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教學實錄——《新型玻璃》
[評:于老師指導學生初讀課文扎實、具體。他先讓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并教給學生朗讀課文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又讓學生默讀了一遍課文,并教給學生邊劃邊想的讀書方法。學生初讀課文比較充分,就能基本通曉課文內容,從而為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精講”奠定了基矗]
師:但是,現在我還不急于讓你們回答。我想請同學讀課文,看是不是能把課文讀得很正確、很流暢。誰愿意讀?
生:(讀)“19《新型玻璃》。夜深了,從一座陳列珍貴字畫的展覽館里,突然傳出了急促的報警聲。警察馬上趕來,抓住了一個劃(hu︶)……劃(hu)(丟掉“破”)玻璃企圖盜竊展品(丟掉“的”)罪犯。”
師:停下來,這句話再讀一遍。眼睛看準,不要慌。(第二遍該生仍然把“破”丟掉了。)
師:再看,“劃”后面還有一個字。我想,你第三遍一定會讀好的。
生:(讀)“抓住了一個劃破玻璃——”
師:對了!請接著讀。
[評:由此看來,讓學生正確地朗讀課文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當學生讀書添字、漏字時,于老師并不急于讓別的同學來糾正,而是以極大的耐心啟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改正。看似小節,實是在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教師既“教書”又“育人”,于細微處可見其良苦用心。]
(該生接著往下讀,再沒出錯誤。)師:很好。后面讀得比前面好得多。開始時,我看你不是不會讀,而是有些緊張。那么多老師聽課,能讀成這樣很不容易。請坐。大家把這一小節都讀一遍。(生各自放聲朗讀。)
師:誰接著往下讀?讀第二段。我想找個不舉手的同學讀。(全班同學紛紛舉手。師指身邊一生。)她是最后舉手的,很有勇氣。好,請你來讀吧。(該生讀第二段,沒有錯誤。)
師:嗯,讀得很好!全班同學像她這樣把第二段讀一遍。(全班學生放聲朗讀。)
師:一二兩段有不懂的詞語么?生:“藕斷絲連”是什么意思?
師:我想,你這么聰明,一定會看懂的。不要看這一句話,只要看這四個字就能看懂。藕,見過嗎?(生:見過。)“藕斷絲連”是什么意思?請你站起來說說看。生:“藕斷絲連”就是沒有斷,……粘在一起。師:藕,見過嗎?藕掰斷以后,你發現了什么?生:白色的小細絲。師:對,藕掰斷了,細絲還連著,這就是 “藕斷絲連”。這一課說的是什么?
生:這是說玻璃碎片里面的夾絲。玻璃碎了,夾絲把它連在一起。
師:完全正確。大家都要像他這樣,一定要理解這個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這才叫動腦筋。
[評:于老師解這個詞語是頗有章法的。他先是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幫助他們理解這個詞語的本義,再引導學生通過相似聯想理解這個詞語在語境中所特有的比喻義。這樣由表及里,從具體到抽象,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
請大家拿起筆來,把老師寫的詞在書上劃下來。(師板書:“不是……而是……”、“即使……仍然……”)
師:劃下來以后,請把這兩句話讀兩遍。(生大聲讀。)
師:現在我還想請剛才讀第一段的同學把這兩句話讀給我聽聽。(這位同學朗讀能力較差,這次卻讀得很好。)
師:真好!沒想到能進步得那么快!請坐。誰接著往下讀?這回該找個舉手的讀了。請第一排最后一個女同學讀。生:(讀)“另有一種‘變色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