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察物體
教師還可以提供一些其他的簡單立體圖形,如正方體、球、圓柱等,讓學生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看一看觀察到的是什么形狀,為后面的學習做準備。2.例2及“做一做”。
(1)例2。
教科書通過讓學生觀察兩個簡單立體圖形組合的活動,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前面學生學習的都是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物體,這里是進一步學習從不同方向觀察兩個物體的位置關系和形狀。教學時,可以分以下幾步進行。
①引導學生根據頭腦中已有的從不同方向觀察這些立體圖形所得到的形狀的表象,結合這兩個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行判斷。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提供相應實物,讓學生通過觀察進行判斷。
②讓學生實地進行觀察,檢驗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
(2)做一做。
教科書呈現了從正面觀察兩個物體得到的一組圖形,讓學生判斷可能是觀察哪兩個物體的組合得到的,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是哪兩個物體”要比“給出兩個物體,辨認從某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所要求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更高。教學時,可以將練習八中第2題作為基礎,引導學生先想一想這兩個立體圖形可能是什么,并根據這兩個平面圖形的位置進行猜測,再驗證。
3.有關練習八中習題的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2題,讓學生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所觀察的物體是什么立體圖形,使學生認識到從同一個方向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形狀也可能是相同的;不能只根據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么立體圖形,只有把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在教學例1時,已經提醒教師做了一些鋪墊。這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根據頭腦中已經具有的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所得到的形狀的表象進行猜測,再驗證。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再增加條件,使其他人能確定是什么立體圖形。而且可以讓學生仿照此題進行活動,加深學生的認識。
第3題,是配合例2的練習。
4.例3及相應的“做一做”。
(1)例3。
教材呈現觀察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一個簡單立體圖形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學習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立體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時,可以分以下幾步進行。
①讓學生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
②讓學生用4個小正方體在小組中擺出不同的立體圖形,再指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進行觀察。對觀察的結果進行比較,并認識到從同一角度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③教師也可以逐步提出要求讓學生進行拼擺,例如:用4個小正方體拼擺,先使從正面觀察這個立體圖形得到的圖形與例題中的相同(會有無數種可能);再使從左面觀察到的圖形與例題相同(也有無數種可能);最后,使從上面觀察到的圖形與例題相同(只有一種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提問“能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了嗎”,使學生認識到僅僅依據從一個或兩個方向看到的圖形不能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師還可以增加小正方體的數量,進行類似的活動,但注意數量不宜過多。
(2)做一做。
教材呈現觀察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兩個簡單立體圖形的組合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學習辨認從不同方位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