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一次抱母親》教學案(精選2篇)
《13.第一次抱母親》教學案 篇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3.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的報答。根據實際寫出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精彩片斷。教學重難點:1.學生通過自主提問探究文章大意。2.通過練筆歌頌母親。第一課時預習學案我會讀詞語悶熱 弱小 曠地 掀起 低垂 附近 粉紅粉紅的 芳香撲鼻 幾滴雨點 在雨如注 滂沱大雨 野薔薇 嬌嫩纖弱 薩沙 托利亞我會說1.這是發生在一個外國家庭的故事。找出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天氣、人物。2.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內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說清楚我不懂通過預習,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請寫出來。導學案一、小組合作探究1.我望著母親瘦小的臉,愧疚地說:“媽,我對不住你啊!”這里為什么說“我”對不住媽媽?2.“我”為什么會突發奇想,要抱著母親睡覺?3.既然作品中的“我”都是大人了,還想出了用抱母親睡覺的方式來報答母恩。那么同學們你們說說,用你們現在能做到的方式,你會怎樣“感恩”呢?二、讀寫拓展這節課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母愛。我們難道不想送點禮物給媽媽嗎?好:現在我請各位小詩人來編寫一首詩或者兒歌寫在卡片上,送給你媽媽。學生創作成果展示課堂檢測第二課時按要求完成下列練習。1.寫出帶有“山”的詞語:翻山越嶺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愧疚( ) 責怪( ) 吩咐( ) 承( )3.比一比,再組詞。仰( ) 翻( )越( ) 瘦( ) 閉( )抑( ) 番( )趕( ) 搜( ) 閑( ) 二、讀句子,選擇合適的詞填空。責怪 責備 責罰1.專家提出:吃飯時,家長不應( )孩子。2.護士扶了我一把,( )說:“你使那么大勁干什么?”3.賞識和( ),都是需要技巧的。 三、關聯詞之窗。 因為……所以…… 雖然……但是…… 如果……就…… 不僅……還……1.母親( )手里拉著我,背上( )背著妹妹。2.( )母親只有80多斤,( )她卻能挑起100多斤的擔子。3.( )母親生病了,( )我們兄弟姐妹輪流去守護。4.( )有重擔,母親( )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四、小小分析師。 我(座 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 象)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為了讓母親容易入睡,我將她輕輕地搖動。護士不忍離去,靜靜地站在邊上看著。母親終于閉上眼睛。我以為母親睡著了,準備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1.畫去括號里不正確的選項。2.“我”把母親抱在懷里睡,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 3.護士不忍離去的原因是 4.母親為什么閉上了眼睛流淚了? 5.倘若你是站在邊上的那個護士,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會怎么想呢? 閱讀主題學習叢書《攜情走千古》學生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攜情走千古》——“讓愛照亮世界”。一、指導閱讀篇目是《一把椅子的問候》《小女孩的布娃娃》,按照以下內容進行自主閱讀。
文章內容 《一把椅子的問候》 《小女孩的布娃娃》 詞語積累 優美句段 你的感受
(交流時,注意發揮小組的作用,先在小組內交流后,再以小組的意見進行班級匯報。)二、自主閱讀閱讀篇目是《用善良做底色》《懷揣兩塊糖》,閱讀完只交流自己讀后的真實感受。三、課后拓展作業你們肯定也有這樣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夠拿起筆來將你與媽媽相處中,最讓你感動或是記憶深刻的那段場景、那個畫面,用一段話描述出來。學生寫好后同桌交流,然后選幾篇較好的實物投影。讓作者自己聲情并茂地朗讀。板書設計: 第一次抱母親 母親無數次抱我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13.第一次抱母親》教學案 篇2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重點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發現母親的身體很輕,不由得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侯母親抱自己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課文重點記敘了“我”與護士、母親的對話。簡潔生動地描寫了“我”抱母親時的情景,表達了我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無數次”“輕輕地”“擔子”“翻山越嶺”“淚水”,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進行報答。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通過品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3、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的報答。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母愛的偉大、無私,激發學生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重點)
2、通過練筆歌頌母親。(難點)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引發興趣
1、播放歌曲《心中的故事》,同學們,你們聽出這首歌是歌頌誰的嗎?
2、這首歌是蔡國慶演唱的一首歌頌母親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頌母親是千百年以來傳誦不衰的主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歌頌母親的文章。
二、對話文本,入情入境
(一)感受“我”的愧疚,體會母親的偉大。
1.出示“母親挑擔圖”及第2自然段的文字“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1)學生自由讀,體會“我”當時的心情。(2)“我”為什么這么難過,愧疚?指導朗讀:“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3)母親一直以來承受著怎樣重的擔子?你能從這段話的哪些地方體會到母親的擔子重?畫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讀出自己的感受。
師:平時我們爬一座山有什么感覺?而文中的母親呢,她翻越的何止是一座山啊!更何況肩頭還要挑100多斤的擔子。誰能把母親的艱難讀出來?
師:“年復一年”說明了什么?“我”長大后呢?(生讀“長大后”的句子)。(4)啟發想象,深入理解“重擔”的含義。在這個家庭中,作為母親,她除了挑擔子以外還要做些什么?(5)小結:母親承受的不僅僅是肩頭100多斤的擔子,母親承受的是整個生活的重擔啊!這時候你再去讀這段話,感受會不一樣,心情也會不一樣。誰能夠通過朗讀把這種心情釋放出來?(6)個別讀,學生評議,齊讀。
師:深刻體會了這段話之后,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而母親是怎樣對待這些事的?
2.出示“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1)個別讀。從母親的表情和話語中,你體會到母親說這句話的意思了嗎?(2)過渡:母親的話感動了“我”,“我”產生了抱母親入睡的想法,在護士的勸說下,母親答應了“我”的要求。自己讀讀課文中最感人的第5自然段。
(二)體會“我”的孝心,感受母親的欣慰。
師:每次讀這段話的時候,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媽媽。小時候,為了把我們兄弟姐妹五人拉扯大,媽媽吃了很多的苦,但我從來沒聽過媽媽有一絲的怨言。現在,我們長大成人了,她完全可以放手了,但她仍然像照顧孩子一樣無微不至地關心著我們。平時,家里燒了好吃的菜,舍不得吃的是媽媽,有了剩飯剩菜,搶著吃的也是媽媽;我們有些不舒服,最著急的是媽媽,自己生病了,遲遲不肯到醫院的也一定是媽媽……此時此刻,我們用朗讀來表達對天下所有媽媽的敬意。
△理解“眼淚”。此時,母親躺在兒子的懷中會想些什么呢?這是什么樣的眼淚呢?
△理解“無數次”。小時候,母親曾經無數次抱過我們,為什么“我”第一次抱母親,母親就這么激動、高興呢?她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兒子的這份回報啊!這是為什么?
三、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師: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的字里行間,感受到了濃濃的母子之情。此時此刻,同學們一定有很多的話想對自己的媽媽說。請拿起手中的筆,寫出對媽媽的贊美,寫出對媽媽的感激,寫出對媽媽的祝福。(生寫。)
師:透過你們真誠的話語,我感受到了你們對媽媽的謝意和敬意。此時此刻,我也特別想用一句詩表達我的感受。(出示課件: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師:為了我們的成長,母親總是默默地無私地奉獻著自己,母愛是真誠的,母愛是偉大的,讓我們永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母親,用實際行動回報母親。
《第一次包母親》這篇課文內容簡潔,語言明快,娓娓道來,字里行間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讀來令人感動。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指導朗讀為主,通過抓重點語段,反復品讀,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如抓住母親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這段描寫,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語言文字呈現豐富的內心視像,將文本語言伴隨著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學生的心靈世界之中,在此基礎上多次朗讀,揭開文本深藏的內涵,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濃濃的母子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