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第九冊《圖形的面積(二)》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再次,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問題。教材第76頁的第2,3題已經安排了兩道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題,通過練習既能鞏固已學的知識,又能讓他們體會到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當然,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教師也可以適量地補充一些類似的練習,以增強學生的練習量,擴大他們的視野。
探索活動教學目標
1.能正確估計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大小。
2.能用數格子的方法,計算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將接觸到大量的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問題,原來這些內容都不安排在教材中,而根據《標準》的要求,讓學生掌握估計、計算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的一個方面,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個方面。為此,本課時專題安排了估計、計算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
本探索活動分為三個部分,前兩個部分主要是呈現(xiàn)了小華出生時與2歲時兩個不同年齡段腳印面積的大小,第三個部分是讓學生運用自己探究出的方法,估計自己的腳印面積。在開展實踐活動時,可以按照教材前后呈現(xiàn)的內容,先討論估計小華兩個年齡段腳印面積的大小,然后采用數格子的方法(不滿一格的可以按半格來數)來驗證前面的估計值。通過兩個年齡段腳印大小的估計,要讓學生理解成長期中腳印面積的大小與年齡的增長有著密切的關系。
估計自己腳印的面積可以回家完成,然后將所描好的腳印圖帶到學校進行交流。教學
時,教師還可以找一幅公園或某個活動場所的平面圖,利用方格紙估算這幅平面圖形的面積,再組織同學交流。
如果有些班級的學生能力較強,也可以補充一些沒有方格背景的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估計
與計算。學生在估計與計算這些圖形的面積時,首先要會把這個圖形看作近似的基本圖, 并圍一圍,隨后用尺量一量基本圖的相關條件的尺寸,并計算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