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課堂研究——《微笑》教學設計及課后反思
圍繞有效課堂框架,前天我上了一節研討課,內容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三主題單元“禮物”中的第二篇課文《微笑》。現將教材、教學設計及我的課后反思貼在這里,希望各位老師能夠予以批評指正。
“新教育實驗課題”之有效教學框架 日期: 2009年 3 月 6 日 課題: 微 笑 課時數: 1 課時 執教:賈衛平 教學 目標 a類: 1、掌握瞬、逝等6個生字的音、形、義; 2、能正確理解“轉瞬即逝、善良淳厚”等詞語的意思,并且會用這兩個詞語造句;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b類: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詩人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證; 2、體會詩歌押韻,句式整齊,節奏和諧勻稱,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寫作特點。 c類: 1、 體會微笑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明白人與人之間應當和諧相處。 2、 回憶自己給予或接受“微笑”的經歷,并且寫一寫。 預習 作業 必做: 1、學習并掌握掌握瞬、逝等6個生字。 2、熟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并嘗試背誦。 3、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思考:詩人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證”。 4、回憶自己給予或接受“微笑”的經歷。 5、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并嘗試解決。 選做: 搜集有關“微笑”的故事、名言,歌曲等資料,讀一讀、唱一唱。 板書設計 微 笑 押“ao”韻 價值高、時間短、無窮富——(特點) 靈丹妙藥—————————(作用) 都需要(總結) 最好的身份證(倡議) 教學流程(教學板塊) (注明各板塊解決目標序號及所用時間)