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開國大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九冊第26課。課文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揭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
設計思想:
通過課堂教學,目的讓學生掌握知識與能力,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利用多媒體教學選取與課文有關的資料輔助互動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開發思維,積極探究問題,實現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說出課文梗概。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3、通過學習課文,了解開國大典的盛況及毛主席宣告的偉大歷史意義。
4、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較深的句子。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盛況,正確領會課文中心思想。
難點:含義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學用具:課件、開國大典錄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節日嗎?(國慶節)國慶節是從哪一年是舉國歡慶的日子,1949年10月 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是我們國家的生日。從這一天起,全中國人民過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這一天,在北京天an門廣場舉行了隆重的開國大典。今天,我們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來了解當時的盛況。
1、出示課題,讀題。
2、理解題意。
二、感知整體,梳理學路
1、從整體上把握理清文章的脈絡?焖贋g覽課文,理一理典禮的過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
典禮開始
奏國歌
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 大會 閱兵 游行
升國旗
鳴禮炮
宣讀公告
2、簡要敘述開國大典的典禮過程。
三、品讀語句 讀中感受
(一)出示問題一: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5--- 10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場面深深地感動了你?哪些語句打動了你的心?從中你感受到什么?
1、學生分組自由朗讀、批劃、交流,教師巡視參與學生活動。
2、小組匯報交流,教師相機引導
(1)聯系上下文說說下面句子的含義。
“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
(2)下午三點整,毛主席出現在主席臺上,會場上的情形怎樣?
(3)文中還有哪些句子寫到了“掌聲”?
(4)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這句話有什么歷史意義?
(5)當五星紅旗徐徐升起時,三十萬群眾表現得怎樣?這說明什么?
(6)毛主席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當讀到“選舉了毛澤東主席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時,會場上的情景怎樣?
(7)觀看錄像。
(二)、出示問題二:
閱兵式上,我看見———————————————————————
分析句子:
(1)群眾看見了,都把頭上的帽子、手里的報紙和別的東西拋上天去,歡呼聲蓋過了飛機的隆隆聲。
(2)群眾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啞了,把手掌都拍麻了,還覺得不能夠表示自己心里的歡喜和激動。
(3)、觀看閱兵錄像
(三)、出示問題三:
兩股“紅流”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
1、兩股紅流”指什么?這樣比喻寫出了什么?
2、“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