、自責) 說說自己的理解,并讀一讀。
板書:那么重
這擔子到底有多重呢? (指說)
師述:母親所承受的僅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東西嗎?你認為還有什么? (生活的重擔、責任) 這生活的重擔壓在母親那單薄的肩上這么多年,而母親卻一直沒有倒下過,直到我們長大,你認為這又是什么在支撐著她? (多媒體出示:母愛 板書)
(學生看板書)是呀,這一輕一重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如今母親卻落下一身的病,此時一種自責、內疚的心情涌上心頭。 (集體讀好這句)
設計意圖
“這么輕”到“那么重”,這是一個極大的反差,也是學生理解文本的一個難點。既然是教學的難點,不如直扣難點進行教學,讓學生直接思考“這擔子有多重?”根據預設學生會跟著老師的問題思路回答“100多斤”等含有不同數字的答案,難道母親所承受的僅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東西嗎?你認為還有什么?這一個問題激發學生了求知欲,將學生帶入了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從而引出“母愛”,是母愛在支撐她度過這艱難的歲月。
9、對于這一切,母親只是笑了笑說 (指讀)。或許,你也想起了自己的母
親,想起了小時候的事,這樣的畫面可能曾經在你身上也發生過。
(配樂欣賞母子共處的圖片)
你想對你的媽媽說些什么?
師:從你們的發言中,我能體會到你們的媽媽對你們那份深深的愛!
(四)拓展練習
1、出示詩:
有一種愛無論你身在何方,
都能感受她的溫暖。
有一種愛無論你身陷何境,
都能感受她的心跳。
你快樂,她幸福,
你悲哀,她哭泣。
只有她,
永遠不需要珍藏,
卻永遠不會忘記。
(師配樂讀,生配樂讀,齊讀)
師述:只有母親才會這樣無微不至地呵護著我們,就像呵護嫩芽一樣,讓我們茁壯成長。
2、學到這,也許你也想起了你和媽媽之間的許多事,動筆描述一個生活片段,注意細節
描寫。(學生練筆)
設計意圖
一首小詩配上音樂,將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在詩中,學生細細品味母親對子女的愛,在詩中,學生深深反思自己對母親的“愛”。最后以練筆結束課文的學習,做到讀與寫的結合,將寫落到實處。
附板書:
13、第一次抱母親
沒想到 這么輕 那么重
(驚訝 難過 愧疚) (母愛)
《第一次抱母親》課時教案 篇16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教學重點:
通過合作探究,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播放《心中的故事》導入
1、同學們,你們聽出這首歌是歌頌誰的嗎?“媽媽”很好,這首歌是蔡國慶演唱的一首歌頌母親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頌母親是千百年以來傳誦不衰的主題,今天俺們就來學習一篇歌頌母親的文章。
2、解題。指讀,齊讀。
3、讀了課題以后,你想了解什么嗎?
(為什么要抱母親?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情況下抱母親的?抱母親的子女和被抱的母親各有什么感受?這“第一次”抱有沒有什么特殊情感?)
二、初讀課文
1、就帶著俺們剛才提出的問題,輕輕地朗讀課文,要求:
①先把生字條中的生字多讀幾遍,然后在課文中畫出。
②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邊讀邊考慮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還是不能解決的在書上做上記號。
2、檢查交流:
①指讀詞語,在讀準確的基礎上再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②匯報:通過自讀,哪些問題自行解決了,哪些問題還需一起探究?
3、再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先自身想一想,再與同桌商量商量,用幾句話來描述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人什么事,然后寫在課本上。
交流,引導歸納。
(投影給出歸納方法:按六要素來歸納)
時間:母親生病后
地點:在醫院里
人物:“俺”和母親
事情的起因:“俺”錯以為母親的體重不輕
經過:從而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最后為報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親睡覺 。
結果:母親也被感動了。
三、課堂練習:指導識記本課字詞,完成書后鋼筆描紅。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精讀課文,聯系上下文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2、通過分角色感情朗讀,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廣博,進一步激發同學對母親的敬重和敬愛之情。
教學重點:
通過對重點句子的學習,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們感受到了什么?請用兩個字來概括。(板書:母愛愛母)
過渡:下面就讓俺們從字里行間去體會這種母愛愛母之情。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教師導讀本自然段。提問:護士為什么要責怪俺?
2、指讀護士、“俺”、母親之間的對話,讀完后談談自身的想法。
3、你知道你爸爸、媽媽有多重嗎?文中的“俺”知道嗎?這是不是說明他不關心他的母親?你是從哪看出的?
引導找出:“輪流”“趕緊”“左手……右手……”
4、齊讀本段。
三、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朗讀本局部,邊讀邊動筆找出表示“母愛”的詞句和俺“愛母”的詞句,反復誦讀,在有關詞句旁邊寫上自身的感受。
2、匯報交流:
母愛:在俺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俺,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俺們長大。俺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俺們放下,讓她來挑,俺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接受那么重的擔子。
“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愛母:母親竟然這么輕,俺心里很難過。
俺愧疚地望著母親那瘦小的臉。
先指名讀一讀,談談自身的感受。
再指名讀,要求讀出自身的感悟,并說說自身為什么這樣讀。
3、指導練習分角色朗讀,讀出人物的對話。
4、引導聯系“竟然”“愧疚”等詞語,說說“俺”的心里為什么很難過?
5、集體朗讀后質疑問難。
四、安排課后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二、三自然段。把自身的感動和大家交流共享。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1、繼續學習課文,感悟字里行間濃濃的母子親情。
2、通過學習范文,讓同學也寫一段與母親相處中,感受最深、記憶深刻的片段。
教學重點:
同學能根據實際寫出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精彩片斷。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五、六自然段
1、自由輕聲地把課文朗讀一兩遍,想一想,從中你明白了什么?說給大家聽聽。
2、哪些語句最能反映母子間的親情?怎么讀?讀給大家欣賞。
3、在音樂聲中輕讀第五、六自然段,進一步感受這種情感。
4、聯系上文描寫“俺”的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說一說:為什么“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里流了出來”?
二、合作探究
聯系上下文,通過說說“俺”的心里為什么很難過,探究“俺”的心情。
說說護士的心情有些什么變化。
三、讀寫拓展
1、你們肯定也有這樣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夠拿起筆來將你與媽媽相處中,最讓你感動或是記憶深刻的那段場景、那個畫面,用一段話描述出來。
2、同學練寫,教師巡視。寫好后同桌交流。
3、選幾篇較好的實物投影。讓作者自身聲情并茂地朗讀。
四、課外延伸
1、既然作品中的“俺”都是大人了,還想出了用抱母親睡覺的方式來報答母恩。那么同學們你們說說,用你們現在能做到的方式,你會怎樣“感恩”呢?
2、安排同學為母親做一件事。
五、歌曲欣賞《想起老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