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物體”預案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教學目標:1、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一個立體圖形從任意角度觀察一次不能看到所有的面。
2、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將所看到的物體表面用“示意圖”進行記錄,同時能根據“直觀圖”或“示意圖”判斷觀察角度。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生活現象數學化的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楊桃)同學們認識這種水果嗎?
2、可是,有人卻把它畫成了“五角星”,聽說過這個故事嗎?
3、這個故事就是來自我們三年級曾經學過的課文《畫楊桃》,誰能簡要介紹一下這個故事的內容?
4、是的,這個故事給我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課文的結尾處,老師所說的那番話更是讓我難以忘懷。(課件同步播放文章錄音)
5、“看到什么,就畫什么!”讓我們帶著這樣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開始今天的學習。(板書:觀察物體)
二、探究展開
a:例1教學
(1)自主觀察:從不同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視角不同觀察到的就不同
1、(教師手持長方體模型)這是什么?我們已經知道長方體有幾個面?(6個)這6個面分別是……。
2、(屏幕出示)這是什么?為什么這里的長方體只有3個面?
3、請四人小組同學拿出老師課前發下的長方體模型,并放在兩張課桌中間。
4、請你坐正身體仔細觀察,“看到什么,就說什么”,在這6個面中,你一次能看到幾個面?分別是哪幾個面?請小組間相互說一說。
5、為什么同樣的一個長方體,一位同學看到的a、b、c,三個面,而另一個同學看到的卻是……(板書:觀察角度)
6、那么,第一位同學是從什么角度進行觀察的呢?第二位同學又是從什么角度進行觀察的呢?
(2)思辨結論:從不同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一次最多能看到3個面
1、剛才幾位同學都看到了3個面,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一個長方體從不同角度看,一次一定能看到3個面。”(屏幕顯示)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出示要求,學生自主探究。
要求:a:確保長方體固定不動
b:先思考,再選擇適當的角度去觀察(平視、俯視……)
c:小組中相互交流,說說你看到了幾個面,你是怎么觀察的。
3、小結:有時只能看到1個面或2個面,不能一次看到4、5或6個面。的確,任何一個立體圖形,都無法一次看到它全部的面。
4、那是不是所有的長方體都是這樣的呢?(觀察大長方體、小長方體)
5、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剛才提出的結論是錯誤的。你能修改一下,使它變正確嗎?(結合學生回答,教師適時點撥)是的,“一個長方體從不同的角度看,一次最多能看到3個面”。(屏幕顯示)讓我們用心讀一讀這來之不易的結論。
(3)重點研究:從不同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只看到一個面的情況
1、剛才大家都觀察得非常仔細,接下來我們著重研究只看到一個面的情況。2、請你用剛才同學介紹的看一個面的方法再一次觀察長方體,并且把你看到的那個面畫下來(作業紙第1題),包括這個面上的字母也要寫上去。
從正面看從上面看從左面(或右面)看
3、匯報交流:你看到的正面是哪一面,上面是哪一面,從左或者從右看是哪一面?
4、小組中相互看看,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同一個長方體,有的正面是a面,有的是c面?(他們隨著觀察角度的變化而變化。)
屏幕顯示:正面、側面是相對的。
(4)配套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