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啟示》案例及反思
師:這是寫湯姆 的什么?(動作)
(生讀到“湯姆嘆了口氣時,不自覺地加了一個“哎”。師插話)
師:你為什么哎?
生:我覺得自己就是湯姆,很難過、很傷心。
生:我還補充一點,湯姆覺得很可惜。
生:我覺得湯姆萬念俱灰。(眾驚嘆)
反思:
讀是理解語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現代教學實踐也表明,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使學生從語言文字的閱讀中受到感染,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感,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眼、口、耳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學習活動,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語文教學中一定要以讀為本,使學生在讀中感悟。
在本堂課中,我非常重視對學生朗讀的指導,使學生能夠正確地讀、流暢地讀繼而到入情入境地讀。我是怎樣做好這一點的呢?
一、從讀入手,把握全文
一開始,我并沒有采用談話激取法倒入課文,也沒有從情境導入新課,走來就直奔“讀”的重點。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展開自主閱讀,從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抓重點詞,感悟情境。
語言文字是進行朗讀訓練的憑借,是思想感情的載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文章的重點語句,讓學生品讀,使學生領會到語言文字的美妙,體會到作者的感受,從而使他們對語言文字產生興趣,萌發朗讀的情感。所以,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對語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應的不同層次的朗讀要求,不能讓讀停留在同一層次,也不能提出過高的要求,要由淺及深,逐步提高。
三、以“趣”促讀,趣中感悟。
心理學證明,單調的學習容易使人疲勞,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長時間的單一訓練會使他們過于疲勞,而且會令他們產生厭煩情緒。所以,在進行朗讀訓練時,我設計了形式多樣的讀,有自由輕聲朗讀、分角色讀、導讀、領讀、表演讀、創設不同的朗讀氣氛,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這樣,讀的形式多樣,讀的效果各異,不僅能給學生新鮮感,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而且能巧妙地把學生帶到現實的語言環境中去。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明確讀的目的,以讀為本,運用多種形式、手段,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注意讀思結合,激發興趣,以情促讀,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