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長征》教學雜談
【上海市怒江中學 虞海云】
〖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滲透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內容,而所謂的素質教育也就是提高學生平日的修養。如何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豐富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較強的實踐和動手能力以及健康的個性。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其中,心理素質教育是適應環境、贏得學習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條件,是形成和發展學生能力基礎、品德素質、審美素質、勞動素質的基礎,在學生的素質形成中發揮著調節機制的作用。因此必須注意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素質。因為學生在學習中不同的內心體驗,不同的心理狀態都會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因此,教師必須積極有效地發揮主導作用,讓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滲透在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運用中,伴隨著整個知識傳播過程中。
上課要有趣,課上得有趣,學生就可以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所展示的真理感到震驚。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根據中學生好奇、好勝、好表現、喜歡新鮮東西的心理特征,我施展教師的技能、利用課文的魅力,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教學《七律·長征》時,我以一曲激情的女中音把學生帶到了詩詞的意境中,在學生熱烈的鼓掌之中,我分明聽見有人在輕聲地吟唱,背誦課文的“艱巨”任務在愉快的歌唱中“順利”完成。
【廣東省深圳市天健小學 馬 波】
〖拓展訓練的問題與策略·拓展的途徑〗
《語文新課標》中提出:語文教學是要發展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同時,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語文教學肩負著傳承中華文化的重任,而語文教學高費低效一段時間以來也為人們詬病。正如人們常說的“在游泳中學會游泳。”語文學習必須在大量的言語實踐中用語文、學語文。僅僅*學習教材內容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顯然太不切實際,教師必須在引導學生學習有限的教材內容之外,大量閱讀和習作,多渠道全方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而課內拓展訓練正是途徑之一。遺憾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教師在具體操作中走進誤區,削弱了教學實效,甚至適得其反。
1、知識層面的拓展:
知識層面的拓展主要從字、詞、句、段、篇方面著眼,擴大教學容量,拓寬學生知識面。如教學形聲字、反義詞、成語、擬人句等知識點時,可適當提供類似的詞句,擴大知識容量;再如教學《七律·長征》,為學生提供有關時代背景、紅軍長征的資料,幫助學生了解長征勝利的重要意義,更好地理解毛澤東在詩中表現的勝利的喜悅。
【江蘇省高郵市送橋鎮中心小學 吳業梅】
〖突出“四個為主” 培植學習支點·為學生創設讀書的氛圍〗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從教師的教學創新開始。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以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為出發點,設計活潑新穎的教學環節,給學生的創新學習提供一個支點,學生的學習思維就會得到一個良好的訓練。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做法主要是:以自學為主,以讀書為主,以討論為主,以扮演為主。取得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