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 《認識分數》教案(精選16篇)

《認識分數》教案

發布時間:2023-12-20

《認識分數》教案(精選16篇)

《認識分數》教案 篇1

  十、認識分數

  一、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能讀、寫簡單的分數。

  2、 使學生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以及同分母的兩個分數的大。惶骄坎W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計算,并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3、 使學生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了解分數產生與發展的大致歷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內容:P98--100

  教學目標:

  1、 能結合直觀圖示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紙、涂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讀、寫分數。

  2、 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 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在一次愉快的隊日活動中,同學們每兩個人分成一組來分食品。小強和小紅他們倆準備了哪些食品?這么多好吃的食品怎樣分才能讓他們倆都滿意呢?(板書:平均分),什么叫平均分?

  2、問:你愿意幫他們分一分嗎?

  3、指名分食品,并貼出相應圖畫。

  4、分蛋糕:1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能分到幾個?

  5、師:要表示"半個",就要學習新的數,就是分數。

  二、認識分數,操作探究

  1、認識二分之一

  ⑴談話:我們先來看看半個蛋糕師什么羊的?(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F在我們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半個,這半個用分數表示就是二分之一。(板書:二分之一),二分之一怎么寫呢?看老師寫出這個分數,先寫中間的橫線,再在橫線的下面寫2,表示把這一塊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在橫線的上面寫1,表示半個是其中的一份。這個數就是分數。

  問:你能完整地說說老師是怎么寫出分數二分之一的嗎?

 、颇阆胫婪謹蹈鞑糠值拿Q嗎?把數學書打開到P98,自己找一找,讀一讀,認一認。

  學生自學課本。

  問:中間的橫線叫什么?分數線上面的數叫什么?分數線下面的數叫什么?分子和分母誰在上,誰在下?

 、钦勗挘耗銜x出這個分數嗎?先讀什么?再讀什么?

  ⑷問:這半個蛋糕是這塊蛋糕的1/2,那么另外半個蛋糕是這塊蛋糕的幾分之幾呢?

 、烧勗挘赫J識了1/2,你想不想拿一張紙折一折,把它的1/2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來呢?

  學生折紙、涂色。完成后在小組里交流。

  班級交流:你是怎樣表示這張紙的1/2的?可以涂哪部分?還可以涂哪部分?

  還有誰的折法跟他不一樣?

  2、想想做做1

  談話:認識了1/2,你還想認識其它的分數嗎?

  出示第1題,學生齊讀題目。

  教師指導填寫第1幅圖下面的分數。談話:這幅圖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了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幾?在這幅圖下面的括號里寫出一個分數表示出來。

  學生獨立完成后幾題。

  3、想想做做2

  學生獨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么選的?為什么?

  小結:只有把一個圖形或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才是它的幾分之一。

  三、自主探究,比較大小

  1、談話:我們來做個游戲,拿出老師發給你的三張圓紙片,比較一下,這三張的大小怎樣?

  請你折出一張紙的1/2,涂上顏色;再折出另一張紙的1/4,涂上顏色。比較這兩張紙中涂色部分的大小。這兩張紙中的涂色部分各用什么分數來表示?你能比較出折兩個分數的大小嗎?

  折出第三張的1/8,涂上顏色,你想用1/8與前面的哪個分數比較大。扛劳瑢W互相說一說。

  全班交流:1/2>1/8 1/4>1/8

  2、想想做做3

  談話:三張紙條的長度怎樣?

  問:第一張紙條全部涂色,用"1"表示,第二張、第三張紙條的涂色部分會表示嗎?

  指名說出填寫的分數,教師板書。

  問:誰能根據這三張紙條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較一下這三個分數的大?

  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5

  指名讀題并說出題目要求。

  學生動手涂一涂并比較大小。

  小組內交流。

  四、延伸拓展,總結評價

  1、談話:我們再做一個游戲,拿出老師發給你的那張長方形紙,與同組小伙伴比較一下它們的大小,折出你最喜歡的幾分之一后,涂上顏色,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比較它們的大小。最后每組選出秀的兩幅作品貼到黑板上。

  2、想想做做6

  談話這次的黑板報有哪些板塊?《科學天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幾?《藝術園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幾?哪一部分大一些?

  3、談話: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分數,我們的生活不光有整數,也有分數。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分數有哪些認識?今天學習的分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覺得還要學習什么樣的分數?

  認識幾分之幾

  教學內容:P101--104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平面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

  2、 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同分母的兩個分數的大小,并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3、 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了解分數產生和發展的大致歷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過程:

  一、折一折

  1、談話:上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幾分之一這樣的分數,你們還能用折紙、涂色的方法來表示分數嗎?

  請大家每人拿一張正方形紙,折成同樣大小的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或幾份涂上顏色。

  2、請一位涂1/4的學生到前面展示。

  問:你涂了幾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這一份為什么可以用1/4表示?

  3、拿出一份涂3/4的正方形紙,問: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數表示嗎?涂了幾份?涂色部分有幾個1/4?用哪個分數表示?(學生嘗試回答)

  講述:把一張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3個1/4,可以用3/4表示。(板書:3/4)

  4、在小組中互相說一說:你涂了4份中的幾份?可以用哪個分數表示?

  5、全班交流,把不同分法、涂色的學生作品進行展示,并用分數表示。

  6、教師選擇部分學生作品展示、比較。

  問:這幾位同學的分法及涂色的方法都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2/4表示呢?

  二、試一試

  1、學習"試一試"

  出示題目:先說說每個圖里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幾分之幾,在( )里填上適當的分數。

  先由學生自己觀察、判斷,再和同桌說說涂色部分表示幾分之幾,然后填在書上。

  2、"想想做做"2

  學生自己在書上涂色,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比一比

  談話:上節課我們比較過1/2和1/4的大小,還記得嗎?那么你能想辦法比較出3/5和2/5的大小嗎?

  以小組為單位,比一比,看哪個組想出的辦法好。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并給予適當的指導。

  不同方法的學生展示比較的過程和結果。

  四、做一做

  1、想想做做4

  學生獨立做題,在書上填寫,全班共同訂正。

  2、想想做做1、5

  獨立完成,指名說出理由。

  五、讀一讀

  談話:分數是誰發明的呢?自由閱讀P104"你知道嗎?"

  六、全課總結

  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教學內容:P105--106

  教學目標:

  1、 經歷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會進行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計算。能用分數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 能在計算分數加、減和解決簡單的分數司機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3、 能主動地參與有關的操作和探索活動,對分數與生活的聯系有一定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圣誕節到了,媽媽為丁丁烤制了一個大蛋糕丁丁非常高興。丁丁急著要吃蛋糕,媽媽說:"今天一定要給你蛋糕吃,不過要先回答出媽媽問題。"丁丁說:"沒問題!"媽媽把大蛋糕切成了8塊,其中的 2塊抹上了草莓醬,3塊抹上了巧克力,問丁丁:"兩次抹醬的蛋糕一共有多少塊?5塊!"丁丁快速地說。"你能計算出兩次抹醬的部分一共是這塊蛋糕的幾分之幾嗎?"這個問題可把丁丁難住了。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助丁丁嗎?

  二、自主合作,經歷學習過程

  1、簡單的分數加法

  問:求兩次抹醬的部分一共是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怎樣列式?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談話:等于多少呢?同學們可以借助手中的長方形紙片,先把它的2/8涂上紅色,再把它的3/8涂上綠色,仔細觀察,兩次涂色部分一共是這個長方形的幾分之幾?自己算一算。

  學生獨立操作、思考、探究。

  組內討論,交流想法。

  評講:你是怎么算出得數的?

  小結:觀察算式,計算時分母變了沒有?為什么沒變?

  2、簡單的分數減法

  問:觀察你們涂好的長方形的紅色部分和綠色部分,你能提出一個減法問題嗎?你能解答這個問題嗎?

  學生獨立列式,并計算結果。

  組內交流算法。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想想做做1

  出示題目,指名說出題意。讓學生一起列式并算出結果。

  2、想想做做2

  先獨立計算,然后在小組內校正,并說說是怎樣計算的。

  3、想想做做3

  獨立讀題完成,指名說出題意。

  集體訂正。

  4、想想做做4

  指名說出題意。

  在小組內一人提出問題,其他人共同解答。

  5、挑卡片組成加法算式。

  四、拓展延伸

  P106思考題: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去填一填,再比一比,然后組織交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不必揭示分數基本性質的名稱及其抽象的內容。)

  單元測試及試卷分析(兩課時)

《認識分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國標本)

  三年級上冊p98-100

  教學目標:

  1、能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份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讀、寫分數。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激發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秋游圖,把每種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用拍手表示。

  二、 認識幾分之一、操作深化。

  1、直觀操作、初步感知。

  老師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問:“半個”可以用什么數表示?

  揭題:認識分數。(板書:認識分數)

  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貼)

  2、操作理解,深入認識。

  老師這里有一張長方形紙,你能折一折,并涂出這張紙的1/2嗎?

  學生活動。

  這些折法都不同,為什么每份都可以用1/2表示?

  師:雖然折法不同,但他們都把這張長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3、辨別判斷,鞏固認識。

  下面哪些圖形的涂色部分也可以用1/2來表示?

  4、聯系生活,豐富認識。

  想想看,在生活中1/2還可以表示什么呢?

  看來: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5、認識幾分之一(5分)

  認識了1/2,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你想試著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想認識的幾分之一嗎?

  (小組活動:表示出圓、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幾分之一)

  匯報:說說看你表示的是幾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每人向同組的小伙伴介紹自己表示的分數。

  小結:把一個物體或者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6、教學各部分名稱及寫法。

  7、用分數來表示一些圖形的涂色部分:想想做做1

  誰來說說看圖1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哪個分數來表示?圖2呢?說說看為什么能用1/6表示?圖3……圖4……

  8、感受幾分之一與“1”的關系:想想做做3

  請大家看屏幕,把一張紙條全部涂滿顏色用1來表示。

  隨著電腦的演示,讓學生猜猜看:現在涂色部分是這張紙條的幾分之一?

  觀察一下從中你能想到些什么呢?

  小結:同樣長的紙條,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四、自主探索,比較大小

  1、實驗:(每小組有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

  實驗:用兩張同樣大小的紙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它的1/2、1/4,再比一比它們的大小。

  小結:1/2大于1/4

  2、猜想

  那請你猜一猜,1/8和1/2、1/4比一比大小怎樣?

  你是怎么想的?

  3、驗證

  用另一張同樣大小的紙片折一折、涂出它的1/8,和它的1/2、1/4比比,看看我們的猜想正確嗎?

  小結:通過實驗我們驗證了自己的猜想: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表示每一份的分數就越小。

  4、“想想做做”第5題。

  四、全課小結:(8分)

  1、回顧一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找分數:其實分數就在我們身邊,讓學生在熟悉的教室中尋找分數。

  3、小結:生活中的分數還有很多很多,我們要做有心人,善于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大膽猜想,勇于探索,相信同學們會有更多的收獲。

  4、介紹分數產生的歷史。

《認識分數》教案 篇3

  一、說教材

  1、說課的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學課本第五冊第七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第一教時認識分數及93頁做一做。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差異。學生初次學習分數會感到困難。分數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但物體和圖形的一半卻是學生所熟悉的,因此,本節課主要從學生所熟悉并感興趣的現實經驗出發,并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能產生分數,給學生建立初步的分數概念,為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的基礎。

  3、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

 。2)能直觀地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3)溝通生活和數學的聯系,感知生活中的數學。

  4、教學內容的編排特點:

 。1)教材以游樂園的形式,呈現了本單元的基本學習內容,體現了在玩中認識數學以及人與生活、自然的有機聯系。

 。2)認識幾分之一通過兩個學生分月餅的情境引入分數,使學生知道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塊月餅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寫作 。利用遷移推想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3)學生通過動手折出之分幾一、創設學習情境,重視教學知識的操作性,讓學生充分感知分數,并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5、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和認識幾分之一是教學重點;感知分數的意義和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比較是教學難點;教學的關鍵是提供學生盡可能多的材料,通過學生折、玩、涂等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分數的意義和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比較,重視學生的思維發展。

  二、說教法

  設計這節課主導思想是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讓學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玩一玩中探索分數的意義,親自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新課標》中提出的: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三、說學法

  1、通過直觀形象的圖形、實物中認識平均分、進而感知分數的意義。

  2、進行比較、動手實踐中學習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

  四、本節課教學設計主要分四個環節進行:

  1、活動引入,體會平均分。

  2、主動探索,感悟新知。(從面到點)

 。1)認識幾分之一:平均分分母的意義幾分之一的意義揭示課題。

 。2)認識1/2 :不同的圖形用相同的分數表示。

  3、利用學生資源(動手操作)比較分數的大小。

  4、在生活中找分數,讓學生體驗分數來源與生活。

  教學程序設計

  一、導入:(新課標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所以我在設計本節課時,從學生最熟悉的分蘋果出發,讓學生感知平均分)

  1、創設情境,聰聰和明明分6個蘋果,怎么分?

  生1:

  2、教師:這兩種分法哪種最特別?為什么?(特出平均分)板書

  3、如果兩個蘋果分給2個人,怎么分?

  生:每人一個

  4、出示一個蘋果,分給倆人,能平均分嗎?怎么分?

  5、學生以圓為例動手操作,折出一樣大,也就是平均分。(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

  二、教學幾分之一(大量感知把一樣東西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一份的基礎上再揭示分數,目的:傳授程度減少,讓學生自主探究)

  1、請選擇信封里你喜歡的圖形,折一折,分一分,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顏色。(生動手操作,師巡視了解情況)

  2、反饋:(把學生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并給它們編號。1/2有3個,1/3、1/4、1/8、1/6、1/16、1/32各一個,不平均分的2個)

  教師:這些圖形是不是平均分的?為什么?今天我們先來研究能平均分。

  教師:為什么認為這些是平均分的? (每一份分得一樣多,就是平均分)

  3、觀察一下這些平均分的分法有什么不一樣? 

  (1)(平均分的份數不同)

  (2)把( )平均分成( )

  4、(根據第3問靈活提問,全部或有選擇的)讓學生說說圖的意思。(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n份,涂出了其中的一份)

  5、教師:(拿出一個圖形)這個圖形整個用1來表示,那么這個圖形平均分成了2份,這一份用什么數來表示?(如果生說不出師自己說)認識1/2、1/3、1/4(在此插入書寫方法)在圖形下板書各種幾分之一,教讀法

  6、教師:為什么這一份用1/2,那一分卻用1/4呢?

  生:平均分的份數不一樣,它平均分成2份,它平均分成4份

  7、揭題:象這些1/2、1/3、1/8我們都叫它為分數(板書:分數)

  8、舉例:1/4就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正方形的1/4。

  空白部分還有幾個1/4?

  8、練習(判斷題)

  三、教學1/2(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1、(師把學生作品用1/2表示的圖往下拉)我們來看這幾個作品,都用分數1/2表示,圖形不同,為什么都能用相同的分數1/2表示呢?

  小結:(能用1/2表示的這些圖的共同點)把( )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2、教師:空白部分用哪個數來表示呢?為什么?

  3、(再次強調意義)1/2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選擇一個分數說一說意義

  四、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1、(拿出1/2和1/32的兩個同樣圖形)我們來看這兩個圖形,涂色部分用1/2表示,那個涂色部分用1/32表示的是這一塊,(可以剪下比一比)哪個大?為什么呀?

 。1/2表示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平均分成32份的一份大)

  板書:1/2>1/32

  2、猜想:1/2、1/8和1/32的大小

  板書:1/2>1/8>1/32

  3、自由選擇兩個分數比一比大小,你發現了什么?(分的份數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

  4、說一個更小的分數。

  五、生活中的分數(分數就在我們身邊)看到這些東西你聯想到幾分之一?

  A、用什么分數表示想到幾分之一?

  B、拓展練習

《認識分數》教案 篇4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認識分數》第P98-100頁。

  2、教材分析

  本單元《認識分數》這一教材是學生第一接觸的內容,在認識上比較生疏,與以往學習的整數相比,無論在意義,讀、寫方法,還是在計數單位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別,并且學生在生活經驗中又接觸得較少,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對此,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分數,本單元采取情景教學并結合啟發式教學,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水平,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和理解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能夠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同時本課時是學習分數的第一課時,學習的內容是認識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的分數,并能說出相應分數的實際含義,是本課時的核心內容,學好本課時可以為以后繼續學習分數和小數的相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材的出發點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分數的基本知識點,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在創造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間接的引導,創設合理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在思考、探究、驗證等數學活動中學習知識,并且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最終可以實現數學化的過程,真正達到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的要求。

  二、說教學目標

  我根據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的要求,具體分析了教材的結構特點,認真審視了教學內容,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定了由表及里,從簡單到復雜的教學目標,并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發展水平,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具體的情景教學與直觀地操作,讓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分數的實際意義。同時能夠讓學生準確地讀、寫分數,并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能力目標:通過用折紙、涂色等方法表示簡單的分數,并以此來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善于通過合作交流來系統認識分數,幫助學生發展思維能力,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的重點:本課時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分數的各個組成部分,并能夠通過折紙、涂色等手段理解和認識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

  2、教學的難點:本課時教學的難點是能夠讓學生根據實踐案例說出相應分數的實際含義。

  教學的關鍵:本課時教學的關鍵在于提供學生盡可能多的材料,通過學生折、涂等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分數的意義,并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與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并重視學生智力水平的開發,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

  四、說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至關重要,這不僅對教學目標如期達到標準產生影響,更加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因此,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采用情景教學并結合啟發式教學,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并倡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現問題,通過探究、假設、試驗、驗證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我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實踐操作能力的鍛煉。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的結構特點和教學目標,我采用啟發式的教學過程,整個過程中以學生自主探究為重點,因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本課時的導入至關重要,在以往的“分數初步認識”教學過程中,通常采用分蛋糕、分蘋果、分水等情景教學,而在本次教學過程中,我為了充分體現“平均分”這一概念,我創新地采用整數簡單的帶余除法運算進行導入,創設一系列的問題情景進行教學。教學過程中,我將九塊蛋糕平均分給三位同學,并要求列出算式。再此,利用整數簡單的帶余除法可以直接引出“平均分”這一概念,同時也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相結合,在理解層次上容易接受。進而,我將九塊蛋糕分給兩位同學,此時會得到一個余數“1”,學生會產生困惑,剩余的一塊蛋糕該如何分才公平呢?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實問題發生了認知沖突,產生了求知的欲望,這時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在具體情境的啟發下,自己思考“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然后讓學生交流討論。

  (二)、實踐操作,采用啟發式教學。

  在第一步教學中產生的疑惑轉入到第二階段的教學中,可以利用已經準備好的圓形紙片作為蛋糕,并將其折出一半,從直觀的視覺角度理解“一半”這一概念,接著引出一半在數學上用二分之一這一分數表示。隨之介紹分數的各個組成部分,并結合分蛋糕這一案例解說二分之一的實際含義。同時利用實現準備好的各種圖形紙片折出不同的二分之一,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直接發現同樣是二分之一,它們表示圖形的大小可能不一樣,形狀可能不一樣。在這一階段,我會反復強調分數的實際含義與“平均分”這一概念。

  (三)、采用類比教學,進行知識拓展。

  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我可以利用第二階段已建立的知識基礎,進行類比教學,進行知識的拓展。同樣在這一階段我可以充分利用折紙、涂色等活動折出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四)、鞏固練習,檢驗教學目標是否達到。

  在這一階段主要教學目的是為了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預測教學目標是否達到目標,為課后的教學反思做好前期準備。

《認識分數》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六冊(第五單元)《認識分數》。有關分數的的教學,教材分成兩個學段進行,本冊學習的內容是初步認識分數;而在五年級教材學習中將系統地認識分數,根據兒童的心理、生理特點及思維接受能力的階段性,本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時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為以后繼續學習分數和學習小數的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分數的是一個原發性概念,因此要通過大量的操作實踐,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豐富的表象。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擴展,是一次質的飛躍,無論在意義,讀、寫方法、還是在計數單位以及計算法則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別。

  對于平均分,學生在學習整數除法時已有過接觸;對于分數,大多數學生有所了解,但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還不很清楚,對分數各部分所表示的意義認識不清。

  三、教學目標:

  參照新課標,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方面:

 。1)知識與技能: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紙、涂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礎上,初步感知和體驗分子、分母的含義;能正確讀、寫簡單的分數。

 。2)過程與方法:通過參與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觀察探究、動手實踐、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情感與態度: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價值,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理解分數的意義,會讀、會寫簡單的分數。

  2、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五、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紙、圓紙片、正方形紙、水彩筆。

  六、預設教學流程:

  為了使上述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切實落實,我預設如下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認識分數。在本步驟教學中,我設想由特殊到一般,從認識1/2遷移至認識幾分之一。

  “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第一環節:玩中學。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入郊游時分食品的情境,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個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讓學生用鼓掌的次數來表示分的結果,學生在拍完2下、1下后,立刻會產生困惑,半個蛋糕該怎么表示呢?這時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在具體情境的啟發下,自己思考“怎么表示心中的半個”,然后讓學生展示在黑板上交流,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解釋,教師在肯定學生創造的基礎上,揭示“半個”在數學上可以用1/2表示,結合多媒體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強調每份都是它的1/2。

  接著教師指導學生試試:把一個長方形紙平均分成兩份,涂出長方形紙的1/2。教師在示范兩次分數的書寫后,讓學生說一說分數的書寫方法,并試著寫一寫,教師在明確分數各部分表示的意義時向學生滲透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這樣教學不僅在發展學生符號感上有意義,而且容易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對1/2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智慧和創造力的展示提供了舞臺。

  本節課設計的第二個教學環節就是做中得。在這一環節中,我主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創造,拓展知識。以游戲和討論的方式完成。

 。ǘ、探究交流、發展思維。

  1、認識1/4

  在學生認識了1/2后,我會讓學生進行折一折,畫一畫的游戲:讓學生用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紙,自己折出1/4,并涂上顏色,然后展示在黑板上進行對比。提問學生:大家看他們的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可以用1/4來表示,那是為什么呢?讓學生觀察發現:平均分的圖形大小相同,他們的1/4也相同;平均分的圖形大小不同,他們的1/4也不同。

  2、認識其他分數

  學生了解了1/4后,我接著提問:同學們認識了分數,你還想認識哪些分數?誰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通過手中的材料把它表示出來呢?學生可以表示出來幾分之一,也可能表示出幾分之幾。

  這部分內容我將采用自主創造的方式學習。學生利用學具折疊、涂色等方式,表示自己想認識的分數。然后師生互動,學生展示自己的想法,教師引導深化分數的含義。接著讓學生把表示分數的圖形貼在黑板上并寫出相對應的分數。

  3、練一練:這里設計了兩個練習,主要考察學會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課件出示練習內容)

 。ㄈ⿲嵺`理解、深化提高

  接著我設計了一個猜數游戲。國王給他的三個兒子分田地,涂色部分表示三個兒子分得的田地,先不畫出等分線,讓學生猜是幾分之一,猜對后再畫出等分線,并比較三塊田地的大小。這個游戲練習不僅激發學生的興趣,更注重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對數的感覺,同時也通過直觀圖形讓學生體會了1/3、1/6、1/8和1的關系,為后面學段繼續學習分數的大小比較打下伏筆。

  (四)、總結延伸

  本節課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是總結延伸,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問題:

  1、我學會了什么?

  2、我體會到了什么?

  3、我還有哪些問題想與老師或同學交流?

  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并讓學生說說身邊哪些地方還存在分數,讓學生體會,數學來自生活,又回歸于生活。既做到了梳理新知、反饋評價,有能提高教學效益,培養學生歸納小結的良好習慣。

《認識分數》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分數》。分數的認識是數概念的一次拓展,在數學基礎理論中,分數的形式定義相當抽象,現有的小學數學教材中對分數的理解僅突出它在現實生活中測量與均分的含義。本冊“認識分數”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擴展,是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讀、寫方法、還是在計數單位以及計算法則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別,并且學生在生活經驗中又接觸得較少,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本單元只是“初步”,對分數概念的教學僅定位于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初步認識和理解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本課時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繼續學習分數和學習小數的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如何在本單元教學時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參照新課標,以“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與態度”為緯度,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方面: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紙、涂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礎上,初步感知和體驗分子、分母的含義;能正確讀、寫簡單的分數。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通過參與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觀察探究、動手實踐、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價值,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是探索和發現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幾分之一來表示,認識幾分之一,并能正確表示出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的幾分之一。能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三、預設教學流程:

  為了使上述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切實落實,我預設如下的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認識分數

  在本步驟教學中,我設想由特殊到一般,從認識1/2遷移至認識幾分之一。

  1、認識1/2

  “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第一個環節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入郊游時分食品的情境,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個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當分到一個蛋糕時,學生發現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整數來表示,這時,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實問題發生了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欲望。這里我設計了一個尋找活動,“尋找數字王國里的新朋友”,這樣就轉入第二個環節:揭示“半個”在數學上可以用1/2表示。結合多媒體課件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強調每份都是它的1/2。并結合1/2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以及各部分的具體意義,這樣教學不僅在發展學生符號感上有意義,而且容易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了對1/2的理解。

  2、認識幾分之一

  我設計了又來了兩個小朋友,變成四個小朋友分一個蛋糕,問學生“應該怎樣分?”,這里還是要強調“平均分”,并結合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認識: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在認識1/2的基礎上認識1/4。接著出示了一道練習題,讓學生判斷這些圖還可以用1/4來表示嗎?主要是對平均分的理解,進一步強調一定要平均分。

  認識幾分之一的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利用各種學具紙片長方形、正方形、圓,還有鉛絲,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出1/4,貼在黑板上,并說說為什么可以用1/4來表示。這時再追問學生:用的東西不一樣,折的方法也不同,涂色部分形狀更是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1/4來表示呢?讓學生思考討論發現:平均分的圖形不同,它們的1/4形狀也不一樣,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個圖形(或物體)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1/4來表示。教師重點指出“要講清是誰的1/4”。這里為今后分數應用題中分率與對應單位1埋下伏筆。

  接著是利用課本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四幅圖,組織學生討論“每個圖形是怎樣分的,涂色部分是它的幾分之一”,引導學生完整地敘述幾分之一,并學會寫分數。因為前面已突出認識了1/2和1/4,學生在此基礎上通過直觀圖形認識幾分之一相對來說比較容易。

《認識分數》教案 篇7

  一、說“教材分析”

  北師大版的這套教材,分數這部分知識是分兩次進行教學的。第一次是三年級的分數的初步認識,第二次是五年級的系統學習分數知識!稊祵W課程標準》中對第六冊的要求是: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因此本課教材一開始就創設了分一分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分一分”的活動中產生用什么數字來表示一半的疑問后,通過討論得出用1/2來表示一半。然后再安排“涂一涂”“折一折”“說一說”進一步體驗分數的基本意義。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有層次性的練習,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題。

  這一課是分數教學的起始課。是今后進一步學習分數的大小比較、分數的加減計算等知識的基礎,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平均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認識整數發展到認識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學生第一次接觸過分數,在理解分數的意義上會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重點:1.理解分數的基本意義。

  2.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基本意義。

  教具準備:電腦課件圓形的紙

  學具準備:正方形的紙長方形得紙水彩筆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并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的各部分名稱。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探究學習的能力及思維的靈活性。

  2、過程與方法:玩中學——學中做——做中得——樂中驗。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滲透了學習方法。

  3、情感與態度: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活躍學生的思維,更深入的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使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如下:

  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

  難點: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靈活應用分數表示物體、圖形等。

  4、教材與學生

  教材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從淘氣和笑笑分一個蘋果入手,引導學生討論和探索“一半”的表示方法,讓學生知道現在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方法是1/2。接著讓學生在“涂一涂”的過程中體會1/2還可以表示很多的事物,從而更深刻的理解分數的意義,鞏固所學知識。

  學生對初學分數知識會有極大的興趣,但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部分同學會有困難,讀、寫分數也會有一定的困難。要在逐步的實踐探索中加深理解,逐步掌握。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靠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法與學法的設計著眼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只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并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創設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讓學生會學、愛學。

  學法:

  課剛開始,教師就設疑:一半要用什么數字表示?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新知。認識了二分之一后,讓學生動手操作,以各種不同的折法折出1/4,并與同伴交流,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獲得新的知識。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為了更好地實施課堂教學,我在教學中將鼓勵他們采用小組活動的方式來學習。這樣可以使他們在活動中充分展開推理和想象,作到人人參與、人人熱情高漲,發揮他們在課堂中的主題地位。此外,我還將把多媒體教學應用到本節課當在中,使學生能更加直觀地理解分數,從而達到增加課堂容量和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

  四、說“教學流程”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中,我力求體現“五為主”即以發展為主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索為主線、以認識分數為主載。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強化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從以下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上課一開始,我會與學生談話交流:你們喜歡玩游戲嗎?和同學玩拍手游戲。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采用談話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之中,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同時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與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ǘ┳灾魈骄浚献鹘涣

  1.認識1/2

  在上面的情境圖中引導學生思考:一個蘋果要怎樣分才公平?用什么數字來表示一半?同桌之間商量后再全班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我會故意拿一張蘋果的紙代替任意撕成兩半并說:“這樣也可以用1/2來表示!睆亩龑W生反駁我的理解并說出“平均分”。

  2.領會1/2的含義

  在已經認識1/2之后,引導學生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教材“涂一涂”中各圖的1/2。師有選擇的投影出學生的作品。接著由學生來說一說:發現了什么?從而達到引出每樣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來表示、進一步加深對1/2意義的理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平均分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1/2的意義。同時幫助學生直觀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突破重難點。

  3.認識1/4

  每個人先用自己喜歡的折法折出正方形紙的1/4,再與小組內各成員交流不同的折法并討論為什么折法不同卻都表示這張紙的1/4。這里我會引導學生想出盡可能多的方法。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教學是本節課的主體部分。通過1/2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分數的含義。再讓學生去進行自主創造、拓展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學生的折法會是五花八門,但只要是學生自己創造出來的,就給予肯定。學生可以在小組交流中分享收獲的喜悅。

  4.認識其他的四分之幾

  在上一環節中學生已經折出1/4的基礎上,引導每個小組在已經折出1/4的幾張紙上分別畫出2/4、3/4、4/4。然后把學生的作品貼到黑板上,同時板書1/4、2/4、3/4、4/4。

  5.學習分數的讀寫法

  結合板書引導學生總結出:像1/4、2/4、3/4、4/4這樣的數我們就叫做分數。接著以3/4為例分析分數的寫法和讀法。然后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分數各部分名稱及表示的意義。設計意圖:使學生初步學會自己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在組內交流,發展學生的合作意識。這一階段的教學讓學生明確認識,形成分數的完整概念。在這里,難點得以突破,教學的各項目標得以集中實現。

 。ㄈ⿲嵺`應用,鞏固新知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我設計了具有層次性、針對性、靈活性的練習。練習分為三個層次:基礎練習、綜合練習和拓展練習。

  1、基本練習:課本P55練一練的1、2題。

  2、綜合練習:下面哪個圖形的涂色部分的1/4,在里面“∨”并說明其他三圖為什么不能用1/4來表示。(題目在課件上)

  3、拓展練習:判斷下面的分數表示的陰影部分對嗎?(題目在課件上)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多層次練習的主要目的是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把剛剛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自我總結,分享收獲

  在本節課即將結束時,我準備讓學生找一找身邊能用分數表示的例子,同桌之間說一說。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學生在自我總結中,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真體會生活中是數學與學習數學的價值。

  附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可以說是“微型教案”能具體、直觀地幫助學生開啟思路、排疑解難、掌握新知識,所以我精心設計如下板書:

  認識分數

  把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1/2像1/2、2/4、3/4、4/4這樣的數我們就叫做分數

  寫法:先寫分數線,再寫分子,最后寫分母

  讀作:四分之三

《認識分數》教案 篇8

  一、教材地位:

  本課內容是蘇教版國標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分數》。分數的.認識是數概念的一次拓展,在數學基礎理論中,分數的形式定義相當抽象,現有的小學數學教材中對分數的理解僅突出它在現實生活中測量與均分的含義。本冊認識分數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擴展,是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讀、寫方法、還是在計數單位以及計算法則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別,并且學生在生活經驗中又接觸得較少,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本單元只是初步,對分數概念的教學僅定位于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初步認識和理解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本課時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繼續學習分數和學習小數的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如何在本單元教學時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參照新課標,以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與態度為緯度,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方面: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紙、涂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礎上,初步感知和體驗分子、分母的含義;能正確讀、寫簡單的分數。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通過參與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觀察探究、動手實踐、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價值,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是探索和發現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幾分之一來表示,認識幾分之一,并能正確表示出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的幾分之一。能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三、預設教學流程:

  為了使上述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切實落實,我預設如下的教學過程:

 。ㄒ唬┣榫硨耄J識分數

  在本步驟教學中,我設想由特殊到一般,從認識1/2遷移至認識幾分之一。

  1、認識1/2

  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第一個環節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入郊游時分食品的情境,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個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當分到一個蛋糕時,學生發現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整數來表示,這時,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實問題發生了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欲望。這里我設計了一個尋找活動,尋找數字王國里的新朋友,這樣就轉入第二個環節:揭示半個在數學上可以用1/2表示。結合多媒體課件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強調每份都是它的1/2。并結合1/2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以及各部分的具體意義,這樣教學不僅在發展學生符號感上有意義,而且容易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了對1/2的理解。

  2、認識幾分之一

  我設計了又來了兩個小朋友,變成四個小朋友分一個蛋糕,問學生應該怎樣分?,這里還是要強調平均分,并結合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認識: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在認識1/2的基礎上認識1/4。接著出示了一道練習題,讓學生判斷這些圖還可以用1/4來表示嗎?主要是對平均分的理解,進一步強調一定要平均分。

  認識幾分之一的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利用各種學具紙片長方形、正方形、圓,還有鉛絲,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出1/4,貼在黑板上,并說說為什么可以用1/4來表示。這時再追問學生:用的東西不一樣,折的方法也不同,涂色部分形狀更是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1/4來表示呢?讓學生思考討論發現:平均分的圖形不同,它們的1/4形狀也不一樣,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個圖形(或物體)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1/4來表示。教師重點指出要講清是誰的1/4。這里為今后分數應用題中分率與對應單位1埋下伏筆。

  接著是利用課本P99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四幅圖,組織學生討論每個圖形是怎樣分的,涂色部分是它的幾分之一,引導學生完整地敘述幾分之一,并學會寫分數。因為前面已突出認識了1/2和1/4,學生在此基礎上通過直觀圖形認識幾分之一相對來說比較容易。

 。ǘ┰诟惺軒追种恢斜容^分數的大小

  這個環節分兩個層次。首先,我出示了書本第99頁第三題,先出示一條紅紙條,告訴學生可以用1來表示,再出示涂了一半顏色的紙條,(書本上是沒有的,加入這一內容第一為比較分數的大小作準備,第二是為估計1/3做鋪墊)讓學生估計出1/2。這時再出示涂1/3顏色的紙條,讓學生估計出是1/3后,教師問:同一張紙條的1/2和1/3哪一個大?這里只要讓學生從圖上直觀的看出哪個分數大就可以了,簡單的說一下為什么。接著再來估計1/6,可能有一些難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鋪墊,學生應該可以估計出。最后再比較1/6與上面兩個分數的大小。這個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讓學生在經歷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思維活動后自主探索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對數的感覺,也通過直觀圖形讓學生體會了1/2、1/3、1/6和1的關系,為后面學段繼續學習分數打下伏筆。

  第二是讓學生動手自己解決課本第100頁第5題,通過涂出指定的分數,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和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

 。ㄈ┟嫦蛉w,分層練習

  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教學中,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有所發展,但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差異,分層練習,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個環節我設計了這2個練習:①想想做做第6題,《科學天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藝術園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哪一部分大些?②播放生活中的一段廣告,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廣告中的動態畫面讓你聯想到了幾分之一?最后一幅圖又是兩人分蛋糕,每人半個,讓學生體會數學來自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

  接著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分數。

《認識分數》教案 篇9

  學生認識分數,是從三年級(上冊)開始的。在那冊教材里,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能進行簡單的分數加、減計算。本單元繼續教學分數,包括兩方面內容: 一是把由若干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這樣的分數表示這個整體里的一份或幾份。二是應用對分數的理解,解決求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是多少個物體的實際問題。這兩個內容,前者是重點、是基礎,后者為前者服務。全單元內容分成四段安排,編寫了四道例題、三次“想一想”(“試一試”)、四次“想想做做”和一個練習,還有兩道思考題和一篇“你知道嗎”。

  1. 教學整體的幾分之一。

  從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到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是認識分數的一次發展。理解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并不難,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就不那么容易了。把一盤桃平均分給4只猴,每只猴分得其中的一份,例題從情境圖到集合圖,始終把4個桃顯示成一個整體,其中的一份是這盤桃的1/4!跋胍幌搿卑堰@盤桃平均分給2只猴,在集合圖的幫助下,讓學生說出每只猴分得“這盤桃”的1/2。通過例題和“想一想”的教學,學生能初步體會到這一盤桃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是這盤桃的幾分之一。在教學例題的時候,語言要準確、精煉、富有節奏,讓學生結合圖聽明白這些話。要講清“這盤桃平均分成4份”,“每只猴分得這樣的一份”,“一份是這盤桃的1/4”。

  “想想做做”圍繞認識整體的幾分之一設計,內容分成兩部分。第1、2題是一部分,看圖寫出幾分之一。這部分內容的安排是有層次的,從實物組成的整體到幾何體組成的整體是一次發展,從一個物體是整體的幾分之一到若干個物體是整體的幾分之一又是一次發展。第3、4題是另一部分,用圖或實物表達自己認識的幾分之一。如8個蘿卜的1/2是把這8個蘿卜平均分成2份,給其中的一份涂上顏色。又如12根小棒的1/3應該把這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取出其中的一份。在完成“想想做做”第1~4題時,都要讓學生認真地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為什么這樣寫、這樣涂、這樣拿。

  2. 求整體的幾分之一是多少。

  這部分內容是應用分數的意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進一步理解什么是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是教材的主要意圖。

  例題是盤里有4個桃,一只猴分得這盤桃的1/4,可以分到幾個桃?從“這盤桃的1/4”可以想到就是把這盤桃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通過分實物能得到結果,通過4÷4也能算出得數。教學的關鍵在于讓學生充分說說“什么是這盤桃的1/4”,只要把分數的意義激活了,問題就容易解決。教材希望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用除法計算!霸囈辉嚒弊寣W生求這盤桃的1/2是多少個,仍然要求學生通過操作和計算解決問題。通過例題和試一試,要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求4個桃的1/4或1/2是幾個桃,都是平均分,所以都可以用除法計算。

  “想想做做”的前四題也可分成兩部分。第1、2題先動手分一分,體會平均分,再列式計算。第3、4題利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還應該注意到,第1、3題各有兩小題,組成整體的物體與個數都是相同的,12個草莓的1/3與1/4的個數是不同的,16個大字的1/2與1/4的個數也是不同的,教材在這兩題里設計了可以比較的內容。第2、4題都是求整體的1/2或1/3是幾個,由于整體里物體的個數不同,相應的幾分之一的個數就不相同,這些也應該讓學生感受到。

  3. 認識整體的幾分之幾。

  在認識整體的幾分之一基礎上,認識整體的幾分之幾就容易了。例題仍然用教學幾分之一時的情境,突出“3個1/4就是3/4”,既清楚地展示了3/4的內涵,又體現了滲透分數單位及分數組成的意圖!跋胍幌搿崩,先根據題意在集合圖中把10個蘿卜平均分成5份,并在其中的3份上加了紅色,學生看圖說出涂紅色的蘿卜是蘿卜總數的3/5并不難。為了促使學生再次體會分數的意義,要讓他們說一說: 把10個蘿卜平均分成了幾份、3只兔分得其中的幾份,是這些蘿卜的幾分之幾。

  “想想做做”中的前半部分和教學幾分之一時有相似的安排。第7題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10小段,其中的一小段或幾小段都可以用十分之幾的分數表示。這道題為下面第8~10題的教學以及今后繼續學習分數的知識提供了比較簡捷形象的操作方法。第8~10題教學把幾厘米寫成十分之幾分米、幾分米寫成十分之幾米、幾角寫成十分之幾元等內容,這些內容是以后理解小數意義的基礎。教學這些題的關鍵是突破1厘米=1/10分米、1分米=1/10米、1角=1/10元這三個難點。可以利用直尺和錢幣實物,也可以利用第7題那樣的線段圖,抓住分米與厘米、米與分米、元與角之間的十進關系,如先畫一條線段表示1元或1米,把這條線段分成10等份之后,其中的一份是1角或1分米,也是1/10元或1/10米,難點就被解決了。從第8、9題到第10題是一步提高,第10題將直接為教學小數服務。

  4. 求整體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在已經會求整體的幾分之一是多少的基礎上求整體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關鍵在于突出對分數幾分之幾的理解。12個蘑菇的3/4是把12個蘑菇平均分成4份后其中的3份,無論是操作實物還是列式計算都要先把12平均分成4份(即12÷4=3),再求這樣的3份是多少(即3×3=9)。教學時,不能只注重列式計算,要關注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讓學生通過形象思維體會算法。也不能過分追求抽象的理性分析,要聯系分數的具體含義體會算法。

  “想想做做”第1、2題都要求先“分”再“算”,分的時候思考比較具體形象,算的思路比較抽象。先“分”后“算”能突出思考過程,再次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第3、4題雖然只要求算,仍應重視引導學生抓住題中的數量關系,從分析分數的具體含義入手,組織推理,并給學生充分交流思考的機會。

  練習七整理了本單元教學的內容并解決實際問題。第1、2題把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整合起來,幫助學生全面體會分數的意義。第5題學生對折后可以說說能知道哪些分數,并發現規律。

《認識分數》教案 篇10

  小學數學《認識分數》說課稿怎么寫?下面應屆畢業生小編特為大家推薦一篇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用。

  一、教材地位:

  本課內容是蘇教版國標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分數》。分數的認識是數概念的一次拓展,在數學基礎理論中,分數的形式定義相當抽象,現有的小學數學教材中對分數的理解僅突出它在現實生活中測量與均分的含義。本冊“認識分數”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擴展,是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讀、寫方法、還是在計數單位以及計算法則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別,并且學生在生活經驗中又接觸得較少,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本單元只是“初步”,對分數概念的教學僅定位于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初步認識和理解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本課時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繼續學習分數和學習小數的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如何在本單元教學時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參照新課標,以“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與態度”為緯度,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方面: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紙、涂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礎上,初步感知和體驗分子、分母的含義;能正確讀、寫簡單的分數。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通過參與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觀察探究、動手實踐、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價值,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是探索和發現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幾分之一來表示,認識幾分之一,并能正確表示出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的幾分之一。能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三、預設教學流程:

  為了使上述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切實落實,我預設如下的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認識分數

  在本步驟教學中,我設想由特殊到一般,從認識1/2遷移至認識幾分之一。

  1、認識1/2

  “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第一個環節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入郊游時分食品的情境,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個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當分到一個蛋糕時,學生發現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整數來表示,這時,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實問題發生了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欲望。這里我設計了一個尋找活動,“尋找數字王國里的新朋友”,這樣就轉入第二個環節:揭示“半個”在數學上可以用1/2表示。結合多媒體課件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強調每份都是它的1/2。并結合1/2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以及各部分的具體意義,這樣教學不僅在發展學生符號感上有意義,而且容易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了對1/2的理解。

  2、認識幾分之一

  我設計了又來了兩個小朋友,變成四個小朋友分一個蛋糕,問學生“應該怎樣分?”,這里還是要強調“平均分”,并結合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認識: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在認識1/2的基礎上認識1/4。接著出示了一道練習題,讓學生判斷這些圖還可以用1/4來表示嗎?主要是對平均分的理解,進一步強調一定要平均分。

  認識幾分之一的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利用各種學具紙片長方形、正方形、圓,還有鉛絲,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出1/4,貼在黑板上,并說說為什么可以用1/4來表示。這時再追問學生:用的東西不一樣,折的方法也不同,涂色部分形狀更是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1/4來表示呢?讓學生思考討論發現:平均分的圖形不同,它們的1/4形狀也不一樣,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個圖形(或物體)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1/4來表示。教師重點指出“要講清是誰的1/4”。這里為今后分數應用題中分率與對應單位1埋下伏筆。

  接著是利用課本p99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四幅圖,組織學生討論“每個圖形是怎樣分的,涂色部分是它的幾分之一”,引導學生完整地敘述幾分之一,并學會寫分數。因為前面已突出認識了1/2和1/4,學生在此基礎上通過直觀圖形認識幾分之一相對來說比較容易。

  (二)在感受幾分之一中比較分數的大小

  這個環節分兩個層次。首先,我出示了書本第99頁第三題,先出示一條紅紙條,告訴學生可以用“1”來表示,再出示涂了一半顏色的紙條,(書本上是沒有的,加入這一內容第一為比較分數的大小作準備,第二是為估計1/3做鋪墊)讓學生估計出1/2。這時再出示涂1/3顏色的紙條,讓學生估計出是1/3后,教師問:同一張紙條的1/2和1/3哪一個大?這里只要讓學生從圖上直觀的看出哪個分數大就可以了,簡單的說一下為什么。接著再來估計1/6,可能有一些難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鋪墊,學生應該可以估計出。最后再比較1/6與上面兩個分數的大小。這個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讓學生在經歷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思維活動后自主探索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對數的感覺,也通過直觀圖形讓學生體會了1/2、1/3、1/6和1的關系,為后面學段繼續學習分數打下伏筆。

  第二是讓學生動手自己解決課本第100頁第5題,通過涂出指定的分數,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和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

  (三)面向全體,分層練習

  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教學中,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有所發展,但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差異,分層練習,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個環節我設計了這2個練習:①想想做做第6題,《科學天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藝術園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哪一部分大些?②播放生活中的一段廣告,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廣告中的動態畫面讓你聯想到了幾分之一?最后一幅圖又是兩人分蛋糕,每人“半個”,讓學生體會數學來自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

  接著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分數。

《認識分數》教案 篇11

  學生在三年級教材里初步認識了分數,其中三年級(上冊)教材是一個物體(或圖形)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下冊)教材是若干個物體組成的整體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本單元繼續教學分數的意義,涉及的有關知識比較多,大致分成五部分編排。

  第36~37頁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

  第38~43頁真分數與假分數,用分數表示兩個數量的關系。

  第44~46頁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用分數表示除法的商。

  第47~50頁帶分數,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分數與小數相互改寫。

  第51~54頁全單元內容的整理與練習。

  編排的三道思考題都與本單元教學的知識直接有關,對理解分數意義和發展數感十分有益。

  1 教學分數的定義,重點是建立單位“1”的概念。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這是關于分數的描述式定義,單位“1”、平均分、表示一份或幾份的數是定義里的三個主要內涵。相對于后兩個內涵,單位“1”較難理解,是教學分數意義的關鍵,是必須突破的難點。

  例1的教學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用分數表示一塊餅、一個長方形、一根表示1米的線條、一個集合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并結合圖說說寫出的每個分數的含義。引起對已有知識的回憶,感受被平均分的對象是非常廣泛的,為建立單位“1”的概念積累具體的感性材料。第二步告訴學生,被平均分的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一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這里把“自然數1”作為建立單位“1”的臺階,出于兩個原因: 首先是被平均分的對象都是“一個”,即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集合,“一個”用自然數“1”表示,學生容易接受。先理解可以用自然數1表示,再提升成單位“1”,降低了認知的坡度。其次是體現了分數與自然數是有聯系的,有利于后面教學假分數。第三步回答“大象”卡通提出的問題,再認各個分數的單位“1”是什么,使抽象的概念回歸到具體實例中去。第四步揭示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的含義,由于在前三步的教學中建立了單位“1”的概念,這一步的教學就順理成章了。

  “練一練”和練習六通過寫分數和解釋分數,進一步體會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如“練一練”寫分數時,要看懂每幅圖里把什么看成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幾份涂了顏色。思考和交流都是圍繞分數意義展開的。又如練習六第2題在三個圖里涂色表示23,從中體會看作單位“1”的對象不同,各次涂色的桃的個數也不同。第3題說分數的意義,是以后分析分數乘、除法實際問題數量關系的基本思路。由第(1)小題作了示范,要求說清楚把什么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另一個數量有這樣的幾份。第5題寫成的兩個分數有相同的單位“1”,由于平均分的份數不同,所以表示1份的分數也不同。通過這些練習,學生對分數意義的三個內涵會有整體的感受。

  2 以分數單位為新知識的生長點,教學真分數和假分數。

  在例2之前,學生接觸的分數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例2和例3陸續引出分子和分母相等以及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數,然后把以前認識的分數和例題里新認識的分數進行比較、分類,得出真分數和假分數。

  例2以分數單位為知識生長點,通過推理表示出假分數。先在三個同樣的圓里涂顏色分別表示14、34和44,從已經認識的分數帶出44,并通過說說每個分數各有幾個14,理解44的意義,初步體會幾個14是四分之幾;再在圖形中涂顏色表示5個14,利用“5個14是幾分之幾”這個問題,引導學生結合看圖寫出54,再次體會幾個14是四分之幾。理解1個圓只能表示4個14,表示5個14需要2個圓非常重要,不僅直觀感受54的意義,而且有利于以后認識帶分數以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的方法。

  例3繼續教學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數,先出現三個分母都是5的分數,說說這些分數各有幾個15,并在圖形里涂顏色表示。這樣的安排充分利用例2的基礎,緊緊抓住分數的意義,讓學生在說和畫的活動中主動理解這些分數的意義。而且,學生經歷四分之幾到五分之幾的擴展,對其他分母的分數意義也能理解了。

  例2和例3先后出現七個分數,有分子比分母小的、分子比分母大的以及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各種情況,這就具備了教學真分數、假分數的條件。教材的安排是先比較各個分數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把七個分數分成兩類,分別定義真分數和假分數。學生按分子、分母的大小,往往把七個分數分成三類,這是正常的現象。教學時只要把分子比分母大和分子與分母相等這兩類分數合并起來,指出它們都是假分數。

  練習七第1~4題是配合真分數、假分數的教學編排的。第1題在直線上指出表示各分數的點,是再次體會分數的意義。三小題里的分數分別表示幾個12、幾個13和幾個15。依次讀讀各組的分數,找出其中的真分數和假分數,能鞏固真分數與假分數的概念?纯幢硎菊娣謹岛图俜謹档狞c各在直線的哪一段上,初步體會真分數比1小,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數等于1,分子比分母大的假分數大于1,進一步充實對真分數和假分數的認識。在解答第4題時,需要運用這些認識,才能比較每組兩個數的大小。

  3 用分數表示同類兩個數量的關系,擴展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分數的意義表達的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如地球表面有71100被海洋覆蓋,地球的表面是整體,把它看作單位“1”;被海洋覆蓋的是其中的一部分,占整體的71100。事實上,分數的應用不局限于部分與整體關系的范疇,還經常用來表示兩個同類數量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體會分數能表示兩個同類數量的關系,擴展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有利于應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些正是例4、例5的編排意圖。

  例4利用直觀的圖畫,引導學生把已有的分數概念遷移到新的情境中來。圖畫里一條紅彩帶平均分成4份,另一條黃彩帶和紅彩帶中的一份同樣長,很容易看出黃彩帶的長是紅彩帶的14。教材要求學生表達得出14的思考,仔細體會其中的推理: 紅彩帶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14;因為黃彩帶與紅彩帶的1份同樣長,所以黃彩帶的長是紅彩帶的14。學會思考是這道例題的教學要求,但不要機械套用某種語言模式。要抓住分數的意義,體會黃彩帶與紅彩帶的長度關系。“試一試”是例題的延伸,紅彩帶仍舊平均分成4份,藍彩帶的長與紅彩帶里的3份同樣長,是紅彩帶的34。從黃彩帶的長是紅彩帶的14到藍彩帶的長是紅彩帶的34,學生初步體會到分數可以表示兩個長度的關系。

  例5在紅彩帶的下面畫綠彩帶,體會“綠彩帶的長是紅彩帶的54”這個關系的含義。以畫促思是例題的編寫特點,如果讓學生先猜一猜畫出的綠彩帶比紅彩帶長還是短,并說出理由,既能激起興趣,又能引發思考!霸囈辉嚒卑鸦ú蕩У拈L與紅彩帶的長相互比較,提出了兩個問題。體會兩個問題不同,辨清各是什么彩帶與什么彩帶相比,才能正確地用分數表示兩個長度的關系。要聯系圖畫,理解前一個問題是花彩帶與紅彩帶比,把紅彩帶平均分成4份,花彩帶的長有這樣的7份。后一個問題是紅彩帶與花彩帶比,把花彩帶平均分成7份,紅彩帶的長是這樣的4份。

  練習七第5~8題配合例5的教學。這些題分別通過線段圖、平行四邊形、實物圖、統計圖呈現數量,能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經常用分數表示數量關系。更重要的是深刻體會,解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問題,必須分析誰和誰比,找到作為單位“1”的數量。

《認識分數》教案 篇12

  教學內容:認識幾分之幾 第101—104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幾份可以用分數幾分之幾來表示;

  2、能用分數表示實際操作的結果;

  3、會讀、寫幾分之幾,并能比較幾分之幾的大小。

  4、體會分數來自與生活實際的需要,了解分數產生與發展的大致歷程。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幾分之幾的含義。比較熟練地比較分數的大小。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每人準備同樣大小的圓形紙、長方形紙,繩子,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并情境導入幾分之幾

  1同學們,我們昨天學習了什么內容?你知道分數是在什么情況下要用到呢?

  (師讀幾個分數,學生根據老師所讀寫出分數。師請學生相互報幾個分數,學生寫出分數。)

  2、接著:大家還記得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途中吃西瓜的故事,如果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豬八戒吃其中的兩份,,那么,可以用什么分數來表示呢?請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折成同樣大的8份,再把2份涂上顏色。

  3、學生先在小組里相互說一說:我涂的是8份中的幾份。還剩下幾份?你涂的部分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你是怎樣想的?

  4、全班交流。

  5、光碟出示第101頁的試一試,填上適當的分數。

  二、比較幾分之幾的大小

  1.請大家把長方形的紙拿出來,四人為一組,折成5份,并涂一涂,比較一下:五分之三和五分之二哪個大?

  2、在小組相互說的基礎上,在班級里進行交流:我是看五分之三涂色部分大,五分之二的涂色部分小,所以五分之三大于五分之二。學生也可以這樣說:把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平均分成了五份,取的越多,表示的分數就越大,取的越少,表示的分數就越小。

  3、光碟出示第103頁第4題。

 。1)先涂一涂,再比一比。

 。2)同桌之間進行交流。后全班交流評價。

  4、用你準備的圓片或細繩,折一折。同桌比一比,說一說。你從中有沒有發現什么規律?(先在小組里相互說一說,再在班級里進行交流。)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2題。

  (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一個吃了1塊,另1個吃了2塊,他們各吃了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在每個圖里涂上顏色表示所要求的分數。學生先完成在書上。再組織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題。

 。1)用兩張完全相同的長方形紙,分別折出它的四分之三和八分之五,并涂上顏色。你還能折出一張紙的幾分之幾?

 。2)進行展示交流、鼓勵。

  3、光碟出示第103頁第5題。

  (把1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一個吃了這個西瓜的1份,另一個吃了這個西瓜的3份。)

 。1)用分數怎樣表示?誰吃的更多一些?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四、學習閱讀《你知道嗎?》

  1、自主閱讀,思考

  2、交流: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哪些疑問?

  3、讀了這些圖文,你想到了什么?

  五、質疑問難;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六、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認識分數》教案 篇13

  教學內容:認識幾分之一 第98——100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幾分之一來表示,并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

  2、正確認識和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

  3、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

  4、會直觀比較簡單分數的大小。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知道平均分才能用分數表示,會直觀比較簡單分數的大小。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每人準備同樣大小的圓形紙、長方形紙,繩子,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動畫課件展示)星期天,小紅和小明去郊外野餐,看看他們準備了什么好吃的?(課件出示4個蘋果、2瓶礦泉水、1個蛋糕)如果你是他倆,你打算怎么分這些食品呢?

  2、結合學生口答,老師出示下列圖案:

  兩個蘋果、1瓶礦泉水、半個蛋糕

  3、比較這三個數字,哪個數字比較特別?

  4、“半個”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嗎?揭示二分之一,寫作 ,讀作二分之一。

  5、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像 這樣的數,它們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分數。(板書:認識分數)

  二、研究二分之一

  1、那么什么樣的數是分數呢?

 。ㄟ呎f邊用動畫課件演示切蛋糕)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這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老師指著左半個蛋糕,在蛋糕上出示分數)。老師指著另一半蛋糕問:那這一份呢?(學生回答后,動畫出示分數)也就是每份都是它的 。 就是分數。

  2、你能說說 是怎么得來的?(先學生自己說,后指名說。)

  3、老師小結,并用課件出示文字,讀一讀。

  三、操作活動,經歷二分之一的產生過程

  1、在我們桌上有一些紙片和繩子,你能找到它們的 嗎?

  (學生動手操作)

  2、交流:你是怎么得到二分之一的?

  3、小結:不管怎樣,只要把一樣物體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

  4、 這個分數里,1表示什么?橫線和橫線下面的數又分別表示什么呢?

  交流,結合回答板書:   ……分子……分數線……分母

  5、分數的寫法:先寫分數線,再寫分母,后寫分子

  四、導入其它的幾分之一

  1、你覺得還有哪些分數?(指名學生口答并板書出分數)

  2、你能用你準備的紙片折一折,涂一涂、說一說嗎?(學生操作交流)

  3、下面的圖形的涂色部分你能用分數表示嗎?(書本第99頁第1題)

  五、比較大。

  1、取出同樣的紙片折出的不同分數,直觀比較大小,你發現了什么?

  2、學生交流,小結(同樣的物體,分的份數越多,每份就越小。)

  3、練習:(書本第100頁第5題)

  六、分析判斷:

  1、仔細觀察下列圖形,哪些圖形的涂色部分能用 來表示?

  2、觀察第99頁,第2題,判斷,說一說為什么?

  3、觀察第100頁第6題,思考并討論交流。

  七、輕松一刻:

 。ㄕn件)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途中吃西瓜的故事。思考:四分之一與六分之一到底誰吃得多?

  八、總結:

  今天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認識分數》教案 篇14

  教學內容:簡單分數的加、減法 第105—106頁

  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分數的實際意義;

  2、探究并學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計算,并能與他人交流自己計算的方法。

  2、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機會,鍛煉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能進行簡單的分數相加、相減。

  教具學具準備:光碟、長方形紙片、卡片

  教學過程:

  一、操作與復習

  1、1請大家拿出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把它平均分成8份,想一想:每一份都是這張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2、再把它的3份涂上紅色,再想一想:涂紅色的部分是這張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再把它的2份涂上綠色,也請大家想一想:涂綠色的部分是這張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二、情境導入

  1、據剛才前后兩次所涂的顏色,你能想到怎樣的數學問題?先在小組里說一說,再在班級里組織交流。

  2、學生可能會提到:兩次涂色部分一共是這個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學生也有可能會提出:紅色部分比綠色部分多這個長方形的幾分之幾?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這兩個數學問題。師作巡視。

  4、組織交流:要求兩次涂色部分一共是這個長方形的幾分之幾?可以怎樣列算式?如何算?要求紅色部分比綠色部分多這個長方形的幾分之幾?又應該怎樣列算式?如何算?

  5、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相應板書。

  6、觀察列式與計算,你有什么發現?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題。

 。ǖ1次大約喝了這杯水的五分之一,第二次大約喝了這杯水的五分之二。兩次大約喝了這杯水的幾分之幾)?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2、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的第3題。

  (小紅用一張紙的八分之五做紅花,小明用這張紙的八分之二做小旗。)

 。1)兩人一共用去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2)小明比小紅少用的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學生先獨立列式計算完成在本子上,再組織全班交流。

  3.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的第4題。

 。1)學生自由閱讀理解:(一塊地的五分之三種西紅柿,五分之一種茄子,根據這兩個條件,請同學提一些數學問題。)

 。2)學生可能會提:西紅柿和茄子一共種了這塊地的幾分之幾?西紅柿比茄子多種了這塊地的幾分之幾?(或茄子比西紅柿少種了這塊地的幾分之幾?)

 。3)學生先自己解答提出的問題,再組織交流。

 。4)思考:還有這塊地的幾分之幾可以種些什么?

  4.學習思考題。

  (1)光碟出示第106頁思考題:

 。2)先請學生仔細觀察思考,再同桌相互說一說,再填一填。

 。3)然后組織交流。

  四、課堂小結: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3、4題。

《認識分數》教案 篇15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64~65頁)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課是基于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也就是“學生在掌握了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這個物體的幾分之一”的知識儲備上,進行深入和拓展。教材在編排意圖上秉承了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實踐到理論的有機遞進,體現層次性,彰現漸進性,為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做了有效的預設和安排。

  3、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這些物體的幾分之一;

  2通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親歷探索過程,親嘗收獲快樂,從而進一步構建分數“幾分之一”的實際概念;

  3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感受“認識分數”的生活價值和數學價值。

  二、說教材

  1、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

  2、依據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前沿理論,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合理、有效地采用多媒體圖、文、聲三維動態呈現的優勢,突破重點,化解難點。

  三、說教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很好地詮釋了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除了要使學生學會,更要使學生會學;谝陨侠砟,讓學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真正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進而能讓學生提煉出有效的學習方法,感悟數學學習的生命價值,體驗學習的快樂。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跃臣ふ、導入新知

  多媒體呈現猴王分桃的情境,教師以故事的形式敘述:花果山猴王給4只小猴分桃,猴王把一只桃分給4只小猴,但是分的大小各異,4只小猴不接受,沒法,猴王只好重新分的一樣多,小猴們才欣然接受。承接著故事,教師提問:小猴們為什么不接受第一次分桃的結果呢?(重點揭示“平均分”)第二次平均每只小猴分得這只桃的幾分之幾?

  [通過猴王分桃的情境,復習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這個物體的幾分之一,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有效回饋,旨在調動學生的先前經驗,尋找到“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到“把一個整體平均分”的認知突破點。強調“平均分”是新舊知識的連接點,進行必要的凸現和強化,能在新舊知識之間架起一座互通的橋梁。]

 。ǘ┗犹骄、學習新知

  變換多媒體呈現情境,以嘆息的口吻敘述新情境:猴王為了避免再次出現分桃不均的場面,吸取了前面的教訓,將一盤桃(4個)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一呢?將問題直接拋給學生,學生們都情趣高漲,躍躍欲試。此時,教師并沒急于求“案”,而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分一分(用學具來分,用畫圖來分,用折紙的方法分等等)。接著,讓小組討論,每只小猴分得幾個桃?是其中的幾分之幾?怎樣用一個分數來表示每只小猴分得的桃?讓學生各抒己見。因為學生是在自己動手操作,實踐感知的基礎上獲得認識的,都說的頭頭是道。教師在點頭嘉許的情況下,適時小結:把一盤桃(4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盤桃的四分之一。接著教師馬上安排練習,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1的前兩個填空,用分數表示,并能說說表示的含義。

  [這部分其實是“把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后,每份是一個物體”的知識點內容的教學,通過學生合作探究,操作發現,讓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形成逐漸抽象的認識,提煉出具體的表示方法,為后續的學習開辟了更寬廣的空間。結合這個知識點,及時的練習,必要的鞏固和強化,能有效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以調控下限的學習。]

  在基本練習之后,繼續深入,來學習“每份是幾個物體”的知識點。為了讓學生更具有直觀體驗,教師跳出了“猴王分桃”的多媒體虛擬情境,為學生準備了一些實物(9個小正方體,4個蘋果,8枝鉛筆),讓學生來平均分一分。以小組的形式來展開,并思考:你把這些物體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幾個物體?你能用分數表示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展開探究,你分我擺,你數我記。當然,我們不排除學生仍然把這些物體以一個一份的形式來分,我們教師就要發揮巡視指導的作用,讓學生的合作探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一定時間之后,全班交流,學生上實物展臺來展示自己的學習情況。在此之間,教師可以作出合理的篩選,既選一、二個分得比較合理的來引領學生的思維,形成公識,達成一致,又選出分得不合理或者不成功的例子,讓學生進行個人自診和全班會診,找出存在的問題,教師適時點撥和引導,去偽存真,和全體同學共同發現: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與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的聯系和區別。繼而完成想想做做1中的剩余兩空。

  [這部分知識點的教學,旨在引導學生進一步探討分數的意義: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分就表示這些物體的幾分之一(每份是幾個物體),通過學生的合作探討,互動交流,使學生從具體的實物中得到感悟,從操作中獲得認識,從現象中發現本質,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綜合練習、有效反饋

  1、完成想想做做2(用分數表示每個圖里的涂色部分)和想想做做3(每個圖里填上它上面的分數),并進行全班匯報交流。

  [此練習是為了對學生學習的新知識掌握情況進行鞏固強化,及時反饋存在的問題,針對2、3兩個練習,教師要做好排查,能發現情況,事實點撥,有效補救。]

  2、拿一拿

  一堆小棒12根,請分別拿出這堆小棒的1/2和1/3。

  這題是新知識的有效運用,先讓學生說一說,所要拿的分數所表示的含義,根據這兩個分數的意義,來具體分一分,拿一拿,并說一說,分別是幾根。之后,可對這題進行提升,你還能拿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一?并比較拿的這幾個不同的分數,發現了什么規律?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

  [開放的練習,給學生充分探索的空間和展示的機會,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

 。ㄋ模┤n總結、拓展延伸

  首先讓學生談談學習本課后的具體收獲,從結合自己的學習過程到所獲得的知識等方面談出自己的體會。接著,讓學生觀察我們身邊的物體,能用學到的知識“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來說一說,我們身邊的分數嗎?(學生可以把我們的課桌,作業本,以及我們的同學等等看最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

  [必要的總結,加深學習的印象,讓學生在知識、情感、能力方面都有收獲的體驗,同時,讓學生自己造分數,把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初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審視我們顯示的生活世界,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做到學用結合。]

《認識分數》教案 篇16

  課例: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2、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教學重難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具、學具準備:

  彩筆、貼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孩子們,我們的老朋友笑笑和淘氣在分蘋果呢。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么分的?(課件演示)

  笑笑說:“現在有兩個蘋果,要分給我們兩個人,可以每人分到一個蘋果,這樣比較公平、合理,用到了我們以前學過的  平均分的知識。淘氣,你同意嗎?”

  淘氣:“兩個蘋果每人分到一個,是平均分,即公平又合理,我同意。”

  他們是怎樣分的呢?(他們是把兩個蘋果平均分的,每人分到一個。)(板書:平均分)

  那你們都同意他們的分法嗎?(邊說邊演示)

  你們可真是一群講求公平、合理的好孩子。

  二、新授

  1、認識“一半”的表示方法

  (課件:笑笑和淘氣說,怎么辦呢?怎么辦呢?)笑笑和淘氣好象遇到困難了。我們看看他們怎么了?(課件:淘氣:現在只有一個蘋果,我和笑笑有兩個人。該怎樣分呢?)現在只有一個蘋果笑笑和淘氣不知道該怎樣分了,你們愿意幫他們嗎?

  現在請你和你同桌兩人,分別扮演淘氣和笑笑分這個蘋果。

 。ㄩ_始動手分蘋果)

  現在誰能給笑笑和淘氣出主意了,告訴他們該怎樣分這個蘋果?匯報:我們要公平、合理。我和我同桌平均分這個蘋果,把蘋果從中間切開,一人一半。評:你真是個有思想的孩子。是啊,在生活中,人人都是平等的,老師同意你的觀點,要平均分。

  那“一半”該怎樣來表示呢?(小組討論)

  (0.5、 1/2)(課件:演示1/2)

  我們已經學習了整數和小數。那1/2和我們以前學的數一樣嗎?(不一樣)

  它叫什么數呢?(分數)

  這節課我們就通過動手分一分,來認識分數。(板書:認識分數)

  分數是數家族中的重要成員,也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1/2就是表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的到一半,也就是1/2。

  2、讀、寫,認識各部分名稱

  現在,我們已經認識了1/2這個新朋友,你想學會寫它嗎?(首先,我們寫一條“——”,表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再在“——”的下面寫“2”,表示把這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最后在“——”的上面寫“1”,表示每人分到這個蘋果的一半。讀作:二分之一)(板書:讀作:二分之一)(齊讀)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這個分數怎么讀,怎么寫了。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稱都是什么嗎?

  (中間的“——”,叫做分數線,表示平均分。

  下面的“2”,叫做分母。              (同時板書)

  上面的“1”,叫做分子。)

  現在你是不是和1/2更熟悉了?

  請同學們把書翻開53頁,看涂一涂。想一想,怎樣才能涂出這些圖形的1/2?(利用我們以前學過的軸對稱圖形的知識,先確定對稱軸,然后就可以涂出它的1/2了。)

  請同學們迅速涂出它們的1/2。

  匯報:(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老師把第一幅圖涂出來了。把一片樹葉平均分成兩份,其中涂色部分占這片葉子的1/2。)

  誰來匯報第二幅圖?(把一件衣服平均分成兩份,(課件:畫對稱軸)其中涂色部分占這件衣服的1/2。)(課件演示)

  (把一個六邊形平均分成兩份,其中涂色部分占這個六邊形的1/2。)

 。ò岩粋圓平均分成兩份,其中涂色部分占這個圓的1/2。)

 。ò岩粋正方形平均分成兩份,其中涂色部分占這個正方形的1/2。)評:孩子們,你們真是太讓老師佩服了,說的和做的都這么好。

  3、認識幾分之幾

  現在,老師相信你們一定和1/2成為好朋友了。

  請看大屏幕:(判斷下面圖形能不能用1/2來表示)

 。▓A,是。

  三角形,不是。因為它不是平均分成2份。

  正方形,不是。因為這個正方形是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個正方形的1/4。)(課件1/4的圖片,并出示: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個正方形的1/4。)評:你可真聰明,不但和1/2成為了好朋友,還由1/2認識了一個新的朋友1/4。

  你能把這個新朋友1/4寫在黑板上嗎?(生板書:1/4)

 。ㄕn件1/4的圖片)看到了這個圖形,你還想到了什么?(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沒涂色部分占整個正方形的3/4。)(課件出示: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沒涂色部分占整個正方形的3/4。)(師板書:3/4)

  那,怎么能把這個圖形用2/4來表示呢?(把其中的兩份涂上顏色(課件演示),其中涂色部分就占整個圖形的2/4。)(課件出示: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個正方形的2/4。)

  (老師,我有補充,其中沒涂色部分也占整個圖形的2/4。)(課件演示: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沒涂色部分占整個正方形的2/4。)(師板書:2/4)

  如果全涂上顏色呢?(課件演示)(課件出示: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色部分占整個正方形的4/4。)(師板書:4/4)

  4、分數定義

  你們能通過一幅圖,找到這么多知識,真是棒極了。

 。◣熤钢诎逭f)像1/2,1/4,3/4,2/4,4/4,   都是分數。(板書)

  你還能再說幾個分數嗎?

  能說完嗎?分數這么多,說也說不完。(補充板書“……”)

  三、練習:54頁說一說

  請同學們把書翻開54頁,看說一說。請同學們先自己寫一寫,讀一讀,這三個分數。然后再想一想。他們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1、 表示把一條繩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是1/3。

  2、表示把一個五角星平均分成5份,其中涂色部分占這個五角星的是3/5。

  3、方框里有6個大小一樣的圓,其中5個涂上了顏色,表示涂色部分占整個圖形的5/6,沒涂色部分占整個圖形的1/6

  四、拓展延伸

  1、動手折分數

  我們已經和這么多的分數成為了好朋友,你還想有更多的分數朋友嗎?

  你想和哪個分數成為好朋友,就請你折一折或涂一涂的辦法,把這個分數朋友找到了。找到了就請把你的分數朋友貼到黑板上,向全班朋友展示。

 。ㄕ曳謹担

 。ㄙN分數)

  (匯報:自己找的是那個分數)

  2、說生活中的分數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分數朋友,你找到了嗎?

 。ㄎ覀儼嘤48名同學,加上老師,我們這個集體里一共有49個人,其中老師就占總人數的1/49。)

  評:你們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可真強,這么快就在生活中又找到了這么多的分數朋友。

  五、總結

  同學們,老師覺得你們這節課表現很精彩。特別的棒。現在請你用一句話來評價一下,你這節課的表現。

  這節課我們初步相識了分數朋友,以后我們還會接觸更多的分數朋友,了解它們更多的秘密。希望你還能象這節課一樣精彩。

  反思:

  本節課我是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讓學生學習和理解分數的。分數概念是學生初次接觸的重要知識,要建立這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所以我創設了具體生動的問題情境,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并且本節課的教學,我還充分利用了實物操作、圖形等直觀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逐步了解了分數的意義。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所以本節課我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造作、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充分認識了分數。了解了分數的意義。并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學習的機會,比如“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圈一圈”“試一試”“練一練”等,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自主的數學活動中理解數學、體驗數學。

  但對學生精彩的回答,沒有及時的給予評價。評價語言比較簡單,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這是應該注意的。而且對于1/2的意義沒有給學生多說的機會,孩子掌握的不是很好。如果這里能更好的處理,孩子就能更好的掌握這些知識了。

《認識分數》教案(精選16篇) 相關內容:
  • 《2,5的倍數的特征》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讓學生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2.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運用分析、比較、歸納或猜想、檢驗等方法,并進一步學會與同學交流。教學重難點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

  • 《認識平方千米》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幫助學生認識平方千米的實際含義,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能進行單位換算。2、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培養主動探索的習慣!窘虒W重點】認識1平方千米。...

  • 《用字母表示數》教案(精選16篇)

    一、教學目標:1、經歷探索規律并用代數式表示規律的過程。能用字母和代數式表示規律。2、體會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形成初步的符號感。3、通過學生具體操作、實踐、歸納,以促進學生的自我創造,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提高學生觀察圖形...

  • 《節約能源》教案(精選3篇)

    教學目標:1、了解家庭用水和用電的情況,學會節約能源的方法。2、通過課外了解和課堂教學,滲透節約能源的思想,認識節約水能源和電能源的重要性。3、培養幼兒清楚表述和大膽嘗試的能力4、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養節約能源。...

  • 《圓》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教材分析《荷葉圓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4課。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課文洋溢著童真、童趣,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智慧...

  • 《圓》教案(精選16篇)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 《長方體的表面積》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學設計及反思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學設計及反思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建立表面...

  •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通用12篇)

    第八 單元分析 一單元教材分析蘇教版數學教材從四年級(上冊)起,每冊都編寫一個“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單元!靶纬山鉀Q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是《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確定的課程...

  • 《長方體的表面積》教案(精選14篇)

    一、說教材(一)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數學第十冊第25—26頁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二)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義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并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xxx | 成人羞羞国产免费图片 | 在线播放成人网站 | 国产成年人黄色视频 | 肉丝美脚视频一区二区 |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岛一本蜜乳 | 亚洲自拍r级免费视频 |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精品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观看 | 狂野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 | 无码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AV综合第1页 | 中文天堂在线www | 久久久久亚洲国产 | 91操人| 午夜男女XX00视频福利 | 国产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操福利视频 | 37pao强力打造高清视频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1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人人爽79欧美 | 69堂在线 | 国产精品爆乳在线播放第一人称 | 国产成人无码网站 | 国产精品久久不能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不卡 | 性欧美牲交xxxxx视频 | 伊人久久久综合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图片 | 亚洲成色 | 亚洲成人av一区 | 欧美视频在线第一页 | 毛片日韩 | 草蹓视频在线观看 | 嫩草影院免费观看 | 成人高潮视频 | 大地资源在线视频在线观看 |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 | 国产精彩视频一区 | 欧美高清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