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灰塵 教案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 4 個生字。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3.指導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并學習運用。
4.指導學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重點難點] 領悟說明文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灰塵無時無刻不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同學們的印象中,灰塵都有那些危害呢?(學生發表看法。)
灰塵既然有這么多害處,大家可能在想,如果自然界中沒有灰塵就好了。假設一下,如果沒有灰塵,人類和自然界會是什么樣?(指名作答。)
真是這樣嗎?讓我們打開課本,去深入認識一下灰塵吧!(板書課題。)
二、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請同學們詳細閱讀自讀提示,看看都給我們提示了哪些要求,根據要求自學課文,進行批注。
三、自讀自悟,把握課文內容
1.讀了課文,你發現你的想法和課文的介紹有什么不同嗎?對此,你有什么感受?
2.那么灰塵有哪些特點和作用呢?作者是怎樣說明的?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相關的詞句。(學生自讀自悟,進行批注,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
(1)“灰塵在吸收太陽部分光線的同時向四周散射光線,如同無數個點光源。陽光經過灰塵的散射,強度大大削弱,因而變得柔和。”
特點:吸收光線,反射光線。
作用:削弱陽光強度。
說明方法:通過作比較進行說明,突出了灰塵的重要作用。
(2)“灰塵大多具有吸濕性能。空氣中的水蒸氣必須依附在灰塵上才能凝結成小水滴。這樣,當空氣中的水蒸氣達到飽和時,分散的水汽便依附著灰塵而形成穩定的水滴,可以在空中長時間地漂浮。假如空氣中沒有灰塵,地面上的萬物都將是濕漉漉的。”
特點:具有吸濕性能。
作用:使地上萬物不都是濕漉漉的,使生物得以生存,使大自然更加豐富。
說明方法:使用假設,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
四、拓展延伸
1.從灰塵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2.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具有兩重性?舉例說說。
五、板書設計
12.假如沒有灰塵
特點
作用
說明方法
吸收光線
削弱陽光強度
作比較
散射光線
天空蔚藍
假設
吸濕
生物存活
假設
豐富自然
六、作業
用掌握的說明方法仿寫一事物,實現讀寫的有效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