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練習課”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教科書第6頁6~12題。
教學目的:⑴在具體的情景中,讓學生進一步內化等式的性質,體會解簡單的方程的數學根據是等式的性質,繼續學習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⑵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將數學簡約的過程,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發展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⑶學生在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等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教學流程:一、出示天平圖,激活記憶。⑴出示天平圖。讓學生說說有關天平的知識:相等,等式;等式的性質;方程,解方程。⑵揭示課題——復習課。二、復習展開。⑴辨析,明確解題思路。說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為什么?6+x=14 x-4<14 y-28 16+y=14+x 50÷25=2 50>20-5先說說辨析的理由,再整理找方程的思路,一是先找等式,再找含有未知數(字母)的;二是先找含有未知數(字母)的,再找等式,最后小結,找方程離不開“等式”和“含有未知數”兩個要點。⑵解方程,簡約過程。板演:解方程 x+25=37 x-25=37 25+x=37例 x-25=37 x-25=37解:x-25+25=37+25 解:x=37+25x=62 x=62用簡約過程的格式再解方程,說說簡約過程中運用到的等式性質。完成練習一中的第7、9兩題。 ⑶適當拓展解方程的范圍。比較x+25=37和25+x=37兩個方程,說出解方程的另一個數學根據——運用了加法交換律。推想:由方程x-25=37推想開去25-x=37,減法沒有交換律,所以暫時不能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拓展:試用其他方法求得未知數。⑷完成課堂作業。練習一中第10、11題。三、適度拓展,為后續學習作準備。⑴感悟解決問題的方法。求圖中的未知數。思路1:用算式解答。思路2:列方程解答。⑵形象地、多角度地感悟“等式的性質”。完成練習一中的第6題。口答練習一中的第12題。12.吳兵買了1本練習本和3枝鉛筆,張蘭買了7枝同樣的鉛筆,兩人用去的錢同樣多。一本練習本的價錢等于幾枝鉛筆的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