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數學《軸對稱》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有機地整合豐富的生活資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展開學習,在美的感受中積極探索,在互動評議中形成學習能力,努力地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旨在讓學生經歷“做數學”的全過程,使學生的知識技能、學習能力及情感意志得到統一和諧的發展。
二、教學對象分析
我班有53名學生,其中男生20人,女生33人。因一至四年級數學教師換得較為頻繁,學生的數學基礎和學習數學的能力一般,少數學生有濃厚的興趣。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初步認識了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簡單的軸對稱圖形或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三、教學內容分析
“軸對稱”是六年制五年級下學期的教學內容,是在第一學段學習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和提高。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征和性質,學習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發展空間觀念。教材的編排,首先注意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例如,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征和性質,先讓學生復習軸對稱圖形和畫對稱軸,再讓學生觀察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和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從而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征的認識。其次,加強直觀教學圖形的特征,例如利用多媒體手段的優勢,化靜為動,讓學生明確軸對稱的含義。第三,設計大量的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圖形的性質和變換,發展空間觀念。不僅設計了畫一畫,剪一剪等操作活動,而且還設計了需要學生想象、猜測和推理進行的探究活動。例如,第4頁的做一做,讓學生把紙對折后先畫一畫,再想象剪出來的形狀,最后實際剪一剪驗證,從而使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得到鍛煉。
四、教學闡明(三維)
1、知識與技能: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探索形成軸對稱的特征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過程與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化靜為動,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對稱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進一步增強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活動中欣賞圖形變換所創造出的美,進一步感受對稱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五、教學策略
演示法和探究法。利用多媒體手段的優勢化靜為動,突破難點,并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在動手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等活動中,切身體驗“做數學”的全過程,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六、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幾張長方形紙
七、教學過程、教學評價與反思
(一)情境導入:欣賞、感受軸對稱在生活中所創造出的美。
從古至今,數學知識不僅幫助我們解決了很多的計算問題,也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美感。我們的建筑、周圍的布置、很多美麗的圖案等也蘊涵著數學信息。來看一看生活中的一些圖形都有什么特征?
(搭配悠揚的音樂,課件慢慢一幅幅展示教材第2頁的9幅圖形,教師適當給予介紹,最后課件將9幅圖縮小定格在一張片子上,音樂停)
根據學生回答引出學習內容。
生活中軸對稱應用很廣泛,數學中的軸對稱是怎樣的呢?軸對稱圖形都有什么特征?怎樣知道它是軸對稱圖形呢?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軸對稱。(板書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