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說課
“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是出自陸游筆下的兩句詩,這兩句詩引發了我的思考。在引導學習第二自然段,了解松鼠活動情況時,我不是大費周折地制作動畫課件,而是就書取材,借助多媒體將課文插圖呈現,抓住“追逐嬉戲”這個詞,通過想象,讓孩子們用上書中沒有的動詞來說一說,讓圖中地松鼠鬧起來,動起來。將課文插圖那靜止地畫面轉化為富有動感的語言描述,融理解、想象、表達等能力訓練于一身。
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為五個部分: 新課導入—整體感知理清思路—深入理解突出重點—小結課文明確感悟—遷移訓練。
1、新課導入
我先讓學生說出在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以及它們的外貌、動作、生活習性,然后教師告訴大家今天我們即將認識一種人見人愛的小動物,勾起學生的好奇心,隨后教師說出謎語: (像老鼠,眼睛圓,尾巴大,腿矯健,能攀爬,性溫順,特乖巧)。這時學生會異口同聲的說是:松鼠。
我的這種導入方式目的在于: 激發學生對于小動物的喜愛,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使學生對它(動物)感興趣,這時學生的學習方式就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了。因為這是自己喜歡的事物,學起來就有了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學起來就很輕松、很用心。后面的謎語是根據初一學生活潑的性格、喜歡新奇事物特點而設計的,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活潑的課堂氛圍。
【設計說明】運用猜謎的方法導入課文,既增加課堂的知識性又增強趣味性。借助松鼠的圖片,給讓學生對松鼠有了具體可感的認識,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通過理清課文結構,使學生初步把握文章的內容,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以學生四人一組的討論合作形式展開,解決三個問題:
。1)快速閱讀課文,在通過工具書疏通生字讀音的基礎上,結合課文的內容,理出文章的結構:先總說松鼠的特征——具體說明松鼠的主要特征——補充說明有關松鼠的一些知識。
問題一:請你以“我知道了松鼠是……的動物”的句式說話。(師生共同歸納出松鼠的一些特征,板書)
【設計說明】通過說話的形式使學生對松鼠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訓練了學生對重要信息的篩選、歸納能力。
問題二:文中是否能找出一句話來概括松鼠的這些特征。(板書文章的結構)
【設計說明】幫助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掌握文章總分的結構形式。
(2)作者寫了松鼠哪些特點?又從哪些事情說明了這三個主要特征?
(由學生找出說明松鼠主要特征的詞語:漂亮、馴良、乖巧,同時隨文解釋這三個詞的含義。)
問題一:假如你就是一只最漂亮的松鼠,請結合課文有關內容,大膽發揮你的想象,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漂亮。
【設計說明】讓學生以松鼠的身份來介紹松鼠的漂亮的特點,讓學生不僅對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在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又讓學生學會用用擬人的手法來介紹小動物。這樣,教學的難點也能得到了很好地突破。
問題二:(多媒體展示老師用“反串法”講有關松鼠的故事)“反串法”故事內容就是從松鼠的活動范圍,活動時間,食性等方面故意反說,并串編成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